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京城上東區名媛媽媽群:鉑金包和牛娃我全都要

文 | miki粥(mikizhou99)

來源 | 小怪獸學院

已獲授權轉載

最近聽說,海澱家長不配有夢想。

呵呵呵,我笑了。

說這話的人,大概是沒見識過北京曼哈屯——順義老母親們的人生。

- 01 -

我第一次聽說順義媽媽群,是在一個很有社會影響力的朋友的飯局上,一個朋友突然小聲地問我,你知道順義媽媽群嗎?

啥?不知道!

然後這位朋友用很訝異的表情斜著眼看我半晌,他根本不相信我沒聽過。

這京城最神秘的硬核雞娃組織,裡面的媽媽各種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無可阻擋!

耶魯人類學博士曾說:每個城市都有一個“上東區“,那是精英階層居住、社交和購物的專屬社區。

順義媽媽就生活在北京的“上東高地”,以“後沙峪”為中心,日常覆蓋中國,到了假期,就覆蓋了全球。

順義媽媽群,囊括了京城最積極上進最愛奮鬥的高端女性群體。

在這裡,你能看到全球最新的某款限量版包包,也能聽到對最新款智能跑車的專業理性分析,她們還研究最前沿的醫療科學,哪裡醫美最棒什麽能延緩衰老。

當然,這個群組裡參與最熱烈的宏大話題,永遠都是和“雞娃”相關。

這波“雞娃”操作,帶著厚重的“上東區”基因。

舉個簡單的例子吧。

假如你是一個順義名媛媽媽,隻穿越了一個京城給孩子找補課老師,那你都不好意思在媽媽群裡說話。

因為你會被一群媽媽追問:你為什麽對孩子的教育那麽漫不經心?你這樣隨便散養,是要墮落成佛系老母親嗎?

當海澱父母還在為了清北奮鬥而自覺很苦逼的時候,順義媽媽主要的研究方向是:

如何避開和印度精英牛娃的直接競爭,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在藤校國際生少得可憐的名額中,彎道超車獲得顯性優勢。

- 02 -

你看見過下午四點,京城某最高端的私立學校的校門口嗎?

200米的狹窄馬路停滿了豪車,寶馬奔馳和賓利,邊上可能還挨著輛法拉利。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國際車展臨時倉庫。

有時候看到表面現象,你會覺得,有什麽了不起,只要咬牙買套學區房回歸家庭全職看娃,拚點關係進一所名校,你也能成為一名順義媽媽。

那我只能說,你根本不懂順義媽媽的真正含義。

真正的順義媽媽,在她們成為一個全職老母親之前,都曾經橫行職場、風雲叱吒,半數以上都帶著世界五百強企業光環。

她們的學歷水準,也是橫貫中西。沃頓、哈佛、耶魯名校全球覆蓋,英美留學海歸佔大多數。

真正的順義媽媽,沉默的時候端莊優雅、大方得體,一開口飆英文,基本都持平CCTV國際台主播水準。

我有一個朋友,互聯網巨頭公司的中層,為了當一名順義媽媽,撞上了京城“上東區”的南牆。

她娃在公立上學,天天十幾張卷子覺得很苦逼,嚮往自由的國際教育,舉家搬到順義,相中了一所老牌國際教育名校,純英文教學,外籍孩子比例超高。

拖欠了一堆人情,輾轉了各種關係,拚盡自己所有的資源,最後她終於接通了招辦主任的電話。

招辦主任電話裡一開口,我這個朋友就心碎了。

主任是個正經的英國人,端正的倫敦腔,母語一飆就像龍卷風,教育名詞七拐八繞,這個奔著名校搬家順義的老母親,當時腦海裡只剩下四個字母的單詞反覆在腦子裡循環播放:

“what?what?what?

招辦主任很用心和她聊了半個小時,但基本都是單方面輸入,最後,她終於聽懂了一句校方結論,大致的意思是:家長英文能力弱,以後老師家訪就沒法做啊。

“對不起,爹媽給你的奮鬥之路上當絆腳石了。

海澱家長想要進好名校,也就是提前買房置地,多出點體力穿越個京城,養一個牛娃就算是指日可待。

但是順義媽媽可以嗎?

你就算有飛機駕照能管理千人團隊,如果您沒個英語專八,雅思8.5,還是不要給娃的奮鬥路上添堵了,您還是專心地去當一名樸素的海澱家長吧,至少可以不拚爹媽。

- 03 -

海澱的娃不容易,順義的娃更艱難。

很多家長覺得,國際學校意味著可以逃避掉公立教育的嚴厲,讓孩子能夠自由自在的長大。

抱歉,這位家長,你真的是誤會了。

國際學校裡拚娃,拚的更激烈。

一個自稱普通順義媽媽給我發了一張給娃做的日程表。

她說,這個暑假安排有點凌亂,我給你介紹一下吧。

現在國際學校流行學游泳,她的娃天天堅持訓練,周一到周五早晨各種練。

下午的時間寫作業,作業之外就是各種加餐補課。

順義媽媽補課就要補全北京最牛的老師。

每周兩次從東邊開1.5個小時到軍博補語文,一次開2個小時到四季青橋補數學。這樣還不行,在線還要加報一個大語文,就為了補上中國文明、歷史積澱。

她家娃,四年級考SCAT,一種很小眾的考試。你不知道也不用自卑,國內培訓機構知道的都不多。

這個考試隻考兩科,一個語言一個數學。主要用在約翰霍普金斯的天才營的錄取上。也就是說,你要考到一個分數,你才有交錢的機會。

六年級孩子就開始考托福。請注意,不是托福Junior哦~

所以前兩天,海澱家長還把劍橋網站報名刷到癱,順義媽媽也就一笑而過。

海澱家長有個段子:孩子4歲,英語詞匯量只有1500,是不是不太夠?

答:在美國肯定是夠了,在海澱肯定是不夠。

順義媽媽不說話,掏出了自己製作的針對國際學校娃的詞匯量達標表格:

這個普通順義媽媽說:

自己人生也沒什麽太大追求,沒想過當什麽哈佛媽媽耶魯爸爸,所以她兒子5歲才開始去美國夏令營,到了7歲獨自一個人夏令營呆三周,12歲才到美國上四周。

當海澱的家長把黃莊當成朝聖的“麥加”,從通利福尼亞趕到中關村,穿越個京城給娃上培訓班就敢說自己去“朝了個聖”,順義媽媽早已步入更高層的台階,帶娃全世界跑著去比拚,奔赴英美頂級私立中學搞冬夏集訓。

為啥是英美兩地奔波?因為沒確定孩子未來是去英國讀還是美國讀啊。

順義媽媽JS,從四年級開始,每年都會帶著兒子到英國私校名校考試,因為這是升英國製頂尖高中的必須流程;如果你等到7年級再計劃,就等於沒有機會。

但是,她為了給兒子保留更多選擇,美國的夏令營也是一個都沒錯過,從波士頓到紐約,NASA的營遍布著她娃的帥氣的身影。

她養的這個娃,不僅成績遍刷英美的超級學霸,還擅長游泳、網球和街舞。

末了還要謙虛地說,水準一般,請多多指教。

- 04 -

真正順義媽媽,必須是世界級的教育專家。

她們不僅了解最前沿教育理念,還要熟悉全球名校錄取法則,她盤點美高TOP就像海澱家長盤點公立名校一樣,她們對各種考試的熟悉程度,足可以隨便進一家留培機構當高級課程主管。

有個順義媽媽,原是頂尖時尚品牌的中國區主管,後來生了兩娃,就轉入全職媽媽行業。

從娃小學二年級開始,每年假期,包括寒暑假、春假、聖誕假,都是她看學校的季節,美、英、澳的學校都要看,必須到現場看。

至今已經看了50個以上的學校,研究資料裝訂了好幾遝,每個學校都從課程到食堂、老師到同學研究了一個透徹,如數家珍,超越各種國際教育展講座水準。

還記得前一段時間男子花樣冠軍陳巍的媽媽嗎?

帶著孩子往返於12個小時開外車程的俱樂部;每次上課的時候還要認真記筆記,給兒子當陪練。

這個擱在順義就叫“普通媽媽”。

曾經有一個順義媽媽,經過研究發現女子高爾夫運動目前比較冷門,青少年組競爭池子小不算激烈,相對就容易出成績,比賽如果能進全美排名前100的話,基本就可以躺贏名校了。

然後,她就開始了帶娃練球之路……

女子高爾夫球要想出成績,也是每天都要練,堅持不懈的練。

順義媽媽帶著孩子去郊區練球。郊區遠不說還經常高速大堵車,媽媽就要先跟學校老師請好假,每天兩點多鍾就得從城裡往城外走,然後練兩個小時再趕回來。

到了冬天,北京的冬天是打不了高爾夫的。所以,這個媽媽一年起碼有三個月會呆在海南,就是為了孩子練球。

十三四歲孩子就開始打比賽,要出成績了,這個順義媽媽就全程跟,當司機、當保姆、當助教,和教練溝通。對了,好的教練還都是說外語的。

這不是一年兩年的事兒啊!我聽完這個故事非常震撼,腦子裡只剩下最土味的一個詞兒配得上她的堅毅,那就是“數十年如一日”。

- 05 -

順義媽媽是這樣一群永遠在自我UP的媽媽。

孩子學古箏,媽媽會先苦學半年,做娃練琴路上的人肉糾錯機;

學書法,順義媽媽就給娃找書畫大家,自己行書楷書隸書小篆通通學一遍,臨帖一眼就知好壞;

孩子學游泳,為了給孩子樹立榜樣,媽媽報名了北京游泳比賽,還得了業餘組中年冠軍,之後順便去美國考了一個ASCA(美國游泳教練協會的國際牌照)。

有一個順義媽媽,為了讓孩子學琴,領著孩子托關係遍尋名師。

每次學琴,她都在旁邊錄像,回來跟孩子細扣動作。

孩子大了,就帶著去世界各地參加鋼琴比賽。

這樣死磕到底的人生節奏,她一直堅持到了送女兒去國外讀書。

這十來年間,她自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考了下鋼琴十級。

我有一個朋友,在某超級外企做到中國區總裁,兒女一雙,絕對的人生贏家。

沒娃之前,那是標準硬核女強人。孩子上了學,就開始各種糾結,公立轉私立,民辦轉國際,學校就全京城挑了一大圈。

選了國際教育路線之後,就開啟了順義媽媽的日常。陪娃今天上海蘇州,明天崇禮北海道,游泳、滑雪,打棒球…各種體育賽事跑遍,用她的話說,不是在比賽,就是在比賽道路上。

兩個孩子國際學校一年也就50萬,其他課外班夏令營加起來也要50萬。整個家庭在教育上每年投入超百萬,她雲淡風輕地說,這不算太痛苦的。

對她來說,最痛苦的事,就是做教育投資永遠不能預測結果,太多時候都是錢砸進去了,“看不出什麽特別大的成果”。

她幾年前給孩子選了游泳。

要出成績,必須艱苦訓練,每周必須至少6天,最好每天都遊。

結果練了數年,她家孩子校隊一直穩定保持第五,想衝刺四小強參加接力賽參加不了。

孩子特要強,到了比賽,只能跑到一樓泳池旁邊扒著窗戶猛瞅自己同學比賽接力,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媽媽的心都破碎了。

這一場競賽,是無論家庭如何投入,孩子如何熱愛和努力,就因為天賦體質衝擊不了名次,她第一次感到“自己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我也有點難過,為什麽都這麽痛苦了,媽媽們還前赴後繼選擇走上這條雞血之路?

她想了好一會才回我:

“你在這樣一個群體裡,只能被大家推著走。不然,你就出局。

在某國際學校某班開學第一課上,老師打開鋼琴,讓新同學隨意彈奏一曲。

全班21個同學排好隊上台演奏肖邦貝多芬莫扎特,輪到第21個女孩,她有點尷尬地說,自己不會,因為她從小學的是大提琴。

- 06 -

蕭伯納說過:“如果鎖鏈會帶來敬重,那麽給人套上鎖鏈,比去掉他們的鎖鏈更加容易。”

那些小學就熟練使用四國外語牛娃的媽,在我面前捶胸頓足,遺憾自己家庭太過普通,無力給孩子更好的資源。

站在人生的巔峰,你還是能感覺到她那種撲面而來,無法遏製的焦慮。

配圖來自教育紀錄片《世界的孩子》我在美國讀高中

住精英名流的社區,送孩子去最好的私校,家裡聘了好幾個保姆,自己貌美又才華出眾,這些理應給人帶來自信和冷靜的事,反而使人越來越焦慮。

順義媽媽和生活在美國社會頂層的“上東區”的媽媽們的感受異曲同工,而這種內在的關聯,讓你確信人類有一些絕對的共性——

社會地位越高,擁有的選擇就越多,但更多的選擇,也往往是焦慮的源泉,因為“作為母親的你要為孩子作出最好的決策。

在前赴後繼的戰鬥中,熱衷爬藤的金字塔頂端的媽媽主要來自兩類家庭:

一類人受過良好的名校教育,比如獲益於學校品牌、校友關係,得到了更好的人生際遇,希望自己的孩子走這條路;

另一類因為自己沒有在好學校上過學,孩子一定要進名校,賺錢就是希望給孩子多一些機會。

放眼全世界,無論中產還是精英,媽媽們都殊途同歸。

她們很慶幸在奮鬥的路上,自己不是孤身一人,卻又恐懼不是孤身一人,因為她們知道今天每一個深感共鳴的戰友,都是未來潛在的競爭者。

她們痛並快樂著,興致高昂地前進著,順義媽媽從來沒有中場休息。

海外留學、文化、生活,盡在精英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