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央行直接入市買股票,可行還是離譜?

近幾天,一些研究機構提出的未來央行是否可以買股票或者股票ETF在市場上引發熱議。1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參事、央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表示,央行沒有必要直接購買股票。

同日,第一財經援引接近央行人士稱,沒有聽說有這樣的計劃。這不太現實,法律上也不支持。1月9日,多位專家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法律等多個方面角度來看,直接買A股的說法並不實際。

作者|宓迪

編輯|程波 陳莉

隨著央行是否該入市買股票的討論,A股今日先興奮後回落。

早盤三大股指高開高走,滬指和深成指漲幅均超過1%,隨後持續衝高,上證50漲幅超過2%。不過在媒體援引央行人士“辟謠”後,三大股指漲幅收窄,截至收盤,滬指報2544.35點,漲0.71%;深成指報7447.93點,漲0.76%;創業板指報1262.52點,跌0.08%。北向資金今日淨流入共計70億。

正方:支持央行直接買股票

個別機構:可以作為穩定市場舉措

1月8日,東興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岸元指出,出於穩定市場等多種原因,中央銀行持有本國股市資產,並不出格。

其援引數據稱,日本央行自2002年末開始持有本國股票資產,並於2010年末以來大幅增持ETF(作為信託財產持有的指數關聯交易所買賣基金),年增持金額逐年攀升,近兩年來達到頂峰,2017年及2018年各增持約6兆日元ETF資產。

張岸元分析,目前我國央行總資產規模約36兆元人民幣,A股總市值約48兆元。按照日本央行對股票及ETF資產的持有比例簡單測算,如果我國央行以合適的資產類型方式,持有1.58兆元-1.78兆元的A股資產,不會對央行資產負債表和股市造成結構性影響。借鑒日本央行的操作模式,A股穩定市場資金來源的規範透明、目標函數的明確一致、操作指令的集中統一、標的選擇的進一步指數化,更加有利於A股在2019大變局之年實現健康平穩運行。

中信證券秦培景團隊也認為,從日本央行進行股票資產購買的歷史經驗來看,中國央行未來購買股票ETF具備一定可行性。其研報指出,最直接的一個潛在作用是置換證金的持倉。相較證金,央行通過擴張資產負債表進行股票ETF購買的成本更低,可以減少不必要的交易。

其研報分析,這既可以作為穩定市場舉措,也可以壓低風險溢價,刺激直接融資市場,同時,央行擴表直接購買ETF不存在信用乘數效應,流動性不會外溢,不會直接影響其他資產。

反方:央行直接買股票“離譜”

央行原司長:沒有必要直接購買股票

上述機構提出的未來央行可以直接購買股票的觀點引發了市場爭議。

央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認為,理論上,中國人民銀行法並沒有明令禁止央行購買股票或股票ETF的行為。但是,從各個方面考慮,央行都沒有必要直接購買股票。

其指出,目前中國金融體系總體穩定,央行沒有必要進入股票市場。而且央行購買股票容易加大股價波動性,很可能擾亂市場定價功能。同時,央行進入股票市場,將出現監管難題,並且容易影響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對於中國央行購買股票ETF的可行性,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表示,首先基本面和實現條件不具備;其次中央銀行法不支持;理論上看全世界只有日本央行購買了股票ETF,事實證明央行直接購買股票弊大於利,導致市場流動性大幅降低,當前日本的金融機構也希望日本央行能夠退出本國股票市場。 並且中國與日本兩國國情相差非常大,中國央行遠沒有到開展QE的階段。

更有行業分析人士直言,央行可以直接購買股票的說法有些“離譜”。一位券商分析人士對新京報記者指出,依據《中國人民銀行法》,人民銀行在履行貨幣政策職能時,並沒有直接購買股票一項。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如果說央行直接去購買股票入市的話,很容易在市場上帶來示範效應,不僅不利於資本市場穩定,可能反而會影響資本市場的波動性,也不利於資本市場價格功能的發現,同時也不利於央行貨幣政策目標的實施和執行。

此外,市場公平也是值得探討的一個話題。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新京報記者指出,央行的主要職責是實施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實施的標的包括外匯、債券尤其是國債等,特點是價值比較穩定,對於貨幣的投放有比較重要的調節作用。

“如果說央行進入股市,按照西方的觀點,可能會破壞自由市場”,他指出,像美國對於公共養老金的入市就非常慎重。他表示,謹慎的原因之一就是,聯邦政府主導的基金如果進入市場,跟民間資本博弈,這是不平等和不公平的。

他山之石:評論

央行沒有必要直接上陣

盤和林(財經評論人)

得知這個傳言,筆者也是驚訝的,認為這與央行的職責相悖,央行直接入市的可能性目前為零,而且即便不考慮法律、央行職責等因素,也是多此一舉,畢竟即便救市,管道和途徑很多,沒有必要央行直接上陣。我們也不能什麽事情都要依賴央行。

所謂“央行入市”的傳聞要從一份報告說起。1月8日,日本野村證券發布報告稱:“在中國經濟持續放緩下,企業盈利在2019年上半年的情況可能將會偏向負面,因此預期中國政府將在2019年第二季度推出更多經濟刺激措施,過去在股災期間扮演重要角色的‘國家隊’可能迎來新的加入者——中國央行。”報告還稱,股市走強將有助中國政府將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構成朝消費方面進行調整,中國將采取超越過往的措施去刺激股市,央行可能會發揮關鍵作用。

無獨有偶,彭博社援引野村控股亞洲研究部負責人 Jim McCafferty認為,中國人民銀行可能在2019年開始購買中國國內股票,並將采取超越以往的措施來刺激股市。具體來說,政府可能會授權中國央行參與購買股票。

傳言中所描述的央行行為,可以理解成是貨幣政策中的公開市場業務,而央行進行公開市場業務的目的,是為了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吞吐基礎貨幣,調節貨幣供應量,而購買ETF實際上是相當於購買了其所跟蹤的指數,這是一種完全被動式的管理方法,目的是為了擬合某一指數,這與央行調整貨幣供應量的根本目標相違背。而且,傳統的公開市場業務的主要操作工具是政府債券、國債等,通過適時買賣政府債券,從而調整商業銀行準備金,進而管理其信貸能力,滿足變化的投資需求,同樣,ETF也與這個邏輯相去甚遠。

我們可以將這種行為理解成是刺激資本市場,從而激發實體經濟活力,但是,比起這種間接的刺激方式,減稅、降費、補貼等更為直接的方式對企業來說效果會更好。

ETF是一種指數基金,購買這種指數基金的目的更像是看中或者希望某一種指數上漲,而並不是希望公司經營狀況得到改善,同時,我國當前資本市場與實體企業脫節的現象普遍存在,資源在資本市場中空轉並沒有流入實體企業,這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在我國當前證券市場尚不完善,資源傳導機制並不通暢的現實下,借由ETF管理資本市場,進而刺激實體企業的方式無疑是吃力不討好。

就算是國家想要通過巨集觀調控來改善經濟狀況,也並不需要採用直接參與股票市場交易的方式,留給國家操作的工具有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等。想要刺激資本市場,可以采取降低印花稅、通過國有投資公司進行股票投資等方式,想要刺激實體經濟,可以採用調整稅制結構,降低貸款利率,增加政府投資等方式,針對於不同的時間安排、刺激力度都有對應的工具,也可以將他們搭配使用,相機抉擇,國家不需要走授權央行參與股票市場交易這條路。

更重要的,如果央行一旦采取這種方式進入股票市場,那麽它對於股票市場自由、公平的價格秩序所造成的影響是毀滅性的。

市場將會認為,國家可以自由的調控資本市場,既然當股票市場低迷時,央行會伸出援手,那麽資本市場未來必然是美好的,投資者就會缺少對於投資標的理性判斷,同時央行購買ETF所對應指數對應的一籃子股票,也仿佛穿上了“黃馬褂”,被市場青睞,這是因為央行垂青,而並不是其業績亮眼。這種判別價值的方式,會扭曲當前資本市場的價格評判標準,加劇股票市場的震蕩,滋生股票市場的劣幣效應。同時,風險性是資本市場最大的特點,而進入該市場的央行必然也會承擔由此帶來的資產貶值風險,反而增大了爆發系統性風險的可能。

所以,竊以為,央行直接進入股票市場交易,實屬法律之外的多此一舉,不僅不可為之,而且沒有必要為之。當然了,市場中出現這種傳言,也是因為如今國家的多項降息刺激政策,都沒有提振當前死氣沉沉的股市,這體現出了投資者需要政府提供信心和支持,有關部門需要進行一些切實可行的刺激方式,相信要比央行購買ETF效果好得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