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88期】

藍色字 「醫承有道」關注我們

今日練習

張x x,女,32歲。新產後才九日,即外出產房,因而感受風寒,起病突然,寒戰振栗,繼而身半以上汗出,煩熱難忍,身半以下無汗,反覺寒冷徹骨。日乾渴能飲,其人面色紅赤,左額頭疼痛,但項背惡風。脈浮大,舌質紅絳,苔薄白。

處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炙甘草東加減

上期原醫案

連某,女,66歲。心悸、失眠二十餘載,近因犬吠受驚,心悸益甚,於2007年10月2日來診。心悸以早晚、活動、食多後明顯,悸時胸滿短氣,心煩面熱,懊憹不寧,甚則急欲大小便,服心得安片症可得減。胃納可,噯逆多,大便日三行。

面腫於晨,神疲乏力,眩暈耳聾,視物模糊,手足心熱,口乾思冷。望其面頰微紅,舌質老紅,少津無苔。診其脈,沉弦結。觸其腹,鬆軟不痛,當擠掙動。心電圖顯示:頻發性室性早搏。

審證察脈,此陰血虛弱,心失所養證也。蓋虛勞之病,化源不足,脈道失充,是以脈結、心悸也。心為君主之官,一虛俱虛;肝虛則眩暈心煩,目視疏睨;脾虛則土不製水而便多、水腫;腎虛則耳聾,易驚,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而見氣亂之症。

炙甘草湯滋陰養血,通陽復脈,以其便次多減麻子仁,復以脈弦而加用柴胡。

擬:炙甘草60g 生地125g 黨參30g 桂枝45g 麥冬45g 阿膠30g 紅棗30枚柴胡15g 黃酒500毫升 三劑

二診:心悸、水腫減,精神振奮,睡寐仍差。守方加牡蠣30g五劑

三診:水腫消失,心悸晨止,傍晚仍悸。失眠、眩暈皆有好轉,結脈偶見。守方五劑

四診:諸症大好,結脈不見。做心電圖檢査,呈正常。為鞏固療效,原方續服五劑。

按語

本患者余早年亦用此方,然療效不著,後讀柯雪帆先生書,始知其故在於量也。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177條: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炙甘草湯,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溫溫液液者。

各家論述

《醫方考》:心動悸者,動而不自安也,亦由真氣內虛所致。補虛可以去弱,故用人蔘、甘草、大棗;溫可以生陽,故用生薑、桂技;潤可以滋陰,故用阿膠、麻仁;而生地、麥冬者,又所以清心而寧悸也。

《醫方集解》:此手足太陰葯也。人蔘、麥冬、甘草、大棗益中氣而復脈;生地、阿膠助營血而寧心;麻仁潤滑以緩脾胃;薑、桂辛溫以散余邪;加清酒以助藥力也。

《血證論》:此方為補血之大劑。薑、棗、參、草中焦取汁,桂枝入心化氣,變化而赤;然桂性辛烈能傷血,故重使生地、麥冬、芝麻以清潤之,使桂枝雄烈之氣變為柔和,生血而不傷血;又得阿膠潛伏血脈,使輸於血海,下藏於肝。合觀此方,生血之源,導血之流,真補血之第一方,未可輕議加減也。

——END——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