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債市寒冬持續加劇,年內104隻債券現違約

全文共2144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

在經濟去杠杆、金融強監管等宏觀不確定性因素較大的背景下,我國企業融資渠道收緊,債券違約發生的概率進一步上升。6月23日,北京商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發現,自2019年以來尚不足6個月的時間內,已經發生104隻債券違約事件,佔比超過2018年全年債券違約數量的八成多,合計債券逾期本金高達452.64億元,其中民營企業成違約“重災區”,共有97支民營企業債券發生違約,違約金額達410.72億元。在分析人士看來,目前違約的企業債券隻佔非常小的一部分,債券市場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極低。

01

百餘隻債券違約

債券市場違約情形近期頻繁出現。6月21日,銀億股份有限公司“16銀億04”出現違約,該債券發行規模7億元,債券餘額7億元,逾期本金5.22億元。

數據統計發現,今年以來債券違約在數量和面額上都呈加速趨勢,根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開年至今,已經發生104隻債券違約事件,合計債券餘額為658.76億元,合計債券逾期本金高達452.64億元。其中實質性違約的債券有81隻,本息展期的違約債券有25隻,處罰交叉條款的債券違約有1隻。

從行業分布看,違約主體主要集中在房地產開發、基礎化工、機械設備等行業。如國購投資有限公司違約次數高達9次,需償還逾期本金為29.34億元。而東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目前共有5隻債券出現違約,需償還逾期本金為21.27億元。此外,商業貿易、服裝、服飾與奢侈品以及能源行業違約規模也較大。

在違約債券數量方面,煤炭與消費用燃料業居首,其次為石油與天然氣的煉製和銷售業。在違約面額方面,石油與天然氣的煉製和銷售業的違約金額最大,高達225億元。

在債券違約事件頻發的背景下,多家公司信用評級連續遭遇下調,6月12日,甘肅剛泰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聯合評級將該公司的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由“BBB”下調至“C”,同時將“17剛股01”債項信用等級由“BBB”下調至“C”。6月6日,中誠信證券將騰邦集團有限公司的長期債務評級列入評級觀察(可能調低) ,當前評級為BBB。

事實上,2018年以來債券違約就頻繁發生,2018年全年共發生125起債券違約事件,債券違約金額達到1209.61億元。時間線拉長來看,2015年、2016年、2017年債券違約金額呈階梯式增長,分別為115.19億元、393.77億元、312.49億元。分析人士認為,在債市市場化發展的背景下,違約將趨於常態化,未來低資質民企整體再融資難度將進一步提升,或受到較大的信用衝擊。

02

民營企業成違約“重災區”

從現有的數據來看,民營企業已然成債券違約的“重災區”。數據顯示,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23日期間,共有97支民營企業債券違約,違約金額410.72億元,違約債券類型包括金融債、企業債、公司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資產支持證券等。其中提前到期未兌付的債券有24隻、未按時兌付本息的債券有26隻,未按時兌付本金的債券有1隻。

從2019年至今已兌付的8隻民營企業債券來看,其發行主體大致通本息展期、技術性違約等方式實現債券違約兌付。例如“18東方園林CP002”發行規模為5億元的一般短期融資券,已通過技術性違約方式兌付。此外,廣東奧馬電器股份有限公司“17奧馬01”、“ 17奧馬01”、“17奧馬02”、“17奧馬01”4隻違約債券均通過本息展期的方式兌付。

在分析人士看來,民營企業成違約“重災區”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金融強監管之後民營企業表外融資大幅萎縮,周期性行業中民營企業的到期債務再融資難以繼續。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民企出現違約根本的原因仍是整個宏觀經濟的發展形勢,導致現在很多企業在經營方面出現一些弱化的狀況,主要表現在終端產品市場疲軟、應收账款增加現金流出現緊張等局面。這些問題就直接導致了企業償付能力下降的問題。王紅英進一步指出,企業償付能力下降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之前的商業模式效率低下、整個產品的銷售出現了一定困難。這種情況跟民營企業過去不太重視技術研發、技術研發實力不強有直接的關係。

03

不會發生系統性風險

債券違約事件的集中爆發引發市場高度關注,而在違約發生後,處置、風險化解工作的耗時也往往較長,為違約債券提供轉讓結算服務,有助於形成有效疏導風險的機制安排。

證監會近日指導滬、深交易所分別聯合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發布了《關於為上市期間特定債券提供轉讓結算服務有關事項的通知》對違約債券等特定債券的轉讓、結算、投資者適當性、信息披露等事項作出安排。

證監會表示,為違約債券提供轉讓結算服務,有助於投資者通過二級市場轉讓化解債券違約風險,促進信用風險出清;有助於投資者及時處置不良債券,滿足產品到期清算要求等。但仍需注意到,目前違約債券的轉讓機制仍處於嘗試階段,未來建立市場化處理機制,形成專門的違約債市場將成為違約債券的處置趨勢。

債券違約會不會造成系統性風險?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希淼分析認為,“從長期看,我們對企業債券違約沒有必要過於擔心和恐慌。企業債券違約其實是結構性去杠杆的結果之一,是市場出清的一種方式。目前違約的企業債券隻佔非常小的一部分,債券市場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極低。”他同時表示,違約風險事件發生,將推動市場各方更加重視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更加注重對投資人權利的保護。“發債企業要牢記‘借錢是要還的’這一道理,理性舉債,將企業杠杆率控制在合理水準;投資者應增強風險意識,牢固樹立‘買者自負’理念。監管部門等還應加強投資者教育,提高投資者理性投資能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