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孫思邈養生十三方

孫思邈養生十三方,又名耳聰目明法。 孫思邈,被稱為藥王孫天醫,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醫生,亦是氣功養生的實踐家。 相傳他活到141歲才仙遊,可見他的長壽心得實在值得學習。 孫思邈少時因病學醫,博通經史百家學說,他總結了唐代以前的臨床經驗和醫學理論,編成兩部醫學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1.發常梳

將手掌互相搓36下令掌心發熱,然後由前額開始掃上去,五指分開,經後腦掃至頸部。 早晚做10次。頭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經常做這動作,可以明目袪風,防止頭痛、耳鳴、白髮和脫髮。

2.耳常鼓

手掌掩雙耳,稍用力向內壓,然後放手,一壓一放,應該有「噗」的一聲,重複做10次。 還有一種做法是將雙耳反折,雙掌掩耳,雙手食指壓住中指,以食指稍用力彈後腦杓風池穴36下,「噗噗」有聲。 每日臨睡前後做,可以調節血壓、增強記憶力和聽覺。

3.目常運

①合眼,然後稍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後稍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 重複3~5次. ②把手心搓熱,將發熱的掌心敷上眼部,注意不要壓眼球。 常做此動作可以強化眼睛,糾正近視和遠視。

4.面常洗

把手心搓熱,從鼻翼兩旁從下而上做洗臉的動作,或者手心搓熱後同時向外畫圈。 這動作經常做,可以令臉色紅潤有光澤,同時可以減少或延緩皺紋。

5.齒常叩

齒對齒輕叩36下,或牙齒空咬,可防止牙齦退化、牙周病等口腔問題;此法還可促進臉頰肌肉活動,使臉頰豐潤,老來不致雙頰下垂。

6.津常咽

津即津液,口水。①口微微合上,將舌頭伸出牙齒外,由上面開始,向左慢慢轉動,一共轉12圈,然後將口水吞下去;之後再由上面開始,反方向再做一遍。②口微微合下,這次舌頭不在牙齒外邊,而在口腔裡,圍繞上下顎轉動。左轉12圈後吞口水,然後再反方向做一次。 吞口水時,盡量想像將口水帶到下丹田,就是肚臍下四指的地方。從現代科學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調解激素分泌,因此經常做這動作,可以強健腸胃,延年益壽。

7.頭常搖

雙手叉腰,閉目,先垂下頭,緩緩向右扭動,恢復原位,再向左,再恢復原位為一次,共做6次. 這動作經常做,可以緩解頸部肌肉緊張,防治頸椎病.不過,確診為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患者不要做,癥狀輕微的注意要慢慢做,否則會頭暈。

8.肛常提

吸氣時提肛,即將肛門的肌肉收緊,閉氣,維持數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後呼氣放鬆。 這動作無論何時都可以練習,最好是每日早晚各做20~30下。該動作不僅對痔瘡、肛裂等肛疾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對泌尿系統也有保健作用。相傳這動作是乾隆最得意的養生功法。

9.腰常擺

擺動腰部,同時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後的左手輕輕拍打腰部命門穴位。反方向重複,最少做50下,做夠100下更好。這動作可以強化腸胃、固腎氣,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10.腹常揉

將手心搓熱,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摩揉。 當自己的身體是一個時鐘。揉的範圍由小到大,做36下。這動作可以幫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脹。

11.膝常扭

雙腳並排,膝部緊貼,人微微下蹲,雙手按膝,從左向右扭動,再從右向左扭動,各做20下。 所謂:「人老腿先老、腎虧膝先軟。」這動作可以強化膝頭關節,要延年益壽,要由雙腳做起。

12.腳常搓

①右手擦左腳,左手擦右腳,由腳跟向上至腳趾,再向下擦回腳跟為一下,共做36下。②兩手大拇指輪流擦腳心湧泉穴,共做100下。腳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區,擦腳底可以對身體的很多臟器進行按摩,經常搓腳可以強化各器官,對身體有益。常做這些動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壓、消除頭痛。

13.步常踱

步常踱是說要經常散散步,即慢走。散步時穿寬鬆舒適的衣服和鞋子,放鬆心情,最好心無雜念。民間有「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的說法,雖然有些誇張,不過散步確實是非常有益的運動。

感謝閱讀,若您對佛、道、儒、兵、法、史、易、醫、術、數等文化感興趣,特邀您關注雜談(ID:zatan5),與我一起研學!顯諸仁,藏諸用。歡迎添加我的私人號:cangzhuyong(藏諸用)與我交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