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吃素養生,吃素環保,吃素有愛心,是否真是如此?

一,吃素養生(嗎?)

吃素確實養生,但是隻吃素不養生。

素食,即非動物來源的食物。主要包括糧食作物、豆類及其加工製成品、蔬菜、菌類和水果。

這類食物的最大特點是:

①富含膳食纖維和粗纖維(尤其是粗糧、蔬菜和水果):膳食纖維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膳食營養素。其本身並不提供能量和其他營養,但是它能夠吸水膨脹,增大腸內容物體積,從而促進胃腸道蠕動,保障胃腸道健康。如果長時間缺乏膳食纖維,容易出現便秘和其他腸道問題。另外膳食纖維還能夠吸附過多的膽固醇,有效預防高脂血症。

②血糖指數低(除外精製糧和糖製品):血糖指數可以理解為進食某種食物後血糖上升的速度,數值越大就是升血糖速度越快,對胰島施加的負擔也就越重。植物性食物,比如蔬菜水果和粗糧,其中的糖類含量本來就不算高,而且吸收比較慢,所以血糖指數就比較低。而精米、土豆和糖製品則含碳水化合物本來就高,而且結構簡單易於消化,所以升血糖速度非常快。

③能量較低(油炸食品、糖製品除外):很多植物性食物在加工之前都含有很多纖維素,而能夠提供能量的可食用部分就相對比較少。但是現代人類的膳食熱量其實是超標的,所以吃低熱量的素食也不會造成熱量不足。

④低膽固醇:植物性食物中膽固醇含量比較低

⑤缺乏必需氨基酸:人體有八種不能自身合成的氨基酸(甲硫氨酸、色氨酸、賴氨酸、纈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需要從食物中補充。

⑥缺乏維生素B12、維生素D、鈣鐵鋅等營養素:這些營養素是長期素食者最容易缺乏的。

綜上所述,吃素確實可以養生,至少多吃蔬菜水果能讓你原理便秘和消化不良。但是素食能夠提供的膳食營養確實不全面,隻吃素食確實不養人。現代人膳食結構的問題往往是精製糧食、紅肉太多,而蔬菜、菌類和水果太少。需要改變的是結構,而不是杜絕動物性食物。這裡放一個中國人膳食結構推薦,請大家和自己的日常飲食對照一下:

二,吃素環保(嗎?)

吃素確實環保

我們膳食所得的能量其本源都是來自太陽的異塵餘生能。

太陽能透過大氣層到達地表,被植被通過光合作用固定到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中(主要是澱粉)。如下圖:

太陽能被植物固定的示意圖(C4植物固定效率高一些,但C4植物幾乎僅存在於熱帶和亞熱帶)

植物被人類和其他動物攝食後,植物固定的太陽能就通過食物鏈進行傳遞。但這種傳遞,每一步都有損耗(初中生物知識點),所以吃植物則浪費掉的太陽能最少,吃食草動物浪費的多一些,吃食肉動物就浪費的更多了。

養貓養狗的朋友或許會在喂完小貓小狗一袋糧食後稱稱主子的體重,看看小傢夥長了多少斤。其實這是一個獸醫學概念,叫飼料轉化率——指消耗部門風乾飼料重量與所得到的動物產品重量的比值。是畜牧業生產中表示飼料效率的指標,它表示每生產部門重量的產品所耗用飼料的數量。

比如豬的飼料轉化率一般是3-5:1,就是吃3-5斤糧食長1斤肉。

所以農耕文明總比畜牧/遊牧文明能夠養活更多人口。而到了大航海時代,地理大發現為人類提供了兩種超級作物——來自美洲大陸的土豆和番薯。這兩種作物的地下塊莖可以極高的效率固定來自太陽的能量,產出海量澱粉,養活更多人口。人類在土豆和番薯種植普及後迎來了人口快速攀升:

在中國人口發展史上,到清代乾隆皇帝時,1741年突破1億大關,僅僅35年後的1776年就翻了一番,達到2億,1790年超過3億。到道光皇帝時的1834年突破了4億人口。而後受限於可耕作土地面積和生產力水準,這個人口規模穩定維持到抗戰時期,所以當時救亡人士總是呼號「四萬萬人民」和日寇抗戰到底。而1845-1850年愛爾蘭的馬鈴薯晚疫病,造成了全境馬鈴薯絕收,愛爾蘭人口銳減四分之一。

所以吃素當然能夠更有效地利用植物固定的太陽能,而吃肉則是一種相對浪費的方法。另外畜牧業還會產生一些大氣汙染物,比如甲烷、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硫化氫、氨氣這類有害氣體還有其他種類的固體廢物,種植業就不存在這些弊端,反而能有效吸收溫室氣體。

確實,吃素是環保的。

但是以目前的世界人口規模,為了節約和環保而去堅持純素食顯然是有點用力過猛的。畢竟人類是雜食性動物,有吃肉的天性和營養需求。

三,吃素有愛心(嗎?)

人間的愛,我看未必是吃肉吃素就能一概而論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