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直腸癌低位保肛會有後遺症嗎

幾乎每個直腸癌患者及家屬最關心的手術方式是能不能保留肛門。保肛手術是每個直腸癌患者的要求。每一次,手術結束,出來告訴家屬,肛門保住了,大家會鬆了一口氣,患者知道自己的肛門還在,也很是欣慰。然而,接下來的痛苦日子,只有遇到過的人才自己知道。經常有直腸癌術後患者顧問術後的大便問題,我都一遍一遍地講,有些患者還是一次一次地問。

我在這裡再談談這個問題:切除了大部分直腸的肛門,其功能大大地打了折扣的!

完整的肛門功能有賴於三方面功能的健全:感知、節製和排出動力。

首先,正常的肛門功能需要良好的感知功能。齒狀線附近粘膜有化學感受器,能夠感知糞便的化學刺激,直腸下段及壺腹部粘膜下及肌間神經有壓力感受器,這兩者感知了糞便的化學及充盈性壓力的刺激,使人產生便意,這是正常排便控制的第一步,如果直腸切除過多,甚至完全切除,吻合口到了齒狀線,這樣,感受器的缺乏,往往出現大便已經排出來了刺激了皮膚才知道,即使直腸有所殘留,吻合口在齒狀線1cm以上,因為吻合口太低,預警時間太短,飛彈已經在頭上了,攔截肯定是來不及的了。

播放GIF

其次,正常的肛門需要有健全的節製功能。也就是,當大腦收到了便意信號,需要上衛生間,當暫時沒有條件上衛生間時,能夠憋得住,這就需要有健全的括約肌。一般來說這一點,直腸癌術後的患者,絕大多數括約肌都是不受損傷的,提肛肌和外括約肌應該是健全的,能夠憋得住,只要糞便不要太位於門口,也就是預警時間不要太短,吻合口過低者,當感覺到便意,糞便已經到了肛管了,再括約肌收縮都是沒有用的了。

第三,正常的肛門功能需要有健全的排出動力。常人正常情況下當便意信號產生後,能夠憋住,然後找到衛生間,坐到馬桶上,這時,排便所有條件都允許了,大腦指揮肛門括約肌鬆弛,腹壓增高,肛門括約肌鬆弛肛門打開同時信號傳遞到近端腸管,協調性地產生乙狀結腸及直腸壺腹的蠕動沖(集團運動),有順序的向遠處的推進動力,促使糞便順利排出,完成排便過程。

但是當直腸切除後,吻合口的癒合使腸管的管道結構得以連續,但是神經並不鏈接,就像脊髓斷裂後永久截癱一樣,癒合腸管的神經並不連續,這樣,就像多米諾骨牌抽掉了一張牌,傳輸就會中斷,吻合口以上的腸管平時多是分散運動,較少的集團運動,而且內臟植物神經並不受大腦控制,這樣,人有便意,坐在馬桶上,即使肛門開得再大,吻合口上的腸管沒有象直腸壺腹那樣增厚特化的肌肉並且有順序由方向的蠕動沖的推進動力,上面的糞便是沒有辦法順利排出的,即使使勁增加腹壓,也感覺使不上勁,排出困難。

低位直腸癌手術以後,因為上述三方面的影響,幾乎每個人都出現這種情況:

有時大便出來了還不知道,大多數人一天不停地想大便,但坐到馬桶上有拉不出來,或者出來一小顆,起來後又想拉了,主要是不能把吻合口上方的腸管內的糞便一次拉乾淨,就是排便困難。

舉個例子,超低位保肛的人,乘坐大巴去出差,在高速公路上,要大便了,怎麼辦?好不容易到了服務區,衝進廁所,怎麼也拉不出來,或者拉出一點點,起來坐上車子,又要拉了,下一個服務區可是要50公里以外呢,司機還不一定會給你停。

據統計,直腸癌低位在做了腹腔鏡下的吻合保肛術後30%的保肛患者的肛門功能極差。所以,腫瘤在8cm左右或者以下的患者,做超低位的吻合保肛術,殊不知保下來肛門,功能已經大折扣,已經不是原來那個肛門了,只有自己體會過才會知道。

那這樣子是不是就只剩下改道手術一說了呢?

並不是的,如此應運而生的是低位直腸癌冷凍治療。

冷凍治療是利用深低溫(零下190℃)將腫瘤組織凍死,再利用室溫復溫,達到讓腫瘤組織消融的治療效果。這個治療的優點是有效消融腫瘤實體,冷凍探頭從肛門進入,直接作用在腫瘤實體上進行低溫消融。因為沒有開刀,沒有切割腸子,所以保留肛門功能,並且肛門功能不會像低位吻合術術後一樣憋不住大便,大便次數變多,便意排不凈感。沒有手術創傷,手術風險很低。

(冷凍探頭)

冷凍治療手術後六小時就可以喝水了,第二天就可以流質飲食,然後一天一天從半流質到正常飲食過度。而且術後平躺六小時以後就可以下地行走,並不影響什麼。一般來說大部分病人是術後第三天開始有排便,術後一星期大便基本恢復正常排便。

所以,肛門功能一定要是原來的肛門功能,不能空有一個肛門做擺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