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傷寒論》中的這個名方,「補」的效果居然這樣好!

說到方子的命名大家肯定都有這種感覺,比如說到麻黃湯或者桂枝湯你就會想到,這兩個方子的作用肯定是以麻黃、桂枝為君葯的,而且這個方的作用肯定是與它倆作用相同。這樣一來大家都會認為以這種葯命名的方子中這個葯就是這個方子最重要的葯。雖然很多方劑都是這樣,但也有很多不是的,所以這個說法總的來說是個誤區。比如出自《傷寒論》的炙甘草湯,第一感覺就是這個方子最主要的葯一定是炙甘草,但事實是這個方子中最主要的葯不是炙甘草,而是生地黃。

炙甘草湯的作用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治療陰血不足、陽氣虛弱所導致的心動悸、脈結代、虛弱少氣等病症。一個是治療虛勞肺痿病症,包括咳嗽、涎水多、虛煩不眠、自汗盜汗的情況。而傷寒大家曹穎甫在用這個方子的時候,用的最多的便是它治療心動悸、脈結代的病症了。曾用它治好了很多人的心慌不適癥狀。

炙甘草湯一共有9味葯,分別是甘草、生薑、桂枝、人蔘、生地、阿膠、麥冬、麻仁、大棗。在煎藥的時候還有個需要注意的地方,煎藥的水並不完全只是水,需要水酒參半。《傷寒論》中說炙甘草湯治療「傷寒脈結代、心動悸」,這裡的癥狀是因氣血陰陽俱虛所引起的。

方中生地黃是君葯,它的作用是滋陰養血。炙甘草在本方中充當的是臣葯的角色,它的作用是益氣養心。麥冬可滋養心陰,與炙甘草一樣都是臣葯。全方一共有三個臣葯,還有一個是桂枝,桂枝可以溫通心陽,這三葯與生地黃相伍,可共同發揮氣血陰陽並補的功效。

佐葯是人蔘、阿膠、麻仁、大棗、生薑。人蔘可補中益氣,阿膠可滋陰養血,麻仁可滋陰潤燥,大棗可以益氣養血,生薑辛溫,具有宣通之性,和桂枝以溫通陽氣,配上大棗益脾胃以滋氣血生化之源,還能調陰陽、和氣血。諸葯同用,使得陰血足而血脈充,陽氣旺而心脈通,氣血充足,陰陽調和,則心悸的癥狀就會消失,結代脈自然也就沒有了,所以炙甘草湯還有一個名字叫「復脈湯」。之所以在煎煮的時候加上酒,是因為酒辛熱,可溫通心脈,以推動藥效的發揮。

凡是有虛勞的人,氣血陰陽均不足,本方滋陰養血、益氣溫陽,所以它能治療陰陽氣血俱虛的虛勞肺痿。所以也可以說炙甘草湯是個全方,氣血陰陽均可治療。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緩緩歸,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