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忌口後仍痛風發作?中醫:教你補腎治痛風!

很多痛風病友表示,他們已經很嚴格忌口,也按時按量服藥了,可痛風還是反覆發作,夜間甚至痛醒。這是為什麼呢?

這可能是腎虛在作怪!

祖國醫學認為腎主藏精、水液代謝,「五臟之陽非此不能溫,五臟之陰非此不能滋」,故諸多疾病從腎虛論治,乃治病求本之施。

痛風是血尿酸過多造成,血尿酸高,尿酸聚積於腎,使腎虧精損,而腎虧精損正是導致臟腑功能失調、痛風複發的重要因素之一。

腎虧精損,其過濾功能被削弱,血液酸毒排不出去,結晶堆積,擠壓關節。

腳趾頭位於人體最末梢,最易堆積結晶之地,最初癥狀是腳酸疼痛,接著便是關節活動受限,甚至變形。

所以痛風患者忌口是必須的,補腎養腎也是關鍵。

運用補腎泄濁、化瘀通絡之法可行標本兼治,攻補兼施,從整體上調節陰陽平衡,改善臨床癥狀,控制痛風病情。

1、 補腎穴位按摩法

太溪穴,腎經原穴,經氣血在此留,匯聚元氣治腎虛,每次揉5-10分鐘,一天3次。

取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凹陷處。

方法:按揉法,以拇指指腹順時針按揉20次,再逆時針按揉20次。

關元穴,補腎虛,臍下腎間之氣、一身真元藏於此穴,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

取穴:臍下3寸(四橫指)。

方法:震顫法,雙手稍加壓力交叉置於穴上,小幅度、高頻率上下推動。

2、 喝水泄濁

飲水過少可能引起濁毒的滯留,加重腎臟負擔,所以要養成多喝水的習慣。每天應至少喝8大杯溫開水,以解毒泄濁,使邪從竅出。

較佳的飲水時間是:8:00,10:00,12:00,15:00,20:00及飯前15分鐘、飯後30分鐘

3、 有尿不要忍

《黃帝內經》有雲:「膀胱,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意為,膀胱是儲藏、排泄尿液的器官,如果膀胱開合不暢,尿液排泄不出,就會阻礙氣機運行。

而中醫認為,腎與膀胱相表裡,長時間強製憋尿最是傷腎。因此,有尿意及時如廁,也是養腎良方。

4、 逢黑必補

補腎可選黑色食物,如黑米、黑芝麻、黑木耳,其中黑米又稱「補血米」、「長壽米」,有滑澀補精、健脾暖肝、舒筋活血之效,可防治大便秘結、小便不利、腎虛水腫等症。

現下正是桑葚成熟之季,桑葚亦是滋陰補腎的「民間聖果」,葯食同用品,採摘後簡單清洗即可進食,或可加水煎並加入蜂蜜,味道純美,又補腎養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