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濟日報刊文:為民企紓困,也需把握分寸劃定底線

近一段時間以來,各地政府正在積極行動,采取各種形式化解民營企業的股權質押風險。廈門擬設立多個百億元級專項基金,以“股債聯動”方式,化解當前民營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為上市公司特別是民營上市公司“雪中送炭”。此前,深圳、北京、山東、浙江等民營上市公司較為集中的地方,亦準備籌集超上百億元規模國資為民營企業紓困。

國資入場為緩解大股東股權質押平倉風險帶來了很好的解決方案,一則引入國資可以為上市公司增信,降低擠兌風險,維系產業和就業穩定;二則引入資金降低杠杆,為大股東解除流動性危機,能幫助上市公司回歸正常經營,恢復造血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提振二級市場投資者的信心,防止“聞質押而色變”現象,以及拋售股票導致市場進一步下跌並引發更多平倉風險等情況發生。

不過,為民企紓困,拆“質押”地雷於當下,也需要把握分寸,精選標的,劃定底線。

首先,要防止借救民企之機高溢價並購輸送利益,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50家民營上市公司宣布獲得國有資本入股接盤,僅9月份至今,已有近20家公司披露了大股東向國資轉讓股權的意向,雖然大部分交易價格比較公允,但也有不少地方出手闊綽,價格讓人驚奇。國資屬於全民,來之不易,更應用之有道。

其次,要精選救助標的。怎樣紓困是一門學問。總體來說,有些民企可能華佗再世都救不了,也就別費那個勁了。例如,主業慘淡,營收和利潤微薄,重振無望的;通過跨行業並購催肥利潤的;股價存人為操縱痕跡,甚至還處於2015年“牛市”時水準的;長期停牌,價格虛高的;大股東高位質押套現,資金用於揮霍享受甚至轉移境外的,等等。同時,那些本身資質較好,行業又有前景,只是因為暫時股價下跌導致質押股權平倉風險,大股東又肯積極作為的公司,倒是應及時援手,讓質押者在付出一定的對價後輕裝上陣。如此,企業得救,援助資金也不會有太大風險,同時也有利於推動市場發揮優勝劣汰的功能。當然,更重要的是遴選機制更應公開公正透明,防止救了“壞”的,死了“好”的,導致事與願違,事倍功半。

再次,紓困方式應以財務投資為主,盡量不當大股東。目前,國資接盤的一般都是大股東質押的股份。雖然部分公司控制權因此發生了轉移,地方政府、國企也應確保很好地執行代理人機制,畢竟隔行如隔山,舊業務還是老東家更好做些。同時,也應盡量明確國家股權的退出路徑,比如探索“明股實債”形式,與大股東約定股權回購條款,未來讓大股東以合理價格回購股份等。這樣既是為了國資保值增值,也防止民營企業家因辛苦奮鬥幾十年養大的企業易手而喪失進取動力。(梁 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