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高尿酸吃出來,四種吃法最危險!喝3水,做3事,尿酸「乖乖」降

我國尿酸過高的人數高達1.2億,其中痛風患者有1200多萬,將近1/10的患者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

之所以身體中的尿酸升高,與現代人的飲食習慣是有著密切聯繫的。

一旦尿酸得不到控制,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與軟骨處,發生炎症反應,即可引起痛風。

高尿酸是這樣「吃」出來的 ,這四種「吃法」最易惹上痛風病:

第一種:應酬不斷型

俗話說無酒不成席,很多的飯局應酬都離不開喝酒,研究發現,平均每天15 克以上的酒精,會使患上痛風的機會比不喝酒者高出兩倍之多。

另外飯店中的飯菜為了味道,常常會添加過多的鹽、油等,會加重腎臟負擔,影響尿酸的排泄,增加患上痛風的機會。

第二種:吃飯泡湯型

很多人都習慣把飯泡上湯吃起來比較好吃,也下飯,但是這種吃法事實上是會增加患上高尿酸的機會的。

一些的湯中,特別是肉湯,海鮮湯等,都溶入了大量嘌呤類物質。還有的人喜歡吃火鍋再喝一些火鍋湯,這樣更容易導致高尿酸甚至痛風發作。

第三種:不愛喝水,愛熬夜型

不管是因為高壓力的工作,還是業餘生活的豐富,很多人都已經習慣於黑白顛倒的作息習慣,夜間其實是各個器官進行自我修復和恢復血液供應的時間。

如果此時還在工作中,會使身體超負荷的工作,產生大量廢物,再加上喝水比較少,廢物排不出去,體內血液尿酸會急劇增加。

第四種:過度節食,減肥型

肥胖會導致很多的疾病,過度肥胖人群也是痛風高發的人群,再加上肥胖人群不喜歡運動,導致痛風更容易發生。

所以很多肥胖人群為了預防痛風開始瘋狂減肥,過度節食造成體重短時間內過多過快降低,引起機體產生大量的酮體與尿酸競爭排出,造成高尿酸血症。

痛風除了鑽心的「痛」,還有哪些併發症:

1、腎臟疾病

痛風患者長時間的未得到改善,會引起腎臟機能障礙。

一位高尿酸血症會使過多的尿酸鹽結晶沉澱在腎臟內,進而造成痛風性腎病或引起腎機能障礙。

2、糖尿病

同時患有糖尿病和痛風的患者佔患通風的患者人數的25%,痛風容易並發糖尿病,而糖尿病也容易並發痛風,兩者均為代謝異常,和飲食習慣不良有關。

血尿酸和血糖之間呈正相關,即當尿酸值升高的時候,血糖值也會升高;

3、腎結石

相比正常人而言,腎結石在痛風患者中的發生率高出1000倍左右;

由於尿中的尿酸量越多、酸鹼度越酸,越容易發生結石。

高尿酸患者平時多喝三杯水,多做三件事,尿酸「乖乖」降:

第一杯水:白開水

有人說,多喝水真的能治百病,別的不敢說,和喝水的確可有效的降低牛尿酸,因為尿酸可以隨著尿液排出體外,喝水多自然排尿也會增加。

對於已經患有痛風的人群,更是要注意補充水分,以免尿酸濃度增高形成尿路結石。

第二杯水:降尿酸的藥草茶

在喝水的同時,可以將有助於降低尿酸的藥草以釋放的比例進行搭配,既可以補充水分,還可以有效的改善高尿酸。

自製一杯玉蘭甘葛茶:

【材料】玉蘭根、梔子、甘葛、蒲公英根、百合、桑葉、茯苓

【做法】

1、以上材料全部洗凈備用;

2、將玉蘭根、蒲公英根、甘葛、切成小段,烘乾炒製成茶,備用;

3、梔子、百合、茯苓,切成丁,桑葉撕碎,烘乾成茶,備用;

4、取玉蘭根1.5g、梔子0.5g、甘葛0.5g、蒲公英根0.5g、百合0.4g、桑葉0.3g、茯苓0.3g,全部碾碎,裝到茶包中,做成茶包即可!

玉蘭根也叫菊苣根,是葯食同源食物。所含有的糖類、有機酸類、生物鹼類等,對於降尿酸的醫學作用明顯,具有綜合調節身體代謝的功能。

梔子中含有的梔子苷,可以促進尿酸的排泄,降低高尿酸血症者的血清尿酸水準。

甘葛提取物可以緩解因為痛風導致的關節腫脹的問題,還可以有效抑製痛風性關節炎,同時具有降尿酸和修護脾、腎的作用。

百合中含有的秋水仙鹼對降尿酸的效果不錯,並且百合還有利尿的作用,可以促進尿酸外排。

桑葉蒲公英根茯苓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解毒,利尿,這幾個相互搭配,適合高尿酸患者日常代茶飲。

第三杯水:蘇打水

蘇打水能鹼化尿液,更有利於尿酸鹽溶解、排出,通常作為輔助治療手段。

高尿酸者平時多做三件事,有助於有效降尿酸:

第一件事、限制酒精

尿素與酒精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要限制飲酒?其實酒精是會影響到尿酸正常代謝的,也會影響到身體其他方面的正常代謝。

所以高尿酸的患者或者是已經患上痛風的患者建議少飲酒或者是盡量不喝酒。

第二件事、適度運動

運動對人體的新陳代謝有所改善,進而會增加人體對於尿酸的代謝排泄能力。

所以有高尿酸或者是通風的患者可以適當的運動,對預防痛風,降低尿酸有好處。

第三事、堅持推拿

因為高尿酸屬於一種代謝性的疾病,推拿對於降尿酸還是有不錯的效果的。

可以通過推拿腎俞、胃俞和肺俞、足三裡、三陰交等穴位進行調理,每天推拿兩次,每個穴位三分鐘即可。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謝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