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資管新規整改推進公募專戶收縮規模

  證券時報記者 李樹超

  本周是資管新規整改方案提交的最後時限,專戶業務成為重點板塊,除需報備存量業務規模、數量、類別之外,對不符合新規要求專戶產品的清理工作也在加速推進,未來基金專戶業務管理規模或持續萎縮。

  部分公募到期專戶

  有序清理和退出

  4月底《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資管新規”)發布實施,為落實相關規定,近日,部分地方證監局向轄區基金公司發出落實資管新規、及時上報整改方案的通知,專戶業務作為整改重點,都在密集盤點存量產品、申報材料、上報整改方案。

  北京一家中型基金公司人士透露,根據通知要求,6月底前各家基金公司要對照資管新規做摸底排查,專戶產品需要穿透到投資人,存量產品不合要求的需要補充材料。“提交材料的基礎是客戶類型而不是投資金額,銀行、保險、信託等不同類型的機構,需要提交的材料都不一樣,但都涉及資金是否存在超過25%以上的實際控制人,如有則需要提供詳細資訊。另外,機構投資者需要提供公司章程、客戶明細等材料。時間很緊,但有些機構客戶不太配合,月底前完成排查有一定難度。”

  北京一位基金公司股票投資總監介紹,專戶產品的委託人有很多類型,涉及相對複雜的多層嵌套,資管新規要求向上穿透,他所在公司不少專戶產品不符合新規要求,尤其是銀行理財和信託專戶規模不斷萎縮,到期的專戶產品很多在清理和退出。“比如銀行的理財資金來買專戶產品,穿透過去銀行理財資金的委託方是5萬元的理財客戶,這並不符合資管新規要求的合格投資者標準,這類銀行、保險等委託的專戶基本就無法運作了。在過渡期內,要逐步完成清理,有序壓縮遞減不符合資管新規要求的存量專戶規模。”

  不過該股票投資總監稱,清理涉及的專戶業務主要是銀行、保險、信託等類型的委託人,企業年金、社保等業務不受影響。

  專戶業務縮水或利好

  公募、大型私募機構

  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專戶管理資產三季度月均規模排名前20的基金公司,合計規模達3.44兆元,佔公募基金總規模的27.84%。其中,創金合信基金當季月均規模4027.33億元,位居首位,建信基金以3516.32億元居次席,中銀、華夏、嘉實、易方達基金等13家公司月均規模都在1000億元以上。

  華北一家次新公募基金總經理向記者透露,他所在的公司去年同期專戶規模約為400億元,在債市熊市,委外撤資及資管新規綜合影響下,到期專戶的銀行委託人贖回較多,目前專戶規模降為280億元。

  專戶業務受到資管新規的衝擊,規模或逐漸萎縮,但也有部分公募或大型私募機構可以從中受益。

  北京上述股票投資總監表示,現在公募基金專戶規模不在少數,有的公司專戶規模甚至超過公募規模,監管帶來的規模萎縮或產生資金的“溢出效應”,其他資管形態可能獲得更多機會。據其透露,銀行理財池模式無法運行,將逐步從專戶業務中退出,但有些專戶到期後開始直接與公募業務部門合作,資金買入公司的公募產品,給公募業務帶來增量。“對比而言,專戶是‘一對一’、‘一對多’業務,費率比公募基金要低。流動性新規後,公募基金對單一持有人持有比例有嚴格限制,不少專戶過來的資金會通過拚單形式成立新基金,不會突破法定比例,主要買入比例低於總份額的20%,這批資金就可以投向公募業務。”

  還有業內人士認為,專戶規模萎縮可能對私募機構形成利好。北京一位專戶投資經理認為,專戶和公募投資方向不同,很難說公募對專戶有替代效應。而專戶與私募在投資性質上更為相似,策略更加靈活,公募專戶業務萎縮有可能會對一些大型私募機構形成利好。

責任編輯:馬秋菊 SF186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