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暑急救指南(附官方視頻)

中暑高發季,基層醫生接診患者注意這4點。

剛入伏不到一周,全國各地已經開啟了「蒸桑拿」模式,各省衛健委紛紛發布了防暑降溫工作的通知。而基層醫生作為群眾健康管理的主力軍,有責任和義務做好轄區內居民的防暑宣傳和中暑救治工作。

據小社了解,一些基層醫療機構已經陸續開展夏季防暑知識專題宣講、社區服務送清涼活動或緊急救助工作了。那麼在宣講或救治的過程中具體要了解哪些內容和注意事項呢?

下面是小社為大家準備的乾貨,快快收藏!

中暑救治篇

當患者出現頭暈頭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癥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低於38.0℃,並伴有面色潮紅、皮膚灼熱等現象時,為中暑先兆。

應當讓患者立即脫離高溫環境,到通風陰涼處休息、平臥,予含鹽清涼飲料及對症處理,並密切觀察。

但在救治過程中要注意以下4點:

1. 迅速降溫是搶救成功的關鍵,有專家提出一般 1 h 降溫 2℃為宜;

2. 避免冰袋直接接觸皮膚,應用毛巾或小中單包裹,避開耳廓和陰囊等處,每20 -30 min 移動一次,避免出現凍傷;

3. 降溫時嚴密監測血壓,當患者血壓低於 90/60 mmHg 時暫停降溫,另外末梢循環障礙者要注意肢體末端保暖;

4. 靜脈補液時,注意補液速度,切勿盲目過多過快,尤其對老年人及有心肺疾患者。

重症中暑患者(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都不適合留在基層醫療機構繼續接受治療,應當在給患者進行降溫的同時,積極促成轉診,轉入上級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

重症中暑見下表:


臨床表現 體溫 其他
熱痙攣 大量出汗後出現短暫、間歇發作的肌痙攣。

體溫一般正常

伴有收縮痛,多見於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尤以腓腸肌為著,呈對稱性

熱衰竭

多汗、皮膚濕冷、面色蒼白、噁心、頭暈、心率明顯增加、低血壓、少尿等以血容量不足為特徵的臨床綜合征。 體溫常升高但不超過40℃,部分患者早期僅出現體溫升高。 可伴有眩暈、暈厥;實驗室檢查可見血細胞比容增高、高鈉血症、氮質血症。

熱射病

皮膚乾熱,無汗等以體溫明顯增高及意識障礙為主的臨床表現。 體溫高達40℃及以上 譫妄、昏迷等;可伴有全身性癲癇樣發作、橫紋肌溶解、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

預防宣傳篇

對高溫不敏感的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和兒童均是基層醫生宣傳預防中暑的重點對象,在日常生活中要從衣食住行全方位預防。

1. 多喝溫水,注意補充鹽與礦物質,但除非有醫生指導,否則不要擅自食用鹽片;

2. 少食高油高脂等難消化的食物,飲食盡量清淡,多吃水果蔬菜,多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和鈣;

3. 保證充足的睡眠,睡覺時避免直接吹空調或風扇;

4. 避免正午時段出行,盡量把時間安排在早上或傍晚;出門要穿清涼寬鬆的衣服,選擇在陰涼處行走,不要長時間呆在暴曬的地方,如廣場、海灘;

5. 對像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孕婦或服用治療抑鬱、失眠、血液循環不良藥物的人群應重點關注,最好結伴出行;

6. 隨身攜帶防暑降溫藥物,如藿香正氣水、十滴水、風油精。

夏季防暑方

1. 藿荷芷飲

藥材:廣藿香10g,荷葉15g,白芷5g,冰糖少許,烏梅少許

做法:將藥材與清水一起煮30-40分鐘,冰糖、烏梅作為調味加入其中,即可飲用。每日喝1-2次,連飲2-3日。

功效:解暑濕、昇陽氣、祛寒氣

2. 蓮子湯

藥材:蓮子20g,薏苡仁10g,芡實10g,銀耳6g

做法:先將蓮子、薏苡仁、芡實在油鍋中略炒,再加適量水和銀耳燜熟即成。每日食用1次。

功效:補脾止瀉、利水滲濕

最後小社想說基層醫務人員也不是金剛不壞之身,在救治他人的同時也要做好自身的防暑哦!

參考資料:

1.《2019職業性中暑的診斷》2.公眾高溫中暑預防與緊急處理指南(2016版)3.沈紅瑞. 急診科中暑患者的救治體會[J]. 中國處方葯,2018,16(10):133-13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