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天然抗生素——馬齒莧

相傳在上古時代,天上有10個太陽,大地烤裂,草木皆枯,河水乾涸,人無法生存。一個叫后羿的勇士,擅長射箭,為了人類能夠生存,他先後射落9個太陽,尚存一個,藏在一株厚葉小草下,后羿沒有找到。後來,為了報答這株小草的救命之恩,太陽網開一面,在盛夏不曬死它。它迎著陽光反而開花結籽,生長旺盛,故這種小草有太陽草、報恩草、長壽菜之名。它就是在田間地頭隨處可見的馬齒莧。

作為一種野菜,中國老百姓食用馬齒莧已久,確實別具風味。夏季,采拔莖葉茂盛、幼嫩多汁者,除去根部,洗後燙軟,將汁輕輕擠出,拌入食鹽、米醋、醬油、生薑、大蒜、麻油等佐料和調味品,做冷盤吃,味道鮮美,滑潤可口。也可烙餅,做餡蒸食。甚至我國許多地方的群眾,至今還有將馬齒莧洗凈,燙過,切碎,曬乾,貯為冬菜食用的習慣。

馬齒莧不僅是一種可食用的野菜,還是一味非常好的中藥。《本草經集注》曰:「馬齒莧,又名五行草,以其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也。」馬齒莧在古籍上早有記載,它對人類有著非凡的貢獻。話說安史之亂後,各地藩鎮割據,拒不繳納賦稅。唐憲宗剛即位時,西川節度使韋皋病逝,以劉闢為首的將領乘機叛亂。考慮到西川是國家軍事重地,唐憲宗決定派宰相武元衡為西川節度使,平定叛亂。不料武元衡到任後不久,時值炎夏,他的脛骨上卻生了個臁瘡,病情反覆,以致瘙癢發熱,肌肉腐爛,膿血淋漓,把他折磨得痛楚不堪,神疲恍惚,食慾減退,最後竟無法勝任鎮撫西川的重任。憲宗無奈,只好把他調回京都長安,命太醫石礞等名醫調治,但也久治不愈。一天,武元衡正悶悶不樂地坐著,一位新來的小吏問道:「您如此苦悶,莫非染恙於身?」武元衡便把病況說了。小吏一聽,即刻說道:「下官倒有一方,專治多年惡瘡,即便頑惡瘡瘍,不過幾次就可治癒。您不妨一試。」「方葯為何? 快快道來。」小吏答:「方也簡單,采些鮮馬齒莧,搗爛敷在瘡口,每日換藥就成。馬齒莧遍地生長,可食用,亦有清熱解毒,散血消腫之藥性。」武元衡非常高興,如法用了幾次,臁瘡果然就漸漸痊癒了。他由此十分感激小吏,也多次提到馬齒莧。後來,對岐黃素有研究、同為宰相的李絳聽說了此事,便把它載入其所著的醫學專著《兵部手集方》中,流傳下來。再後來,到了明代,醫藥大家李時珍據此把馬齒莧清熱解毒、攻血消腫的功效寫入《本草綱目》中。

馬齒莧性寒,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常用於熱毒血痢、癰腫疔瘡、濕疹、丹毒、蛇蟲咬傷、瘰癘、便血、痔出血、崩漏下血等症。《食療本草》言,本品能「煮粥止痢及疳痢。」《本草正義》說,「馬齒莧……治女人赤白帶下,則此症多由濕熱凝滯,寒滑以利導之,而濕熱可泄,又兼能入血破瘀,故亦治赤帶。」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馬齒莧中含有大量蛋白質、脂肪、糖、粗纖維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並且富含去甲腎上腺素和鉀鹽,故可降低血糖濃度、保持血糖穩定;鉀鹽可降低血壓,減慢心率,可保護心臟。馬齒莧還含有大量維生素E、維生素C、胡蘿蔔素及谷胱甘肽等抗衰老有效成分,長期食用能預防血小板凝聚、冠狀動脈痙攣和血栓形成,從而有效地防止冠心病。此外,馬齒莧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金黃葡萄球菌等多種細菌都有強效抑製作用,所以馬齒筧又有「天然抗生素」的美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