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宋朝八十老翁所作狂詩,被認為唐人所寫,至今還鬧著誤會

在唐朝貞元時期,長安城照例實行宵禁,百姓在夜晚不能隨意出入城門。如果是官員,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出示證明放行。也就是在一個春天的晚上,守衛宜春門城門的官員卻遇到了一件難事。當時有一輛馬車,載著一位老翁及其仆從,急著要進城。他們拿不出因公辦事的證明,但老翁儀表堂堂,衣著光鮮,氣派不凡,實在不像是普通人。

於是,經過短暫的商量,守城官員決定放行。畢竟在長安人龍混雜,高官顯貴不計其數,得罪任何一個人,都不是他們這種小吏承擔得了的。但是,他們還是留了一個心眼,讓人捧著記錄本,請求老翁寫下自己的名字和官位。

這個用意很明顯,就是試探試探老翁的底細。如果是平民百姓,寫不出來,那就可以讓他們在外過一夜。如果是顯貴,簽了名字,以後追究責任,自己也可以減輕罪過。可是,老翁又是何等精明,他本來就已經是喝得有些醉了,看到此情此景,不由哈哈大笑,寫下了這首狂詩:

閑遊靈沼送春回,關吏何須苦見猜。八十老翁無品秩,三曾身到鳳池來。

這首詩得前三句寫得很低調,沒有半點聲勢。老翁自敘已經八十了,並沒有官職在身,他到外閑遊送春,關吏又何必苦苦猜疑這樣的一個垂垂老者呢?但是,在最後一句,老翁卻不怒自威地表示,我曾經也多次往來於皇宮啊!

結局是怎麽樣的,似乎並不重要,但關於這首詩這件事,小玨覺得有必要說一說。以上情節,出自元朝人辛文房的《唐才子傳》。小玨喜歡閱讀詩歌,也喜歡搜羅歷代才子的奇聞趣事,《唐才子傳》的重要性,讓我不能不讀 ,而且讀過不止一遍。但是,我不得不感慨,關於這一段,書中卻出現了重大失誤。

因為在《唐才子傳》中,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張登,是唐朝中期的老詩人,確實活到了八十多歲。而且他官至漳州刺史,也算曾經主政一方,完全可以與詩中的情節吻合。《新唐書·藝文誌》中有他的記載,可以說並非無名之輩。

然而,令人驚奇的是,如果您去翻閱《全宋詩》一書,也能找到這首詩。而且,它還有個題目,就叫做《晚春遊金明抵暮入宜秋門閽兵捧門牌請官位因》。光看這個題目,就可以窺見事情的來龍去脈,大致情節也是與《唐才子傳》中相似。只不過時間是在北宋年間,故事的主人公成了宋初著名宰相張士遜。

張士遜是北宋初期的活躍人物,他在宋太宗時期進士及第,不如仕途,最終在宋真宗、宋仁宗時期三度拜相。而且,他還活到了八十六歲,與故事和詩歌的情節也是符合的。

可是,這樣一來,就出現了重大矛盾。如果沒有這首詩,類似情節發生不足為奇,也許在張登、張士遜二人身上都發生這種故事,但有了這首詩,卻只能有一個主人公。詩中的老翁,到底是唐朝中期的張登,還是北宋初年的張士遜呢,畢竟相隔了兩百來年。

其實,小玨看很多歷史論證的文章,有的弄得相當複雜,有的博士畢業論文,也不過是無關痛癢的觀點羅列,毫無新意,只會顯得王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小玨沒有必要裝深沉,只需說明一點,就能破解。

《唐才子傳》中,說張登“嘗晚春乘輕車出南薰門,抵暮詣宜春門入”。只要去看唐朝史料,長安城門就沒有南薰門、宜春門。但是在北宋汴京,卻是存在這兩扇門的,開封市至今還有這兩處地名。所以,從這個細節來看,《唐才子傳》應該是出現了非常明顯的錯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