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臨床見聞 | 探究胃癌全胃切除術後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的臨床效果觀察

我國是胃癌發生大國,每年佔全球發生胃癌率的40%左右,在各種惡性腫瘤中居榜首,其發病情況有明顯的地域性,大多分布在西北和東部沿海地區,好發於中老年群體,死亡率高,嚴重威脅了患者及家屬的身心健康。胃癌中晚期一般行全胃切除術進行治療,主要應用於胃遠端腫瘤和胃酸分泌較高的胃潰瘍,由於術後併發症繁複,一般採取靜脈內供給營養作為手術前後患者營養的支撐,但臨床效果不顯著。本研究在使用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治療胃癌全胃切除術後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報導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選取2016年8月~2017年9月江蘇省中醫院收治的行全胃切除術的胃癌患者132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配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6例。其中男72例,女60例,年齡39~76歲,平均年齡(57.3±4.78)歲。所有患者依從性良好,術前均具備病理活檢診斷,排除嚴重心、肝、腎功能衰竭、其他部位惡性腫瘤的發生及精神障礙患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發展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給予傳統的術後腸外營養支持直到口入食,腸外營養供給經靜脈滴注持續給予,成分主要包括25%脂肪乳劑、5%和10%葡萄糖注射液、脂溶性維生素、水溶性維生素、11%復方氨基酸注射液、甘油磷酸酯鈉注射液及與葡萄糖相對應的胰島素,根據患者病情的個體差異選擇不同的給予營養液劑量和時間,嚴格按照臨床給與標準進行計算。

觀察組採取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的方式進行乾預治療,術中空腸營養管由術者將液囊推至空腸遠端進行導管固定,術後第一天使用腸外營養供給的方式治療,第二天后採取醫用點滴泵經鼻空腸營養管滴入腸內營養液,主要成分按照每100mL營養液包含420J能量,4g蛋白質,3.90g脂肪的比例混合至1000~2000mL,根據患者個體差異進行給予劑量和時間調整。兩組患者治療期間,醫護人員嚴密觀察其生命體征。

通過不同補給營養的途徑治療全胃切除術後的胃癌患者,對比兩組患者在術後第1、6天的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的變化水準,並觀察患者術後恢復首次排氣和首次排便的時間長短。

二、結果

兩組患者術後第一天的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均無明顯差異,但於術後第6天時觀察組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測定均高於對照組。見表1。並且觀察組在首次排氣和首次排便時間上短於對照組(P<0.05)。

三、討論

腸內營養是指經胃腸道提供身體所需代謝的營養物質及其他維量元素的營養支撐途徑,包括口服及經導管輸入兩種方式,主要適用於有吞咽和咀嚼困難、意識障礙、消化道瘺、糾正和預防手術前後營養不良等患者。腸內營養不僅給藥方便,價格低廉,而且更符合生理特點,能有效的保護腸粘膜結構、腸屏障功能的整體性及防止腸道細菌位移。患者只要腸道功能條件允許,可以通過調節腸內營養物輸入速度、劑量和時間改善後期出現腹痛、噁心、腹脹等不良反應,通常為臨床外科營養支持的首選方式,並且安全可靠,無明顯副作用。本研究表明,通過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方法治療胃癌全胃切除術患者不僅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情況,促進腸胃營養的吸收,而且加速患者術後的康復進程,獲得了患者及家屬的一致好評,值得臨床推廣和借鑒。

作者:蒙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