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治療打鼾可以試試新辦法

鼾症是在熟睡過程中發生的一種疾病。只有睡在其旁邊的人受到嚴重干擾後,打鼾者才能知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問題。因此,打鼾者既不知道打鼾的危害,更不會把打鼾當成一種疾病進行治療。其實,打鼾最明顯的危險是會發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能引起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抑鬱症和思考能力損傷。與沒有打鼾症的人相比,有嚴重打鼾症的人發生死亡危險要高3倍。但是,由於打鼾不是引起死亡最直接的原因,因此對打鼾的研究和治療一直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

根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的調查,大約有一半的美國人患有明顯打鼾聲的睡眠呼吸暫停。而有嚴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症的患者估計有2500萬人。當人逐漸年老或過度肥胖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就會經常出現。他們呼吸道裡的脂肪使呼吸道變狹窄。當口腔和喉嚨裡的肌肉在睡眠中進一步變鬆弛時,呼吸道會變得更狹窄和堵塞氣流進入肺部。一些患有嚴重打鼾症的人會完全停止呼吸長達1分鐘~2分鐘。在一夜的睡眠中,他們能發生停止呼吸達到600次之多。在這種情況下,氧氣的缺失會迫使心臟更強烈地跳動,從而使腎上腺素大量地湧現出來。大量湧現出來的腎上腺素又會引起血壓急劇升高。此外,由於氧氣濃度的波動變大,他們的肺部和其他器官的組織也會受到損傷。

在過去,所有治療打鼾的辦法都達不到使患者感到舒服、容易使用和性能可靠的要求。從20世紀80年代起,美國醫生開始用捆綁式的持續正壓力氣道通氣(CPAP)面罩治療打鼾。這種面罩的使用方法是,用布帶把蓋住鼻子和嘴的面罩用布帶捆綁在患者的頭上,再用塑料管把面罩和放在床邊的小氣泵連接在一起。當患者把小氣泵開動起來時,有穩定壓力的空氣就連續地進入到面罩裡。由於小氣泵能向面罩裡送入足夠的氧氣,這種治療法能明顯地減輕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發生。但是,因為戴上這種面罩影響身體的自由活動和不容易入睡,大多數的患者不願意使用這種面罩。

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的肺臟學家斯卓洛認為,對上呼吸道進行電刺激是一種能取代通氣面罩的治療法。為了對新治療法進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他長官的研究組對126名具有中等至嚴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患者進行了長達1年的試驗。根據斯卓洛等人2014年1月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的研究報告,當他們使用上呼吸道電刺激裝置進行治療時,這些患者的睡眠呼吸暫停能減少68%,從1小時平均發生29.3次減少為9次。這基本上是把嚴重阻塞性呼吸暫停轉變為比較輕微的癥狀。在2014年4月,美國食品與藥物監督管理局就批準了這種裝置的推廣使用。

當患者接受用電刺激裝置進行治療時,醫生通過外科手術把這種裝置植入患者的體內。具體手術的過程是,醫生在患者頜下脖子的一側做個切口,在控制舌頭肌肉的舌下神經上放置一個電極。然後,用手術在胸部植入一個電池組和一個感應器,用導線把感應器和電池組與電極連接在一起。雖然患者在第2天就能出院,他們在1個月後才能在睡眠時啟動這種裝置。不論在白天或在睡眠中,體內帶有這種裝置的患者都沒有任何異常的感覺,他們能安靜地睡覺。在第2天起來後,他們都感覺精力充沛和神清氣爽。

霍普金斯大學的施瓦爾茨正在試驗一種消除感應器的裝置來替代電刺激裝置。在睡眠過程中,他改進的裝置能連續地發送電荷到控制舌頭的神經上使呼吸道保持暢通。這種改進的裝置使手術更簡單,也消除了可能會失效的部件。現在,持續正壓力氣道通氣面罩在經過改進後也有了更好的功能,使患者在1小時內發生嚴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次數減少到<5次。但是,患者必須堅持使用。

研究人員也正在開發治嚴重睡眠呼吸暫停症的藥物。例如,根據伊利諾大學卡利的研究報告,他用卓那比醇(Dronabinol)對120名患者進行了為期6個星期的對比試驗。卓那比醇是大麻中一種活性成分的合成類似物。由於卓那比醇有刺激頭腦裡神經傳遞物質的作用,患者服用卓那比醇能防止或減少睡眠呼吸暫停症的發生。

原創聲明: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

點擊下方愛心,您的贊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