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營養案例 | 胃癌術後早期腸內營養支持40例臨床觀察與護理

針對胃癌患者,通常會採取胃癌手術,並於術後給予早期腸內營養支持,以此促進患者術後恢復。有學者表明,為了胃癌手術患者獲得更為顯著的療效,在術後實施早期腸內營養支持過程中,還需配合有效護理方法。本次重點分析胃癌術後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的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此次觀察組納入研究的40例胃癌患者於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我院,男21例、女19例;年齡分布在38歲至57歲,均值(42.9±2.4)歲;全胃切除術16例、遠端胃大部分切除術24例。

同期對照組40例胃癌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分布在37歲至58歲,均值(42.7±2.3)歲;全胃切除術17例、遠端胃大部分切除術23例。兩組在基本資料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意義。

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於手術期間給予空腸造口管放置,在手術之後1d內經空腸造口管將營養製劑注入。在手術之後的首日,給予生理鹽水500毫升,以每小時20毫升的速度行靜脈滴注;在手術之後的次日,泵入每小時20毫升腸內營養,在腸道耐受後,適當地增加劑量,於一個星期左右加到全量。需注意的是,需要以患者具體體質量情況,科學計算營養製劑總量,每天需維持在≤2000毫升。

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採取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則給予綜合護理乾預,具體護理乾預措施包括:(1)心理護理乾預。患者可能會伴有焦慮、抑鬱等不良心理,為此需積極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心理狀況,並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進而提高患者護理的配合度。(2)營養管護理。在護理過程中,需要使用脫敏膠帶做好鼻腸管和胃管的固定。並採取系帶法對營養管進行固定,以此使患者翻身致使營養管脫離的發生得到有效避免。(3)輸注護理。對輸注的速度進行合理調節,併合理調節營養液的溫度,輸注速度需緩慢,以此使患者耐受增強。(4)併發症護理。胃癌術後,患者可能會引發腹瀉、腹脹以及感染等併發症,為此需針對這些併發症採取有效護理措施,進而促進患者術後恢復。

判定標準:評價指標包括:甘油三酯(TG)、血紅蛋白(HB)以及白蛋白(ALB)、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相關指標情況對比

給予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前,兩組TG、HB以及ALB三項指標均無明顯差異(P>0.05);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後,觀察組上述三項指標水準均顯著優於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顯著短於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針對胃癌患者,在臨床明確診斷的條件下,通常會採取全胃切除術或遠端胃大部分切除術,並於術後給予早期腸內營養支持,以此促進患者術後恢復。近年來,不少學者表明,胃癌患者術後給予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的基礎上,還可以配合有效護理方法,這樣更能獲得顯著的療效。本次提到的綜合護理乾預包括心理護理、營養管護理、輸注護理以及併發症護理,旨在為患者提供全面、溫馨以及優質的護理服務。本次採取綜合護理的觀察組患者在腸鳴音恢復時間快,肛門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更短。

此外,還有學者表明,胃癌患者術後給予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的基礎上聯合綜合護理乾預有助於患者術後併發症的降低。結合本次研究結果,可得出結論:胃癌術後早期腸內營養支持能夠改善患者腸內營養情況,配合綜合護理乾預能夠加快患者腸鳴音恢復,縮短肛門排氣時間機住院時間;因此,值得在臨床中採納及應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