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經常做這5件破壞寶寶專註力的事

孩子的專註力,是智力的五大要素之一。專註力是否足夠好決定了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多學習不好的孩子絕大多數都不是因為智力問題,而是因為專註力不好。

對於孩子來說,專註力指的就是他們能把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集中在某一事物上,達到認識該事物的目的。現在很多年輕家長在孩子幼小的時候就開始關注專註力了。

經常聽到老師對家長說:「你們家孩子的專註力不好。」家長就會說:「好,我回去管管他。」家長回來以後就對孩子說:「你怎麼能專註力不好呢?你要專心聽講啊。」事實上這樣說,是無效的做法。

因為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還不是很好,並不能通過主觀意志決定他們專註力的持久程度,所以家長要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訓練來對孩子進行專註力的培養。

但家長們因為不了解專註力的養成過程,所以通常會對孩子進行一些錯誤的引導,反而破壞孩子的專註力。以下這5種破壞寶寶專註力的事,看看你是不是經常做?

忽視孩子專註力發展的正常時長

一個4歲男孩的媽媽問我:「王老師,我家孩子一本繪本書都讀不下來就跑了,連半小時都坐不住,這孩子的專註力太差了,怎麼辦呢?」

孩子究竟專註多久是正常的?首先,家長需要了解,孩子們並非在有學習能力之後,就可以集中很長時間的專註力去學習。通常1歲以下的嬰兒集高職註力的時間不超過15秒,1歲半的孩子對有興趣的事物可以集高職註力3分鐘,2歲的孩子可以集高職註力7分鐘,3歲的孩子專註力10分鐘,5、6歲的孩子維持專註力在15分鐘左右。

當孩子在一件事情上投入了10幾分鐘的熱情關注,他就轉移專註力到別處去了,這時家長要理解孩子的專註力時長原理,跟孩子做一些別的遊戲。而不是強迫孩子繼續專註這個遊戲,要求孩子做更長時間。強製要求孩子維持更久的專註力,不僅會使孩子厭煩,還會破壞孩子的情緒狀態,使得孩子專註力變差。

情緒化的表達使孩子內心產生不安

有些家庭中,父母親的脾氣不太好,經常爭吵,或者想起來什麼事情就對孩子訓斥一番。這時孩子在做自己的事情,擺弄玩具或讀書的時候,冷不丁聽到家長高漲的負面情緒,對孩子來說就是擔心、恐懼的影響。

他們幼小的內心裡是恐懼父母親之間的爭吵和對自己的訓斥的,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不能集中精力去做自己的事情。

孩子的情緒穩定有助於專註力發展,孩子的情緒有賴於環境的穩定,環境的穩定需要家長的穩定情緒來維持。歸根結底,家長是需要父母親有持續穩定的情緒支持的。

否定或打斷、忽視孩子的表達過程

還有的媽媽是這樣的,當孩子試圖對她傾訴一件事情的時候,她會不耐煩地說:「你說的這是什麼?我在做飯,你不要說了。」打斷或者忽視孩子的話,次數多了,就算再去問,孩子可能也不會講了。因為在那一刻他有想表達的衝動,時間過去了,孩子就不想表達了。

孩子專註於向家長表達一件事的時候,他們的大腦在迅速地組織語言,試圖向爸爸媽媽說清楚。這是孩子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過程,家長們要充分重視起來。對孩子的表達保持關注、尊重的態度很重要。

以自己的做事規則去要求孩子

還有一些媽媽是這樣的:「寶寶,這個積木應該這樣搭才對。」「雪花片要按圖紙拚才行,你這樣亂插是不對的。」

無論孩子做什麼事情、玩什麼玩具,都要按照媽媽的「要求」做才行。時間長了,孩子做事的主動性就越來越少,創造力、自信心也被破壞掉,孩子在做事的時候,無論遊戲還是學習,都想要依賴媽媽、尋找媽媽的要求和答案才能做。孩子專心於尋找媽媽給的答案,就做不到自己專註於用自己的方法去完成一件事情了。

相信孩子自己動手的能力,依靠孩子自身作為遊戲和學習的主體,才是教育孩子的正解。

用吃飯、喝水等事情打斷孩子

當孩子專心玩拚圖的時候,家長在一旁不停地說「寶貝喝水吧」、「寶貝吃點水果」……我們可以和孩子約定好,做某件事情可以用多久,可以在快到點時提醒他:「還有幾分鐘我們就要吃飯了哦。」而不是在孩子集中精力做事的中途屢次打斷。

重視孩子的專註力,是很好的想法,家長朋友們要學一點孩子專註力發展的一般規律,在日常生活中以恰當的方式帶孩子,避免孩子的專註力缺失在家庭教養環境中。

作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王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