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方大家胡希恕講傷寒:白朮去寒飲

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

——《傷寒論》

他擱個傷寒,傷寒就是無汗的這種太陽傷寒了,依法當發汗吶,是吧,不能夠吃吐下的葯,「若吐、若下」都屬於誤治。那麼這種誤治,表不解,氣上沖。那麼裡有停水呢?

那麼非挾著氣上沖往上犯不可,所以「心下逆滿,氣上沖胸」,由於原來是太陽傷寒,你吃瀉藥,他表不解,氣上沖,所以氣上沖胸。那麼攜帶著水,那麼心下,就胃這個地方呀逆滿。

你這個吐下,我方才講了,都傷胃氣呀,胃虛,這水就往胃上來,所以心下這個部位感覺逆滿。

這逆滿這兩個字擱得很好啊,滿是滿,逆是從下往上來。

「起則頭眩」,一動作腦袋就要暈,這是胃有停水一個主要的證候,胃停水呀頭暈頭冒,脈沉緊,這就是裡有水呀脈沉緊,咱們講《金匱》就有了,說裡有水飲,這個脈大概都沉,脈搏如沉,當責有水,就是進胃裡頭。

緊呢?緊也主飲主痰。脈沉緊就是裡有寒飲。本來這個病啊也是裡頭有停水,那麼大夫在傷寒這個階段給吃瀉藥吃吐葯,這全錯誤的,那麼影響氣上沖,水也伴著氣上沖,所以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這個證候。

這個病怎麼治呢?就應該用苓桂術甘湯。苓桂術甘湯就是桂枝甘草降沖氣呀,咱們頭前這個方子。加茯苓、白朮呢就是利尿,就治了。

「發汗則動經」,這更不能發汗了,你看這個他也照顧這一點,我們方才說了裡有停飲不能發汗,他這個本來是傷寒,他吃了吐葯吃了瀉藥,氣上沖,說明什麼呢?表沒解。

表沒解得解表,不是吃發汗藥嘛?可是這個情形啊不能吃發汗藥,非利水不可。

所以根本吶就應該後面這個方子就是苓桂術甘湯,吃這個就對了,哎,這再發汗啊錯上又錯了,是表未解,表未解你利水治其氣沖,這表自然就解了。

要是發汗的話,則動經,使著這個水毒,咱們說水邪了,動悸經脈。

這怎麼講呢?我們發汗,也是奪脈管裡的血液,可是呢我們身上內裡頭有水,水借這個機會也滲透到脈管裡去,你要不發汗這個問題不大,咱們講這個調協營衛呀,營衛不和,一發汗使它們符合。

那麼假設有停水的話,一發汗,那麼使著水毒啊必乘虛而入到經脈裡頭去,就指著血管說的,所以說發汗則動經,動經就是動悸經脈。

「身為振振搖者」,動悸經脈了,就是身上振振搖,就是戰振而搖擺,「苓桂術甘湯主之」,這怎麼治呢?也得用這個葯,用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

這個同上面那個方子全是由桂枝甘草東加味而成的,那個加茯苓、大棗,這個加茯苓、白朮,那麼這個利尿的作用比上面那個有力量,因為有白朮了。

但是治這個悸煩不跟上面,上面那個茯苓用量是獨多呀,你看那茯苓用多少,那個茯苓是半斤,這個茯苓才 4 兩。

可這個就因為頭眩暈得厲害,胃蓄水多,他們說白朮健胃健脾呀,這東西也不能這麼看,胃裡要停水呀用白朮非常好,如果這個胃拿現在的話說發炎,有炎性的病變,而且沒有水,這個白朮是有害而無益。

白朮這個葯是溫性葯,據西醫說也是有一種刺激性揮髮油,能夠刺激胃粘膜充血,要是發炎吃了更壞,所以古人用這個葯,胃停水就是胃虛有寒嘛,水性寒嘛,所以你用白朮就對了。

不是這個健胃藥遇到胃病就可以用的,不是的,他這個是胃有停水而氣沖、眩暈,心下逆滿,氣上沖胸這種情況,用這個方子,這個方子也常用的很。

不是發汗後,不是吐下後,我們在臨床上一般的頭暈多屬這個方子,尤其心跳,心跳、頭暈,小便有時候也不利,但是不很大明顯,那麼這個方子再加上澤瀉挺好。

如果他有貧血的這種情況,貧血還頭暈啊,也有這個方劑的情形,你可以合用當歸芍藥散也行啊,當歸芍藥散合這個方子,尤其女同志最多,頭眩暈,有些貧血的現象啊,經血不利呀,你可以用苓桂術甘湯合當歸芍藥散。

這個方子最常用,你不能單獨守這個方子用,可以隨便加減,你要是加上澤瀉呢,那麼就是澤瀉湯與苓桂術甘湯的合方,澤瀉湯就是澤瀉和白朮兩味葯。

我一般不用白朮,用蒼朮,這我在臨床上有個體會,這個白朮不如蒼朮,古人不分白朮、蒼朮,那麼後世給分了,現在在臨床上我覺得蒼朮要比白朮好,白朮好像有點燥似的。

這個方子也常用得很,一般頭眩暈,沒有其他的病變,所以古人有句話「怪病當問水」,這個神經官能病啊也是有停水的關係多,所以他無故眩暈,嗯……這類的病啊大概都是停水,氣上沖,這個多。

如果有噁心那就不行了,噁心那就是吳茱萸(湯)的那種情況,不噁心這種頭暈、心跳,大概這個方子都行。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