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做事「三分鐘熱度」?培養孩子專註力,這四方面爸媽要做好!

文|福林媽咪

現代社會,經濟多元化的趨勢,使得教育方式也在不斷的革新,爸爸媽媽也不再一味的強求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是更加專註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

比如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好讓孩子能以自己的興趣為基點,把能力發揮到最大。

可是,爸爸媽媽在觀察孩子的興趣點是什麼的時候,就已經迷茫了,因為孩子根本就無法專註於一件事物上,更別說對這個事物感興趣了。

「孩子本來是在畫畫,結果兩分鐘不到又去玩積木。

積木還沒有搭好,轉而又去拚圖。

剛把拚圖上人物的笑臉拚成一半,又覺得沒意思了……」

自家娃的這種「三分鐘熱度」的做事態度,著實讓爸爸媽媽們焦慮。

如果孩子把這種態度,放在學習或者工作上,那孩子的未來可是堪憂啊!

其實,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自三歲才起步,到孩子七歲才慢慢穩定。三四歲孩子出現的這種疑似注意力障礙的問題,都屬於正常現象。

那如何能讓孩子在七歲以前,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專註力,這才是爸爸媽媽們最想知道的。

相對縮短孩子的活動用時時間

孩子在做事情時,他們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

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的參考值,也僅是孩子年齡數值再加兩分鐘。

這就要求我們在對孩子進行專註力訓練的時候,不能盲目的去設定時間。

家裡福林上小提琴課,首先要學習的就是空弦站姿。

可在家練習的時候,最多五分鐘的時間,然後,就會看到小傢夥東扭扭西歪歪的出現小動作。

考慮到孩子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專註力,我給他的要求就是空弦站姿五分鐘,然後,以站姿的方式來練習簡單的曲子,這樣五分鐘、十分鐘的疊加,基本上都能讓孩子練習一個小時。

就這一個小時的時間,可足夠挑戰五歲孩子的專註力。

當然,這一個小時的時間也並非很和諧。每次在感覺到孩子有反抗的情緒產生時,讓孩子聽聽音樂放鬆一下,換個心境,孩子就能更好的投入到事情中。

所以說,對孩子專註力的培養不是說一下子就讓他試著去集中注意力一個小時,那樣根本就是違背孩子天性的,收穫的效果更是微乎其微。

在一開始培養孩子專註力的時候,不求量多,只求質高,循序漸進,才是好的方法。

別錯誤的培養孩子看電視的「專註力」

很多爸爸媽媽都有這樣的感慨:孩子做事情沒什麼專註力,看電視倒是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看動畫片」的「穩坐如山」。

有研究顯示,孩子每天多看1小時的電視節目,患上嚴重注意力障礙的概率會增加10%。

所以,對孩子專註力的培養,先要避開電視機的影響。

1~3歲的孩子尤其需要注意電視機的影響,因為他們越花費時間看電視,7歲以後越有可能發生注意力障礙和多動障礙。

畢竟電視節目豐富的畫面感更容易讓人記憶深刻,就算大人在專註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發現事情中的某些點能與電視劇內容產生聯繫,他們也會回憶起自己看到的電視劇內容,轉而暫停手上的工作。

就連大人都無法抵禦電視帶來的專註力的干擾,那電視對孩子的干擾豈不是更嚴重!

生活中,很多爸爸媽媽會以看電視為條件來要求孩子做某些事情。

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飯,爸爸媽媽就會答應孩子飯後可以看電視。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心裡就會一直想著電視,吃飯的狀態也變的敷衍了事。

所以,千萬別以電視來作為讓孩子行動的獎勵,因為那根本就不是在鼓勵孩子,而是在摧殘孩子的專註力。

孩子的閑暇時間也要利用合理

孩子的娛樂項目可是很多的,拋開電視,合理充分利用空暇時間,也會對孩子專註力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

多做一些有助於鍛煉持續專註力的遊戲,對孩子是大有裨益的。

當然,遊戲的項目也要根據寶寶的年齡來具體安排操作,並隨著寶寶年齡的增加而慢慢提升遊戲難度。

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最為合適的提高專註力的遊戲就是繪本。

爸爸媽媽可以帶著寶寶先適應迷宮類的繪本,讓寶寶能將自己的思維融入到迷宮那樣的環境中,初步建立起自己的專註力。

等孩子的專註力得到提高,並能一定程度的排除外界干擾,可以讓孩子自己去閱讀一些尋找類的繪本。

於眾多其他干擾事物中,尋找出所需要的事物,本身就需要花費注意力,這對孩子專註力的提升也是很好的鍛煉。

而大齡寶寶的思維已經得到開擴,那些需要花費極強的注意力的閱讀、棋類、桌面遊戲更適合他們。

在遊戲或者是有意識的鍛煉專註力的練習中,爸爸媽媽一定要量力而行。適當的在這些遊戲和練習過程中穿插一些運動,讓孩子換一下心情,不至於讓孩子產生厭倦感,那孩子會更加喜歡這些遊戲。

控制孩子周圍環境中易分心的因素

本來孩子在好好地尋找繪圖本上的小動物,那邊爸爸買來好吃的,這諸如此類的情景我們也是很常見的。

在孩子專註力培養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周圍環境的干擾。

所以,給孩子營造一個沒有那麼多外界「刺激因素」的安靜環境,那更利於孩子專註力的養成。

當然,生活中,孩子的並不是只有專註力不夠這一種表現值得爸爸媽媽重視。

孩子智力的問題、記憶力問題,以及孩子成長期出現的各種狀況,都是很多爸爸媽媽會面臨,並需要去解決的。

而如何能很好的解決,爸爸媽媽自然是需要「對症下藥」的。明確孩子的問題所在,採取有效措施才能達到培養孩子的目的。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