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3兆平倉風險暴露,A股質押“排雷行動”展開

持續下跌中,對股權質押風險的“拆雷”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

21日傍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表示,為紓解當前上市公司股權質押問題,協會將對符合條件的私募基金和資產管理計劃特別提供產品備案及重大事項變更的“綠色通道”服務。

在有關部門表態紓解股票質押困境之前,多地地方國資已進場援助部分民企股權,以緩解流動性壓力,減少質押個股的爆倉風險。第一財經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國資已入股超過30家上市公司,其中以地方國資為主力。

“股市下跌以來大股東缺錢的很多,有很多是高質押的,但一些融資並不順利。同時地方的國企平台也在找殼。”滬上某信託投行部人士表示。

分析人士統計後發現,相較民營企業作為買方的並購,國資入股民企時,發生實際控制人變更的比例更高,且所需收購股權更少、收購溢價率更低。

統計數據顯示,滬深兩市共有2423家上市公司大股東存在股權質押未解押情形,目前大股東觸及平倉市值約為2.95兆。

綠色通道

截至10月18日,A股市場有3553家公司進行股權質押,質押股份數量合計6375億股,參考市值合計41956.3億元。其中,市場上共有2400多家上市公司大股東存在股權質押待解壓的情況。

由於近一段時間以來質押公司股價的持續下跌,與7月相比,質押市值大幅縮水,縮水幅度約為23.34%。

高質押比例的上市公司大股東將所持股份全部進行質押後無預留追加的太空,因此一旦無充裕流動性,股價下跌引起的風險或將被再次放大。

“說白了就是錢的問題。大的行情從3000多點降到2000多點,行情這麽不好,股權質押的大股東很容易爆倉。” 北京一位資深並購重組人士坦言。

比如隆華節能(300263.SZ)於10月19日公告,四名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擬轉讓股份中部分股份尚存在質押情況,本次轉讓價款主要用於歸還質權人,解除股份質押。

這種情況下,深圳、北京等地方政府頒布政策支持專項資金化解質押風險,涉及援助上市公司數量已超30家,部分上市公司或避免因質押風險而陷入流動性危機。

消息稱,深圳市政府近日頒布了促進上市公司健康穩定發展的若乾措施,已安排數百億專項資金,從債權和股權兩個方面,降低深圳A股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具體入股企業由深圳高新投、鯤鵬基金等管理機構按照市場機制和專業判斷自行遴選。

記者了解到,北京海澱區政府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在民營上市公司困難時期給予更多的實質性資金融通支持;區屬國資和東興證券發起設立支持優質科技企業發展基金,基金規模100億元,首期20億元已完成募資,通過受讓不超過上市公司總股本10%的股權,幫助民營科技上市公司化解股票質押風險等。

不僅如此,記者還了解到,近來某金控資管發起設立了“困境基金”,重點關注亟需資金支持的質地優良、成長性高的民營企業,采取產業重組、資產重組、業務重組、人員重組等多種方式,由基金與產業投資人共同操刀,待產業整合、培育完成之後,基金再行退出。

該基金規模300億元,分期成立,採用直投與母子基金相結合的投資方式,其中,基金的50%進行直投,50%作為母基金投資。

除了國資出手,有關部門也給予一定的支持。日前,來自北京證監局的一份《關於請債權人謹慎采取措施的建議函》在網上流傳,建議函顯示,為避免東方園林(002310.SZ)控股股東何巧女及其一致行動人股票質押風險傳導至上市公司,北京證監局召集23名機構債權人參加協商會議。

協商會議上,北京證監局也建議“各債權人從大局考慮,給予公司控股股東化解風險的時間,暫不采取強製平倉、司法凍結等措施,避免債務風險惡化影響公司穩定經營。”

10月21日晚間,基金業協會表示,為支持私募基金管理人和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含證券公司私募基金子公司)募集設立的私募基金和資產管理計劃參與市場化、法治化並購重組,紓解當前上市公司股權質押問題,自本通知發布之日起,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將對符合條件的私募基金和資產管理計劃特別提供產品備案及重大事項變更的“綠色通道”服務。

化解風險

根據中國並購庫數據統計,6月迄今,發生了不少於30起國資入股民企上市公司的案例,地方國資為最活躍的交易買方。

第一財經不完全梳理,目前深圳、山東、北京等地國資入股上市公司案例較多,其中近一段時間以來,深圳國資連續入股了怡亞通(002183.SZ)、英唐智控(300131.SZ)、夢網集團(002123.SZ)等上市公司,有流動性支持的名單可能更長。

深圳一家民企上市公司人士也告訴第一財經,最近公司的確是與國資有接觸,並且國資願意進行一定程度的資金支持。

“不過具體的金額不方便透露,如果有需要肯定會進行公告。”該上市公司人士也表示。

統計顯示,在13個控制權未發生變化的案例中,跨省交易的只有6個,因此也被認為同省收購更重要是為化解股權質押風險,而非謀求上市公司控股權。

“國企角度一定意義上是救市,但一定程度上也是產業布局。尋找好的標的。原來自己去布局比較難,現在以一個相對較低的價格就能拿到優質資產,進行產業布局。”上述北京並購重組人士從產業整合的角度去分析道。

不過顯然, 並非是所有有股權質押風險的上市公司都會得到國資的“寵幸”。

此前便有網傳消息稱,深圳國資馳援的股票滿足以下幾個條件:第一必須是在深圳市工商登記注冊的實體經濟領域優質A股上市公司,包括高新技術企業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傳統產業和現代供應鏈等領域的上市公司;第二,上市公司應生產經營狀況良好,具有較好發展前景;第三,實際控制人無重大違法違規和重大失信記錄。

分析人士進一步認為,大股東股票質押率高、業績優異的本地上市公司,獲得當地國資援助的可能性較大。

對於國資的馳援計劃,上市公司層面也表示出高度關注。拓邦股份(002139.SZ)在10月16日表示,公司有了解深圳市政府馳援深圳上市公司,幫助上市公司大股東化解股票質押風險等政策資訊。後續公司會密切關注深圳市政府相關政策,在符合政策條件時,公司會積極進行申報。

統計也顯示,在國資入股的案例中,發生控股權變更的比例更高,且發生控股權變更所需的股權轉讓比例更低,即“以小博大”便可以獲得上市公司控制權。

上述北京資深並購重組人士進一步分析,一方面是上市民企大股東資金鏈緊張,另一方面則是IPO的放緩,使得殼的需求大大提高。

“去年IPO放的比較快,但沒有想到會那麽快。雖然沒有暫停,但今年的IPO發行速度大大放緩,二者是此消彼長的一個關係。”他也表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