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個癌症很「佛系」?不會應對也是蠻可怕的!

子宮內膜癌是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偏於西化,快餐、油炸類食品、高脂飲食也越來越多,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也逐年上升。2014年,上海市的子宮內膜癌患者已經超過宮頸癌,成為發病率最高的婦科惡性腫瘤。目前子宮內膜癌發病年齡日趨低齡化,約7%的患者發生在20歲~44歲。專家表示,疾病譜的變化與都市「宅文化」不無關係。

子宮內膜癌看似兇險,卻是一個有點「佛」的癌症。它發展較為緩慢,癥狀比較明顯,還可以用藥物來逆轉、控制癌灶。如何利用好子宮內膜癌「佛」的一面來維護子宮內膜的健康呢?

這個癌症很「佛系」?不會應對也是蠻可怕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佛系」特點一 病情發展緩慢

癌症是細胞分化和增殖異常、生長失去控制、浸潤、轉移,所以多數癌症來勢洶洶,簡直如洪水猛獸,讓人不寒而慄。相較於這些來勢迅猛的癌症,子宮內膜癌則「佛」得多,它的發生發展是逐步的。

在發展為子宮內膜癌之前,子宮內膜有相當一段時期處於「子宮內膜增生過長」的狀態,按照病情從輕到重分為子宮內膜單純性增生過長、子宮內膜複雜性增生過長。子宮內膜增生過長是良性疾病,有1%~3%進展為內膜癌的可能。再發展下去就是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這是子宮內膜癌的癌前病變。別怕,癌前病變也不是癌。但如果不處理,約30%可能進展為子宮內膜癌。如果能及時發現苗頭,便可以早發現、早治療。

這個癌症很「佛系」?不會應對也是蠻可怕的!

「佛系」特點二 癥狀比較明顯

子宮內膜癌比較坦蕩,不光來了之後不會遮掩。在子宮內膜增生過長時期,也會讓身體發出各種信號,提醒大家要當心。

1.異常子宮出血是子宮內膜增生過長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絕經前女性如果出現月經規律改變,比如月經周期、經期、經量較以往有明顯改變,月經間期出血,月經時間延長淋漓不盡,經量顯著增多或減少等。只要有一種表現跟平時不同,並且不止發生一次,都應引起重視。

2.月經剛乾凈時,複查超音波提示內膜增厚或者不均,或者有異常佔位。並且在服用孕激素撤退出血後,複查超音波提示內膜增厚不均或者佔位。

3.絕經後婦女有陰道出血、排液,或者超音波提示子宮內膜增厚不均或佔位。

4.到了子宮內膜癌晚期,可能出現陰道排液、腹痛、盆腔包塊等癥狀。

這個癌症很「佛系」?不會應對也是蠻可怕的!

「佛系」特點三 靠藥物可逆轉

不只是在子宮內膜增生過長階段可以通過藥物逆轉,哪怕真到了子宮內膜癌的階段,經過嚴格篩選、精心治療和輔助生育措施,患者也有機會保住子宮,生下健康的寶寶。

1.子宮內膜增生過長為良性病變,治療以低劑量孕激素為主。絕大多數內膜單純增生能達到完全緩解。複雜增生的療效也達到80%左右。

2.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屬於子宮內膜癌的癌前病變,如無生育要求或有保留生育功能治療的禁忌證,首選治療方案為手術切除子宮。對有強烈保留生育功能要求的患者,在符合保留生育功能治療指征的前提下,可以進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療。一般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保留生育功能治療的完全緩解率為75%~80%,達到完全緩解的治療中位時間為6~7個月。

3.如果子宮內膜病變已經發展到癌的程度,那麼首選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子宮及雙側輸卵管卵巢。由於子宮內膜癌呈越來越低齡化的趨勢,利用子宮內膜癌「佛」的特點,一些強烈保留生育功能願望的患者尚有一線希望。對於病灶局限於子宮內膜層、無肌層浸潤和子宮外累及證據的年輕患者,經嚴格選擇,可進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療。在醫生的嚴密監測下,採用高效孕激素進行治療,有機會實現子宮內膜癌的逐步逆轉。

特別提醒的是,並不是所有子宮內膜癌患者經過治療保留生育功能後,都能懷孕生子。

由於子宮內膜癌患者一般存在卵巢排卵功能障礙、子宮內膜病變治療導致的內膜損傷等因素,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妊娠率在50%左右,活產率會更低,在沒有醫生的幫助下自然懷孕的概率低之又低,因此子宮內膜病變的多學科診療和一站式、全程化管理尤為重要。

文: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婦科教授 陳曉軍

編輯:劉洋 彭艷

審核:曹政

點擊下方圖標,您的贊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