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現代健康知識以及日常養生之道(2)——助閱讀本文者健康長壽!

一、樹立五大科學理念

(一)、人生百年不是夢

在科學文化落後的社會裡,儘管人們對壽命的認識非常膚淺,但古代中醫認為,人活100——120歲為自然壽命。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的發展,科學家用三種推算方法推算出人的壽命都應該在百歲以上。事實上,十九世紀末人們的平均壽命是47歲,二十世紀中葉,人類醫學及生命科學技術研究有了巨大的進步,生命科學在延長人類壽命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的平均壽命已達到76歲,80歲以上的人口數還在不斷地增長著,在我們身邊,90多高壽的已屢見不鮮。據衡水市老齡委統計,截止目前,全市百歲以上老人有134人。有些科學家預測,人的壽命可以達到125歲以上。如果我們不斷地發展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改善生活環境和條件,加強衛生防疫和養生保健,增強戰勝各種疾病的能力,我們都能夠不斷的延長壽命,「人活百年不是夢」,每個人到應該樹立這種健康長壽的信心和決心。

(二)、養生保健越早越好

許多年輕人甚至中年人認為養生保健是老年人的事,自己還年輕,那些事和自己沒多大關係,因此忽視對自身身體健康的認知和保健活動的重視,讓自己患上一些本來可以預防的慢性疾病,且錯過或耽誤了調理和治療時間。據各大醫院臨床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年輕人的亞健康狀態呈逐年上升之勢,白領、金領人群已成各種慢性病高發人群,每年發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數約為54.4萬,日均上千人,其中約1/5的人是存有"慢性疲勞"的年輕人,在腦中風、糖尿病、乳腺癌、肺癌等慢性疾病的發病年輕化趨勢也很明顯,這些生活方式疾病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了。因此,養生保健對於任何年齡段的人,都是應該的,都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刻不容緩的。年輕是人的資本,但並不是可以任意揮霍的資本。人們過了朝氣蓬勃的青春期消縱即逝,不知不覺便會步入中年,人體的健康機能和自身免疫力也在悄悄地減退,年輕時因過度勞累、體力透支落下的病根就會使各種疾病逐步顯現出來。所以,每個人都要明白「年輕不養生,年老了養醫生」和「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這樣一個道理,從年輕就開始注意保養身體,加強養生保健。有些人年紀大了才知道重視養生,其實往往已經為時已晚!

(三)、預防勝於治療

大自然賦予了我們人類神奇的自我抵禦能力和修復能力,現代醫學發現有很多疾病是可以通過我們正確的健康運動和生活習慣來預防、控制或避免的。預防的重點在於提高我們自身的健康指數和免疫力,控制和調理「亞健康狀態」,將疾病扼殺在萌芽中。專家研究認為:西醫治病在於對疾病癥狀的控制,得了高血壓用降壓藥,得了高血糖用降糖葯,可只能治表且治不了本,往往「按下葫蘆瓢起來」 。1元錢預防=8—10元錢治療=200元救命。就是說花在預防上一元錢,能節省病後醫陪費100元,搶救費200元。在國家《十二個五年計劃綱要》中,已明確提出了改革和完善衛生服務、醫療保健體系,轉變醫療發展方向,把預防保健與基本醫療並列納入國家總體發展規劃。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明白這一常識和道理,儘快轉變傳統觀念,不斷強化強身健體和預防疾病意識和行為,未雨綢繆,防微杜漸,無病防病,有情況「早檢查、早發現、早治療」,這樣,才能避免「平時不預防,病來圖傷悲,只能花大錢去住院受罪」的悲劇,才是人們控制疾病,延緩衰老,延年益壽的最佳途徑。

(四)、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多年來好多人這樣認為,人生病是自然現象,人沒有不生病的,有病就去醫院,已經習慣了不舒服找醫生的治病過程。一個人失去健康,通過找醫生、專家、花錢,再把失去的健康買回來,其實這種認識極其有害。前世界衛生組織理事中島弘說:「錢可以買到醫療服務權,但不一定能買到健康。很多人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無知」。現在,一些有錢人習慣有病就找高級醫生,花大錢去住院,認為那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試想,如果一個人失去的健康能去醫院買回來的話,那麼,有錢人肯定比沒錢人更健康,但實際情況是在健康面前人人平等,甚至個別有錢人比沒錢人死的更早。美國蘋果公司總裁賈伯斯富可敵國,56歲就去世了,中國奶業巨賈王均瑤身價37個億,38歲就歸西了,我們身邊也有許許多多的家值萬貫的老闆早早的走了。而很多至今生活還較為貧窮的中國農民確活到八、九十歲。事實上凡是常去高級醫院、大把吃藥、常年吃藥、而且花大錢吃好葯的人,身體健康往往很差且越來越差。因此我們應迅速轉變這一觀念,與其生病了花錢打針吃藥,不如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讓自己不生病;與其大把花錢把健康交給醫生,不如以防為主,讓自己做健康的主人。在健康問題上,你自己比老天爺管用。健康不能靠高科技、不能靠藥物,最好的醫生是自己。試想一想,可以有人替你開車、替你賺錢、替你做很多事情,但生了病沒人能替你去住院受罪。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精闢指出:「醫生是幫助本能的,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醫生」。造物主給了我們的身體有強大的再創能力和恢復能力,如果我們自己掌握養生保健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做好自己的保健醫師,請堅信:大部分疾病是能靠自己的調養來預防或解決的。

(五)、要捨得花錢買健康,捨得安排時間搞保健

這裡說的「錢」是用來主動保健的錢,不是到時不得不送給醫院的錢。有人針對那些捨不得花錢、花時間去保健的人編了一首詼諧性打油詩,詩曰:「健康投資總沒錢,有也沒有;等到病來花萬千,沒有也有;若要與君談健康,有空也忙;閻王召君命歸天,沒空也去」 ,讀來實在耐人回味。要知道人體和一台機器、一部汽車一樣,也有油路、水路和電路,也要經常加油、充電、檢查保養和維修。因此,在保養身體方面投點資不能心疼,一定要捨得把收入的一部分用來做身體的加油、充電和保養,不要等到自己身體出了問題才去醫院搞大修。機器壞了可以修、可以換,但生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重視養生,加強保健是對生命的負責,一個活的明白的人一定要擺布好健康和金錢的關係,自覺的把用來找醫生看病的其中一部分轉移使用到對自己身體健康的保養和維修方面來。不然,現在對身體不負責任的過度透支,日後也必定會高價買單的。那種「錢在銀行,人到了天堂」的情況絕對是人生的巨大悲劇。

如今社會,過分勞累、體力透支和緊張的生活節奏是影響一些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一些正處於事業、生意打拚時期的中年人來整天沒完沒了的應酬,承受著精神的、經濟的、家庭的等來自方方面面的重大責任和巨大壓力,從生理到心理上處於一個危機四伏的年齡段。這個年齡段人體各系統的機能狀態在由盛轉衰,免疫功能開始減退,易發多種疾病。但是,很多忙碌的中年人對這種潛在的危險因素認識不足,常常不以為然地「虐待」自己,從不注意給身體科學休息的時間。長此以往,極易造成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因操勞過度而釀成大病甚至早逝。所以,乾工作、做事業,打拚生意必須在不影響身體健康的前提下量力而行,不能不顧健康、不惜代價地去追求升遷發跡和發財致富。建議無論工作多忙,事情再多,也要停下疲憊的腳步,適當放鬆自己,化解釋放壓力,在賣力工作的同時合理安排一定的休閑時間和養生保健活動,在感到身體不舒服時立刻進行適當的休息和調養。這樣,才能防止繼續有些人」50歲以前拚命掙錢,50歲以後拿錢賣命「的人生怪圈。

二、注重生活六大方面

(一)、合理膳食,均衡營養

人以食為天,養生保健科學膳食第一重要。優化合理的膳食構成,科學而營養的膳食搭配,是維持人體健康的第一方面。

古人認為,飲食是精、氣、神的物質基礎,飲食養生就是要養精、氣、神。「養氣者精,益精者氣,資氣者食」,合理飲食可以養充身體精氣,糾正陰陽之偏,提高機體能量。飲食要注意「博食」,即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重視五味調和,不可偏食。只有營養物質充盛,精、氣、神才能充足,才能體質健壯,神志健旺,精力充沛,延年益壽。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腑功能失調而致病。

現代營養學認為,人體組織對於營養物質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每天攝取40多種食物才能滿足需要,並且該多的要多,該少的要少,不能失衡。 由於食物是多種多樣的,各種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不完全相同,每種食物都至少可提供一種營養物質。所以,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營養既充足又均衡才是最高境界。科學膳食必須要在掌握食物特性的基礎上研究「吃什麼」和「怎麼吃」的問題,選用多種食物,根據食物不同的營養成分恰當地調配,做好每日三頓「營養餐」。要努力做到飲食結構的多樣化,使食物在色香味俱全的同時儘可能地多種多樣,素談為主,粗細搭配,葷素搭配,乾稀搭配,儘可能地使各種營養素的攝入達到」全面、適度、充分、平衡、合理、互補」的標準,以滿足身體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據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給我們的膳食結構指導原則是這樣的:1、食物多樣,穀類為主,粗細搭配。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 。3、每天吃奶類、大豆或其製品。4、常吃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 5、減少烹調油用量,吃清淡少鹽膳食。烹飪方法以蒸、煮、燉、悶、汆、拌為主,(該方法據說是中央高級乾部使用)以減少營養流失,保證低脂飲食。

合理飲食還要順乎自然時序,根據季節、氣候的變化有所調整,選擇當季的蔬果素材,確保自然式健康。在冬春交接之時,氣溫仍然寒冷,人體內消耗的熱量較多,宜於選擇熱量較高的主食,補充足夠的蛋白質。春夏交接之時,氣溫偏熱,宜於進食清淡的食物,補充足夠維生素,飲食中應適當增加青菜。

一般情況下只要我們注意合理飲食,就能夠滿足自己身體的基本需求。但是,由於現代社會的食物在種植、生產和加工環節對營養素的嚴重破壞,加上一些人先天基因和生活習慣的差異,人們獲取的營養素也往往達不到滿足並均衡的程度,形成了營養失衡的體質,從而導致了免疫力的下降和許多慢性病、富貴病的滋生。面對這種情況,專家建議應在合理膳食的前提下根據不同情況,本著「缺啥補啥」的原則,選用具有相應保健功能的營養保健食品,攝取自身缺少的微量元素,補齊「短板」和「弱項」,來滿足身體的需要,提高免疫力和健康指數。

營養保健品首推安利紐崔萊。紐崔萊是由世界維生素工業之父卡爾·宏邦根據中醫藥的基本原理於1934年發明研製的。作為全球營養補充食品優質品牌,70多年來,紐崔萊以其卓越的品質、廣泛的科學研究、嚴謹的有機種植及先進的生產工藝從自然食品中提取的精華成分。自1998年進入中國以來,先後推出了營養補充食品、功效性保健食品及特殊營養食品等三大類共10多種產品,倍受消費者信賴,長期服用效果明顯,已成為很多重視養生的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用品。當然,市面上各種營養保健產品很多,當應謹慎選用。

(二)、經常運動,有恆有度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能延年益壽。

生物的基本發展規律是「用進廢退」,運動養生是養生活動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對此,古人早有精闢的論述。《呂氏春秋》曾指出「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人運動故也」的觀點,把運動作為健康長壽的主要方法來提倡。經常運動不僅可以促進氣血的流暢和新陳代謝,使人體筋骨強勁,肌肉發達結實,臟腑功能健旺,還能以「動」濟「靜」,促進新陳代謝,調節人的精神活動,促進人的身心健康,從而獲得健康,增加壽命。現代人的工作和生活越來越舒適,腦力勞動已佔據主要地位,有些人身體缺乏必要的活動,運動不足往往是引起肥胖症、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和體弱多病等等「現代病」的一個重要原因。

運動鍛煉既要積極,又要適當,貴在把握好「量」和「度」,一般要求常運動、低強度,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有張有弛、有勞有逸,關鍵在於堅持經常,形成不停地運動習慣。提倡每天運動一小時別超過兩小時。也可以把每天的運動分為兩部分:清晨幾十分鐘的力量練習,晚飯後一小時左右的散步,一周至少再有1小時的激烈運動,最好能夠堅持長跑鍛煉。運動應該掌握先慢後快,逐步加快節奏,直到身體微微出汗為佳。運動應該不偷懶,不取巧,但並非指天天持久不停地運動。長時間運動,一定要注意適當地休息,如果盲目蠻乾,過急、過量或安排不當,效果就會適得其反,甚至會發生事故。

運動形式很多,像散步、慢跑、游泳、舞蹈、爬山、做操、打拳、騎自行車、跳廣場舞、進健身房、參加各種球類運動等等,要根據個人年齡、身體狀況、性格愛好,以至環境條件等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一般來講,走路是最簡單、最經濟、最有效的鍛煉方式。走路時可以解放雙手,做各式各樣的動作。

在中國傳統的運動養生活動中,非常講究意守、調息和動形的協調統一。意守是指意識要專註,心無雜念;調息是指呼吸要均勻、有節奏;動形是指形體要自然、連貫、剛柔相宜。運動養生要緊緊抓住這三個環節,達到意識活動、呼吸運動和軀體運動的密切配合,使整個機體各種機能得以全面而協調地鍛煉。

運動養生對老年人尤為重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出現血管硬化,大腦細胞、心、肺、胃、腸功能、四肢關節老化,骨質增生,腿腳不靈等多種衰老現象,通過運動鍛煉這些老化現象可得到延緩。老年人造成虛弱和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原因衰老隻起1/3作用,而缺乏日常鍛煉要起2/3的作用。老年人運動動作宜緩,劇烈運動不利於健康,提倡從散步、慢跑開始,或做些其他適量的健身運動。

(三)、心態平衡、心理健康

傳統中華養生文化十分注重養心養神,認為人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 人要健康,良好的心態是健康的基礎,身心兼養是保健的根本。人活的是心情,舒心才健康,才長壽,養生須先「養心」。達觀天下之人,性之溫和者壽,質之慈良者壽,量之寬宏者壽,言之幽默者壽。世界衛生組織為了強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提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明確指出調整好心理、保持健康心態是我們保健很重要的方面,誰能保持良好的心態就等於掌握了身體健康的金鑰匙,其作用是一些保健措施的總和。養生專家洪韶光說:「一個人如果心態不好,容易著急生氣,沒事找事、沒氣找氣,整天跟自己過不去,這樣的人最易得病,死得最快。」那麼,怎樣才能保持心理健康、心神愉悅呢?

樂觀,是心理養生的基本點。心愉則病遠。精神愉快,胸襟坦蕩、性格開朗,心胸豁達的人往往長壽。因此,我們應該總是保持一種樂觀處世、笑對生活的精神狀態,忘掉昨天,笑看明天,凡事能泰然處之,遇事用樂的觀心態,用積極的態度去對待、去處理,自己身體就會陰陽平和,氣血通暢,五臟六腑得以協調運行。

善良,是心理養生的營養素。人之初,性本善,善有善報,古今中外養生學家都把「樂善好施」視為養生的靈魂,長壽者也多是忠厚、善良之人。人生在世,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無論對誰都要善意相對,和諧相處,包括自己的對立面。不管親情、友情、愛情,和諧友好的工作關係、其樂融融的人際關係、合作共贏的商務關係、輕鬆愉悅的心理狀態,能遏製體內一些內源性有毒物質的滋生,促進體內一些有益激素的分泌,有助於自己身心健康。

寬容,是心理養生的調節閥。在人生舞台上,各種角色牽縛於一起,因而難免磕磕碰碰、恩恩怨怨。吃虧、被誤解、受委屈的事,總不可避免要發生。面對這些,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寬容。慾望,永無止境,世上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要儘力擺脫心理的不平衡,凡事不苛求十全十美,學會寬容、大度、放棄、捨得,做到度量大一些,姿態高一些,看的遠一些,想的寬一些,小事不在乎,大事看得開,就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淡泊,是心理養生的免疫劑。淡泊,即恬淡寡慾,不追求名利。知足常樂,知足才能長壽。每個人成長和處事,經歷著各種比較和種種坎坷,一旦處於劣勢或失敗狀態,就會產生不平衡感和痛苦感,影響身體健康的因素就會陡然而生。試想想,不管昨天、今天、明天,人生不過兩、三萬天;窮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過眼雲煙。如果能對個人地位的高低、榮譽的大小、報酬的多寡、享受的厚薄,如能做到不攀、不比,不爭、不惱、不怒,心態平和地看淡這一切,則十分有益健康。

心靜,是心理養生的不老丹。心靜有助於健康,有助於疾病痊癒,有助於長壽。養心當以靜心為要。中醫養生歷來強調心態的淡泊平靜,恬淡虛無,精神內守,心安理得,悠閑自在,對於疾病的預防都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人生如能不為他人好運而妒火攻心,不為自己挫折而意冷灰心,也不為身外誘惑而動搖靜心,如果凡事能做到寡慾清心、情緒穩定、慾念適度、心靜神安,就能保持自己心氣運行自然平和,避免各種壓力和痛苦對身心造成的損害。否則,只能自食其果。心靜應防止空思空想或陷入雜亂無章的懷舊回憶中不能自製,過去事,過去心,可以忘卻;現在事,現在心,隨緣即可;未來事,未來心,又何必勞心,一些事情多想沒用。心靜也並非心如枯井,更不是麻木不仁,這是一種理性的平衡,是心靈凈化後的結果,是寬宏、遠見和睿智的結晶,是佛般的超度,道般的修行,是人格的升華和人生的最高境界,這才是長壽的根本。

(四)、科學休息、規律生活

有規律的生活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保持充足睡眠。古人說:「眠食二者,為養生之要務。」「能眠者,能食,能長生。」充足優質的睡眠能保證大腦的休息和調整,使大腦消耗的能量和氣血得到恢復和補充,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製活動達到新的平衡,從而增進記憶力、減慢腦細胞的老化速度,是保證人體健康的基本條件。青少年每天應保證8小時的睡眠時間,同時要維持好睡眠質量,提倡早睡早起。老年人一天要保證7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養成每天晚上九點休息,次日五至六起床,中午飯後午睡一個小時的好習慣。早晨睡懶覺,晚上熬夜晚睡都是不可取的睡眠習慣。

2、生活程序化,起居作息定點化。必須學會自我約束,順應生物鐘,遵循晝夜節律,列出每天的作息「課程表」,具體應該做到「七個按時」,即按時起床,按時吃飯,按時喝水,按時鍛煉,按時入廁,按時工作學習,按時休息。老年人一般過「慢生活」,更應該按部就班,按時有序,形成規律,一以貫之。

3、勞逸結合,均衡生活節奏。適勞有益健康,過勞則損傷身心。古代中醫養生專家主張日常生活應該「順四時、慎起居、戒過勞、防過逸。」《黃帝內經》中提出: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行傷筋,久立傷骨,是謂五勞所傷,是傳統養生之大忌。現代醫學對於疲勞的認識與中醫的觀點是基本一致的。認為疲勞是人們連續不斷地進行生理活動與心智活動之後出現如腰酸背痛、動作失調、肌肉痙攣、大腦神經活動處於抑製狀態,注意力渙散、思維遲鈍,心有餘而力不足,尤其是情緒上的厭煩、憂慮、焦躁、無聊等身心狀態。因此,勞身、勞心要適可而止,做什麼事不能勞累過度。要掌握和調整好工作、生活、起居、社交應酬等節奏,做到勞有所適,有勞有逸,有張有弛,勞逸適度 。尤其是不能過分熬夜,搞經常性的體力、精力透支。勞逸結合的「逸」是指辛苦工作勞動之後要懂得「休息」。在短暫的人生旅途中,在飛速發展的社會生活中,要讓生命既精彩又充實,既要彰顯自己的能量、也要把握好自己的容量和度量,適可而止,實現勞逸結合的最大化,每做一件事乾一次活,千萬不要綳的太緊,沖得太猛,做的太絕,乾得太死,玩得太過。

(五)、家庭和睦,夫妻恩愛

和睦的家庭關係是一個人健康長壽的前提和條件,一個好家庭首先包括家庭成員的身體健康。人多數時間生活在家中,家是人心靈休憩的港灣,家庭關係好壞無時無刻不在左右著一個人的情緒和心情,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相處是每一個成員身心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家人的交流和溝通可以產生巨大的幸福感和心理安撫作用,帶來輕鬆和愉快的心情。人們常說「家和萬事興」,這也包括家和出凝聚力,出親和力。困苦時,家和出親情;悲傷時,家和出慰藉;重壓時,家和出力量;沮喪時,家和出堅強;幸福、和諧、甜蜜、溫馨的家庭出健康的身體,有個好家庭,才會有好身體。反之,家庭不和睦,人就會生病。專家認為,人的疾病70%來自家庭,癌症50%來自家庭。有的家庭「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經常「鬧家務」;也有的家庭,不吵架,不說話,個月二十天的誰也不理誰,整天生活在這麼一種環境裡能不得病嗎?能不折壽嗎?

家庭成員既要同享甘甜雨露,也要同抵狂風暴雨,同抗病魔侵襲。從這個角度講人的養生保健是互相的,家庭是人生養生保健的共同體,你的身體不光是自己的,也是家人的,所有家庭成員都應該互相謙讓、互相關心、互相疼愛、也要互相保健:

1、處理好夫妻關係。人已結婚就意味著從此兩人要同呼吸、共命運。夫妻恩愛是一個和睦家庭的核心,也是最好的長壽秘方。恩愛夫妻間語言和心靈的溝通能夠緩釋壓力、減少痛苦,提高幸福指數,肉體和皮膚的接觸能產生明顯的心理和生理效應,而科學、健康、藝術的性生活,更能使雙方身心愉快,對身心健康有巨大益處。夫妻恩愛的長壽,夫妻健在的長壽,離婚、喪偶人士就容易出問題,容易短壽,這有科學依據,也是普遍規律。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廝守幾十年的老伴,一旦一個逝去,另一個則馬上無精打采,精神狀態急轉直下,不久就別了人世。所以,夫妻雙方應該珍惜相處在一起的緣分,保護和發展已經建立起來的基礎情感,共同協商家庭事務,分擔家務勞動,妥善處理和解決,分歧、摩擦和矛盾,建立和諧溫馨的家庭生活環境。

2、尊老愛幼。建立和諧家庭,必須好好地尊敬長輩,贍養老人。中國有句古話叫「老人安,闔家歡」,和睦歡樂的家庭氣氛會給老人帶來憩養心性的內環境。無數個百歲老人的生活經歷告訴我們,盡享天倫之樂者最易長壽。有老人健在,晚輩們才會感到永遠年輕,一旦老人逝去,晚輩會馬上感到老了許多。晚輩應該恪守孝道,在照顧好老人身體健康的同時儘力滿足老人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要多回家和老人吃飯聊天,千方百計讓老人高興開心,避免讓老人產生孤獨感。老年人也可以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在持家、育幼方面多協助晚輩,以解除年輕人的後顧之憂,保證自己在家庭生活中有一定的地位和職能,情感上獲得相互支持。

3、協商處理家庭事務。家庭成員之間應該保持心與心的溝通交流,互相商量著處理好家庭事務,可以少一些正規、嚴肅和古板,多一點詼諧、幽默和調侃,讓家裡經常充滿和諧氣氛和歡聲笑語。婆媳、翁婿、姑嫂、妯娌等之間平日裡應該處處以禮相待,以誠相待,互相寬容,互相尊重,互相幫助。父子、母子的關係也要與時俱進,克服代溝,相互理解,求同存異。做父母的要不斷摒棄舊觀念,跟上時代發展,經常換位思考,少念那些過時的「老理」,有時需要自己勸自己。父母對孩子應該保持溝通,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引導子女朝著社會和家長所期望的方向發展,這樣既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又少惹自己生氣。

(六)、培養情趣,修身養性

古人認為,健康長壽者首先要從修身養性做起,情趣養生是養生保健的又一個重要內容。情趣就是玩,就是娛樂,就是適當地做點自己喜歡的休閑活動,放鬆自己,快樂生活。按照古人養生理論的觀點, 如果以工作為陽,娛樂為陰,工作是付出,娛樂為收入,工作與娛樂是陰陽關係,必須陰陽互補,陽陽平衡,不能偏廢一方。娛樂是一種積極的休息,它能使人愉悅心情、凈化心境、開闊心胸,也能使人增長見識、充實精神、陶冶情操、修養情志,還能使人解除疲勞、忘掉煩惱,緩解緊張、痛苦、急躁、憤怒等不良情緒,促使氣血流通,既增加了生活樂趣,又鍛煉了身體。

情趣養生對老年人來說更為重要。人在年少時舒適度空間很大,人到老年,隨著社會活動的減少,適度空間逐漸減小,努力尋找和培養生活情趣才是一種心態上的時尚和年輕。英國哲學家羅素在《如何度過晚年》一文中寫道:「一個人如果對自己身外的事物有濃厚的興趣並從事適當的活動,那麼他的晚年生活就可能過得很好。若人們能擴寬成年後的舒適度空間,則一生快樂」。所以,老年人當不失激情,當保持對社會、對生活的興趣,從多種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情趣活動中不斷獲得精神養料,促使自己的生活品位高雅,每天充滿正能量,讓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讓自己的生命之樹在情趣的沃土上花繁果碩,常青不老。

上班族、年輕人工作緊張、壓力大,生活節奏快,也應該擴大業餘生活的空間,培養良好健康、豐富多樣的生活情趣。

情趣是樂趣的擴展和升華,情趣活動,各有妙招。良好健康的情趣項目多種多樣,如:旅遊觀光、養花種菜、練功跳舞、琴棋書畫、唱歌賞樂、飼養寵物、烹調美食、球類運動、攝影、收藏、釣魚、打牌、放風箏等等。每個人應從個人愛好和興趣出發,按照」有所好、有所樂,有所學,有所為」的原則,圍繞童趣、書趣、樂趣俏趣、友趣、興趣等方面,找自己喜歡的事做,參加自己喜歡的活動。老年人注意的是無論做什麼活動也要量力而行,有所節製,做到恰到好處。

(文章轉自中國養生保健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