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何養生之人皆薄命?

不久前,著名養生專家梅墨生因病去世,享年59歲。這件令人扼腕嘆息的事情引發了熱議,一句「鍛煉養生無益長壽,他在養生專家算是高壽的」更是撩撥了無數養生人的內心。

仔細想想,養生中長壽的例子好像真的沒多少,反而不養生長壽的例子比比皆是,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說自己很少鍛煉,依舊神采奕奕快100了;張學良抽煙喝酒撩妹百無禁忌,100歲!

為什麼很少聽說養生長壽的實例呢?難道身體不是靠養的而是靠磨鍊的?難道真的是越養生越薄命?

當然不是。

因為順序錯了,目前養生絕大部分人都是先生病才去養生,都是「被動養生」,而不是「主動養生」。梅先生身兼數職難免會工作繁忙,長時間奔波於各城市之間,如果不養生可能結果會更差;張學良如果不抽煙喝酒也許會更長壽。我們應該科學的辯證的去看待問題。

其次,就算有養生長壽的例子也少有人會關注,因為大家會覺得這是正常的。換句話說,養生長壽這件事遠沒有養生薄命更能吸引你的目光。

就像我之前「日本人均壽命再創新高」文章寫到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日本人長壽是因為長時間清淡、低脂的飲食習慣;還有日本除了相撲運動員基本上很少見到肥胖的人,因為在日本會被強製減肥。

所以,養生還是有用的。健康的生活不一定會長壽,但是不健康的生活一定不會長壽。

養生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90後的「佛系養生」,80後的「職場養生」,70、60後的保健品、廣場舞。養生的方式有千千萬萬,那麼對於養生來說最重要的又是什麼呢?

價格高昂的純天然的高級補品?顯然不是,富賈钜賈的平均年齡並不高。各種維生素之類的補劑?也不是,這些人並未在長壽人群佔據多少比例,反而閉塞的小山村裡百歲老人極為常見。豐富的養生知識?會有一些影響,有數據表明中醫平均壽命是各行業之首,但真正長壽估計也只有「藥王」孫思邈一人,雖然年齡有爭議但是至少百歲。

其實養生最重要的是心態,要養生先養心。身體的健康可以靠藥物實現,但是心理的健康卻不行。沒有什麼是比擁有一個良好心態更重要的。年輕人每天測體重,老年人每天測血壓,為了幾個數字或喜或憂,戰戰兢兢那生活還有什麼樂趣呢?

養生千萬,養心為首,好的心態抵得過任何靈丹妙藥,但生病就治,剩下的就是笑對人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