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方臨床模擬練習-每日一案(第831期)

郭某,女,26歲。因停經7個月,右上腹陣發性絞痛3天,伴嘔吐蛔蟲2條。既往有蛔蟲史。目前診斷:①膽道蛔蟲病;②妊娠7個月。入院後經青黴素、鏈黴素控制感染,溴本辛、度冷丁、冬眠靈、氫溴酸東莨菪鹼等治療,疼痛不止,又嘔吐蛔蟲2條。

症見:身孕七月,神志清晰,形容憔悴,痛楚呻吟,右脅疼痛,如割如鑽,連肩徹背,輾轉反側。夜寐受阻,頭汗肢冷,心煩微熱,口吐苦水,夾帶蛔蟲,口渴喜飲,小溲短少,大便秘結。舌質淡紅,舌苔薄白,根帶微黃,六脈滑數。

處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炙甘草東加減(註: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張某,患風心病,已數年之久,最近心慌、心中悸動不安。切其脈結,視其舌苔薄白。

辨證:心陰陽兩虛證

治則:通陽復脈,滋陰養血

方葯:炙甘草東加減

炙甘草15g,人蔘10g,麥冬30g,生地30g,桂枝10g,生薑10g,大棗15g,阿膠10g(烊化),麻子仁10g。水酒各半濃煎,分3次服。

患者自服該方100餘劑後,不但心慌、心跳得解,風心病也大有改進(陳明,等。劉渡舟傷寒臨證指要。學苑出版社,1998)

原文複習

《傷寒論》第177條: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炙甘草湯,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溫溫液液者。

各家論述

《醫方考》:心動悸者,動而不自安也,亦由真氣內虛所致。補虛可以去弱,故用人蔘、甘草、大棗;溫可以生陽,故用生薑、桂技;潤可以滋陰,故用阿膠、麻仁;而生地、麥冬者,又所以清心而寧悸也。

《醫方集解》:此手足太陰葯也。人蔘、麥冬、甘草、大棗益中氣而復脈;生地、阿膠助營血而寧心;麻仁潤滑以緩脾胃;薑、桂辛溫以散余邪;加清酒以助藥力也。

《血證論》:此方為補血之大劑。薑、棗、參、草中焦取汁,桂枝入心化氣,變化而赤;然桂性辛烈能傷血,故重使生地、麥冬、芝麻以清潤之,使桂枝雄烈之氣變為柔和,生血而不傷血;又得阿膠潛伏血脈,使輸於血海,下藏於肝。合觀此方,生血之源,導血之流,真補血之第一方,未可輕議加減也。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