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複課後學生心理如何“複位”?

近日,四川、安徽、福建等省份相繼公布開學時間,即將有序開學複課。對於被疫情打亂學習和生活節奏,甚至產生一些不佳情緒的大中小學生來說,如何幫助他們積極調整心態,盡快適應和投入到正常學習生活中?對此,心理學專家給出了多方面積極建議。

對疫情心理問題可采取梯度應對模式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心理學系副教授謝天表示,

開學前後應通過班會活動、課堂觀察、談話等各種渠道全面了解學生的身心狀況,針對疫情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精準識別並給予不同的疏導幫助。

對疫情心理問題可采取梯度應對模式。中小學應廣泛普及“班級心理課”,培養學生積極心態,提升心理健康素養。可通過開展“學習焦慮”“壓力應對”“情緒管理”等主題班會,分享一些有助於快速適應學校生活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面對學習生活。對於心理問題較嚴重的學生,可以充分借助學校的心理谘詢室開展團體輔導,必要時還需要實施個體心理谘詢。

對身邊有親朋好友感染新冠肺炎或者因此去世、曾密切接觸確診或疑似患者的學生等,如果出現了過度恐懼和焦慮反應,甚至出現創傷後應激障礙(PSTD)等症狀,應由校心理谘詢室在初步診斷後,轉介到相關精神衛生中心,尋找更專業的心理醫生疏導和幫助。這部分學生也需要家人、老師密切關注,及時發現。

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理事、湖北省心理谘詢師協會專家組成員、武漢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所副教授范靜怡建議,

對於高校畢業生面臨就業壓力,畢業年級學生宜調整好心態,正確認識形勢,面對疫情帶來的市場與經濟改變,沉著務實就業;畢業之前不能放鬆學習,要抓住時機充電,保證畢業答辯與學位論文的質量,積極提升就業能力;同時,多關注各類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政策,做好網上招聘準備。

將思政元素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除了由班級老師和心理輔導老師主導,學校團委等部門都可以參與進來,充分調動思政資源,結合進行社會責任感教育、危機應對教育、生命教育等,鼓勵學生多閱讀經典書籍,疏導心理問題的同時開闊視野、培養人文素養。

可以借助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學生們開展人生意義教育。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警察乾警、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不計個人得失,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這種寶貴的精神品質,有助於激勵學生更加勇敢地面對生活,擔當起自己的社會責任。

這次疫情對學校管理者、老師和家長們來說,也是一次考驗,除了線上教育的技術層面問題,更提醒各方重新思考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方式,開啟教育改革。在她看來,在應試教育之外,需關注生命意義和公民責任與義務的教育,迎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未來需要的是世界公民,孩子們健康人格的形成十分重要。

正面臨升學壓力的初、高三學生,除了要督促學習,還要幫他們從文體娛樂行為、學習方式上做好調整,從容應對這次人生‘大考’,並教育他們明確人生目標,對人生有更加長遠的規劃,加強心理耐力,成長成才。

相比中小學,大學生更成熟和自製,應轉本次疫情之“危”為“機”,做好心理學科普、心理日常保健的普及工作。學校圖書館和心理系老師可以推薦一些心理學的書單,讓大家對心理學有更好的認識,利用心理學知識獲得良好心態。另外,大學輔導員可以組織開展一些有意義的交流活動,幫助大學生紓解情緒、互相支持、增進友誼。

一線教師亟待增加心理學知識儲備

要為大量學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實現學生的心理“複位”,對學校和老師也是一次考驗。

兒童青少年時期是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全面複學後,學校和老師應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詳細篩查,重點幫扶產生心理障礙的學生。特別是在湖北武漢地區,要針對家中有親屬因病亡故或家庭關係變化,或因疫情延伸的失業、經濟困難家庭的學生,要做好相關幫扶。

但在現實中,學校專業的心理輔導老師配備有限,因此,當務之急是要加強普通班主任和科任老師的心理學知識儲備,以便及時發現問題,有計劃、針對性地幫助學生逐步進行心理“複位”。

學校可以邀請心理學專業人員,組織對學校教師的心理科普講座,或進行心理學知識與技能的輔導與培訓。這些心理學專家也可以到學校進行實地調查和‘手把手’幫扶,以加快幫助學校和老師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光明網| 來源

羅天林| 編輯

本公眾號轉載的文章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文章版權及插圖屬於原作者。如果在版權上存在爭議,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