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那些年,急診的管都被誰插了?

氣管插管是指將一特製的氣管內導管經聲門置入氣管的技術稱為氣管插管,這一技術能為氣道通暢、通氣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誤吸等提供最佳條件。

緊急氣管插管技術已成為心肺復甦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礙的急危重症病人搶救過程中的重要措施。氣管插管術是急救工作中常用的重要搶救技術,是呼吸道管理中應用最廣泛、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之一,是醫務人員必須熟練掌握的基本技能,對搶救病人生命、降低病死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生命體征出現以下變化,需要即刻對病人進行急救:

(一)心率?<50次/分或心率?>130次/分。?

(二)呼吸?<10次/分或呼吸?>30次/分。?

(三)脈搏血氧飽和度<90%。?

(四)血壓:收縮壓<85mmHg??舒張壓<50mmHg或收縮壓>240mmHg??舒張壓>120mmHg。

常見急危重傷病都有哪些?

(一)急症疾病種類?

1.休克?2.胸痛?3.腹痛?4.呼吸困難?5.氣道異物?6.嘔血?7.咯血?8.意識障礙?9.小兒高熱驚厥?(二)危重症疾病種類?

1.循環系統?(1)心臟驟停(2)急性冠脈綜合征?(3)急性左心衰竭?(4)惡性心律失常?(5)高血壓危象

2.呼吸系統?(1)重症支氣管哮喘?(2)呼吸衰竭?

3.消化系統?

4.內分泌系統?(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糖尿病低血糖昏迷

5.神經系統?(1)急性腦血管病?(2)癲癇大發作?

6.意外傷害?(1)墜落傷?(2)爆炸傷?(3)槍傷?(4)電擊?(5)溺水?(6)中暑?(7)急性中毒(8)急性過敏性反應?(9)動物性傷害?

7.外科危重症?(1)創傷?(2)顱腦損傷?(3)胸部損傷?(4)四肢損傷?(5)燒(燙)傷8.婦產科危重症?(1)陰道出血?(2)產後出血?(3)胎膜早破?(4)急產?(5)宮外孕

根據急危重傷病分類可以看出,氣管插管是維持急危重症病人生命體征的重要手段。

2013年,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發布了《困難氣道管理指南》。該指南在多個方面強調或進行了創新:(1)強調「預充氧」的重要性;(2)進一步改良「面罩通氣分級」;(3)將已預料的困難氣道進一步分為明確的和可疑的困難氣道;(4)「誘導方式」增加保留自主呼吸淺全麻;(5)強調「喉鏡顯露分級」作為建立氣道方法的依據;(6)放寬「緊急氣道」定義;(7)創新與改良《困難氣道處理流程圖》。

顯然,這部更適合麻醉醫生解決困難氣道的指南似乎並不適合解決急診病人「並不一定困難」的氣道問題。急診病人更加強調的是,優先維持通氣與氧合,確保病人生命安全為首要目標。在確保病人通氣與氧合的情況下,評估氣道、明確氣道情況。這個階段,按照「降階梯」思路建立更容易的有效的人工氣道。有條件的情況下,可選擇氣管內插管。因此,「中國急診氣道管理協作組」於2016年在《中華急診醫學雜誌》上發表《急診氣道管理共識》。

《急診氣道管理共識》開篇即指出,麻醉學科的《困難氣道管理指南》無法有效指導急診臨床實踐。並提出,「氣道管理是急診醫師的基本技能」。該共識,通過急診病人病種、病情及治療環境與計劃手術病人存在不同展開論述。從剖析急診氣道特點出發,給出了更適合急診科的急診困難氣道的概念。該共識最有價值的部分是,給出了「急診氣道管理的臨床決策流程」。該決策流程將急診氣道管理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確保通氣與氧合,同時初步評估氣道情況。保證患者生命安全為首要目標,同時按 「CHANNEL原則」初步評估患者氣道情況。第二步:明確氣道情況,建立人工氣道。這一階段明確患者氣道情況,按照 「降階梯」的思路進行準備,建議使用氣道管理車,以提供立即可取的氣道管理設備,迅速建立人工氣道。有條件的患者可選擇快速誘導插管程式。遇到困難氣道時,遵循 「優先維持通氣與氧合」原則,切忌盲目多次嘗試。人工氣道的建立方式遵循 「簡便、有效、最小創傷」原則,優選可視化技術。該共識,給出了完整的急診氣道管理臨床決策流程圖。該流程圖上,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急診病人的氣道管理臨床路徑特點。

可見,急診的氣道管理方法並非只有氣管插管、急診病人的氣道特點並不一定是困難的、氣管插管也並非麻醉科醫生的專利。誠然,麻醉科醫生在氣道管理上是高手,但氣道管理並不是麻醉醫生的全部工作。麻醉科醫生的工作包括,手術中調控病人生命機能、保障手術病人安全、為外科手術創造最佳手術條件、減少圍術期併發症及加速病人術後康復。隨著麻醉學科逐步走向圍術期醫學,麻醉醫生的工作由術中擴展到術前及術後,減少圍術期併發症及加速病人術後康復也將成為麻醉醫生圍術期的主要工作之一。

另外,根據《首診醫師負責製》要求,對未脫險,急、危、重病員,首診醫師應採取有效的搶救措施,如不屬本科疾病,應一面搶救一面請他科醫師會診。被邀請的醫師,應立即趕到現場,按首診醫師的責任進行搶救。這裡透露兩點重要資訊——「對未脫險,急、危、重病員,首診醫師應採取有效的搶救措施」、「如不屬本科疾病,應一面搶救一面請他科醫師會診」。而對於危及生命的緊急氣道處理顯然是首診的處置範疇

在美國,做完第一年住院醫師,通過第三部分(Step 3)美國醫師執照考試,才能夠獲得行醫執照,才能有資格成為主治醫師(也就是實際意義上的醫師),並申請各自感興趣的醫院從事獨立的臨床工作。而氣管插管只是住院醫師第一年的基本課程,是必須掌握技能之一,否則是拿不到執照的。

在中國,雖然在學校期間並未嚴格要求全部醫學生掌握氣管插管技能,但是作為急診的首診醫師掌握該項技能是必要的。而在某些地區的少數醫院,急診插管的工作仍然由麻醉科醫生承擔。如果是急需氣管插管的病人,病人能夠等到麻醉醫生到達嗎?

一般來說,麻醉科醫生工作非常繁重。全國註冊麻醉醫師不到10萬,而每年要完成4000~5000萬,甚至更多的手術麻醉工作。

近日有關國家衛健委下發的檔案《分娩鎮痛試點工作方案(2018-2020年)》,在麻醉圈內引起熱議。

11月23日的《央視播出《新聞1+1》產婦的「痛點」,改革的重點。您怎麼看?》,文章一經發出,麻醉醫生紛紛留言~

分娩鎮痛試點涉及麻醉科、產科、兒科及孕婦……,為什麼首先在麻醉圈引起熱議?

因為對於大多數的麻醉醫生而言,目前的工作量可以說,已經是「不堪重負」。從以上留言中可以看出,麻醉醫生數量不足被認為是無痛分娩實施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大多數醫院,麻醉醫生每天有大量的臨床麻醉工作要做,而舒適化醫療、無痛產房、現代產房都需要麻醉醫生全程關注,並及時給予乾預才能達到預期效果。麻醉醫生數量不足與日益增長的分娩鎮痛數量增加是現實的矛盾,如何解決這一矛盾是需要我們思考的。

麻醉醫生收入相對過低是麻醉醫生不願意增加「額外的」工作量的重要原因之一。麻醉學是一門研究臨床麻醉,生命機能調控,重症監測治療和疼痛診療的科學。圍產期鎮痛本應該是職責範圍內的工作,然而臨床科室地位,尤其是薪資待遇被「醫技科室」的對待,導致「分娩鎮痛」成為麻醉醫生的「額外的工作」。

根據相關數據表明,近兩年的麻醉醫生隊伍不增反減!

和什麼有關係?

都好好思考一下吧!

做一個小調研

七部委下發的《譜寫麻醉大國邁向麻醉強國的時代華章: 論學習貫徹「21號檔案」精神》,讓我們看到了國家改善麻醉學科執業環境的決心和總體戰略設計。我們也堅信,隨著《檔案》逐步落實,能夠發揮廣發麻醉醫生的積極性,更好的為人民健康服務。

溫馨提示:文中所涉及的所有《指南》《共識》均可下載,請點擊文章開頭藍色字體「麻醉MedicalGroup」或者長按掃描文末二維碼後回復關鍵字「急診氣道」,即可下載《急診氣道管理共識》《困難氣道管理指南(2014)》。其他檔案下載,可點擊文中鏈接 。

溫馨提示:本平台已開通文章搜索功能,可關注後發送關鍵詞體驗。

歡迎您在下方留言↓↓↓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