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瑞幸咖啡9個月虧損了8個億,會成為下一個ofo嗎?

作為出道不久的新興咖啡品牌,瑞幸迅猛擴張的速度,鋪天蓋地的行銷模式與小黃車相似,它是否能比肩大佬星巴克C位出道,還是像OFO一樣「燒錢」過後一地雞毛,成為未來資本市場十分矚目的一個焦點。

近日,瑞幸咖啡一份被曝光的B輪融資計劃書數據顯示:2018年前9個月,瑞幸咖啡累計銷售收入3.75億元,毛利潤為-4.33億元,毛利率為-115.5%,凈虧損達8.57億元。

針對上述數據,瑞幸咖啡表示,可以肯定的是,瑞幸全年的虧損會遠大於這個數字。通過補貼迅速佔領市場是我們既定戰略,虧損符合我們預期。同時,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瑞幸的消費用戶達1200萬,售出總杯量超過8500萬。下一步,瑞幸仍會在不同的時期採取不同的方式對用戶進行補貼。

繼續補貼

作為新興咖啡品牌,瑞幸咖啡僅成立不到一年時間,自創立之日起就高舉高打,2018年初就擬定了10億元級別的行銷費用預算進行推廣,邀請張震、湯唯作為品牌形象代言人。

瑞幸咖啡的飛速開店,以及大手筆補貼用戶、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以及高於同行的用工成本,都需要不斷「燒錢」。

今年7月,瑞幸咖啡創始人兼CEO錢治亞在媒體溝通會上表示,促銷和補貼還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8月初,瑞幸咖啡推出麵包等輕食,並宣布到今年年底「一律5折」。

錢治亞曾表示:

「目前更重要的是讓更多的用戶體驗到luckin coffee,先佔領用戶心智。至於什麼時候盈利,我們現在暫時還沒有時間表,大的方針和方向還是補貼和教育市場」。

而憑藉鋪天蓋地的廣告和用戶補貼,瑞幸咖啡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不到半年訂單量就超過300萬,銷售量超500萬杯績。今年雙十一,瑞幸咖啡7天的活動促銷更是達到了破紀錄的1800 萬杯。

蓬勃增長的咖啡市場

人們真的越來越喜歡咖啡了。據統計,從中國到巴西,全球咖啡消費量正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增長。

據美國咖啡協會(National Coffee Association)數據,在美國,大約64%的成年人每天都喝咖啡,而這是自2012以來的最高比例。與此同時,美國人在咖啡上花的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

中國咖啡市場同樣在快速崛起。據國際咖啡組織(International Coffee Organization)和美國農業部數據,在過去四年間,中國的咖啡消費增長了近兩倍,咖啡進口量每年增長16%,而美國卻只有2%。

另據數據,目前在中國大陸,人均每年隻喝3杯咖啡,而英國是363杯,美國則為250杯。顯而易見,中國咖啡消費市場在未來還具有非常大的增長潛力。有機構預測,中國咖啡市場規模2020年有望達到3000億元,到2025年或超10000億元。

對標星巴克

據錢治亞介紹,之所以自己開咖啡店,是為了解決兩個痛點:購買不方便、價格不便宜。

這也是瑞幸挑戰星巴克的兩個「靶點」, 星巴克此前並未在外賣上投入太多,瑞幸咖啡主打外賣被認為是差異化競爭;另外,瑞幸喊出的了「用性價比打敗星巴克」的口號,策略是用20元出頭的咖啡,去挑戰星巴克30、40元的產品。

攜手美團

瑞幸咖啡上線美團外賣來尋求更多的流量,同時,消息傳出瑞幸與美團外賣達成合作的當天,瑞幸咖啡宣布開放企業API平台。從12月初開始,瑞幸咖啡21個城市已上線美團外賣,現在用戶可以通過美團下單購買瑞幸咖啡。同時,美團外賣也是瑞幸咖啡唯一指定外賣平台。

而瑞幸這一動作距離星巴克聯合餓了麽上線「專星送」整整三個月的時間,瑞幸上線美團外賣使得咖啡外賣的對壘更新。而在外賣端的補貼,顯示出瑞幸咖啡的「引流」野心,記者對比瑞幸APP和美團外賣的補貼力度發現,似乎在美團外賣上的補貼力度更大一些,據美團外賣顯示,瑞幸咖啡在進行「滿40減20」、「滿60減30」以及「滿80減40」將近5折的優惠力度。

價格簡化

市場上的咖啡為什麼價格貴呢?我們以星巴克為例,看看一杯咖啡的成本結構。

上圖數據是《華爾街日報》披露的渣打銀行統計的一杯星巴克咖啡的成本結構圖,不難發現,原材料成本在一杯咖啡的成本構成中佔比非常低,佔據成本構成前兩位的是租金成本和門市運營成本,分別鋼彈26.1%和15%,而利潤則為17.7%。

瑞幸會成為下一個ofo嗎?

事實上,與今年的資本寒冬相比,互聯網咖啡貌似是一派繁榮。只不過,這種繁榮從一定程度上是靠錢「燒」出來的罷了。

價格戰在國內可以說是老套路,但就像小編前面說的,一味的依賴於補貼,並不能培養出忠實用戶,只會是浮於表面的繁榮。

不過,雖然大家都在擔心瑞幸的虧損,但瑞幸自己並不慌,甚至還稱補貼仍將繼續。果然是財大氣粗,舉止端莊絲毫不慌!

事實上,確實有不少業內人士看好瑞幸。

在他們看來,ofo和共享單車此前的一個最大問題是因為已經進入到競爭無序的狀況。而咖啡賽道是一定要有技術、品牌和規模的壁壘,不是誰都能入場。隨著市場的慢慢成熟,以及消費人群的鞏固,補貼可以逐漸回收。

並且,當前國內的咖啡市場泡沫遠未形成,瑞幸快速成長的背後,不純粹是補貼,還包括從數據化到整個品質供應鏈的建設。

然而大家需要看到的一點是,中國人有多少是真正有咖啡需求的?畢竟中國大部分都沒有每天一杯咖啡的習慣。星巴克此前能在中國風生水起,更多的是靠它「第三空間」的理念。

再退一步說,真正有咖啡需求的人,也不一定看的上瑞幸。而沒有咖啡需求的人,則看在優惠打折的份上,偶爾會選擇瑞幸,但是這種選擇並沒有忠誠度可言。

小編雖然樂於看到本土品牌能挑戰國際大佬,但也要清醒一點。咖啡與出行和外賣這種剛需不同,習慣也不是靠燒錢就能培養出來的,不是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