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把兒子送進美國“野雞小學”,我後悔了嗎?

本文作者薑一澤是某外語學校的教師,這幾年來,她有好幾位學生都去了美國讀小學。說起孩子就讀美國學校的感受,家長們都不約而同地感歎:“美國的教育方法真怪!”甚至還有人擔心自己是不是把孩子送進了“野雞小學”!不過,就讀“野雞小學”後,孩子的身上卻出現了令家長驚喜的變化。

尊重第一

“野雞小學”的神奇秘密

瑾瑾媽媽是比較早送孩子去美國上學的,去之前就給孩子千挑萬選決定了學校,正正經經地在學校旁邊安排好了公寓,下定了決心要當一段時間的陪讀。即便如此,送孩子去上學之前,她就在擔心,教育品質究竟如何?孩子能不能適應新環境,健健康康地成長?

上完兩天課之後她更加擔心了。

她在上課時間進學校去拜訪老師,順便看一下瑾瑾的上課情況。一進學校,她就有些吃驚——課堂上經常聽到學生和老師在裡面亂哄哄地講話,還時不時傳出來大笑!

這是在國內比較差的學校或者紀律不好的班級才會出現的情況吧?”

她皺著眉頭想著這些,去拜訪了瑾瑾的各科老師,把在國內時學習的教材拿給老師看,想了解一下瑾瑾的學習進度。

瑾瑾的數學老師有一頭蓬蓬的金色卷發,她一邊翻著教材,一邊搖頭說道:

在你們那邊已經學習到這個進度了嗎?我親愛的夫人,恐怕我們到了六年級也就學習到這裡了,你不需要擔心學習進度的問題的。”

女老師雖然是笑盈盈地說著這些話,瑾瑾媽媽卻實在高興不起來。

到了下午三點鍾,學校就放學回家了,教科書、作業也很少,書包都是空蕩蕩的。看到這些瑾瑾媽媽擔心得不得了,她在想,是不是把瑾瑾送進了什麽“野雞小學”?

但另一方面,她又感到欣慰:

上了一段時間的課後,瑾瑾變得更開朗自信了。

之前在國內學校時,由於比較害羞,瑾瑾在班上沒有幾個朋友,偶爾還會被高年級的孩子嚇到。雖然是小班教學,但老師也無法時時關照到他,加上學習成績只是一般,課堂舉手發言什麽的就更不用提了。把孩子帶到美國來,也是決心給他換一個大環境。

隨著在美國讀書的日子一天天過去,瑾瑾的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成績也越來越好,最讓瑾瑾媽媽驚訝的變化是:孩子可以在陌生人面前即興朗誦了!

她問孩子:怎麽做到的?孩子說,

在學校裡的課堂上,會有幾名老師和孩子一起上台,下面的其他人當觀眾。老師和學生並不區分,大家都是這個小小的朗誦團隊的一員。而且,不管是什麽樣的團隊活動,他們都會給自己的隊取一個生動的名字,比如瑾瑾他們的朗誦小隊就被他們稱為:“詩人樂隊”。

朗誦時,一時半會開不了口沒關係,自己準備好了再開始。大家彼此之間會用眼神和肢體動作交流,能感覺到大家都在一起鼓勵他。念錯總是難免的,不只是學生,老師也有出錯的時候,大家就開始一起開懷大笑,過後在一起討論錯誤的地方。

這樣的課堂教學多了之後,即使是在不熟的人面前朗誦,不論有沒有卡殼或者讀錯,瑾瑾也少有之前的扭捏。

瑾瑾媽媽這才明白了課堂的歡聲笑語所代表的意義:

把每一個孩子都融入集體,讓孩子相信,在集體中能做到的事情,自己也一定能都做到。

讓孩子學會互相尊重,提升自信心,確實不能靠說教來實現,在對孩子進行說教甚至苛責的時候,就已經沒有互相尊重可言了,孩子的自信只會被打壓,學習的效率也會降低。我們很多時候只是在做表面的互相尊重而已。

和瑾瑾媽媽還討論過,如何將這種“團隊合作”引入到家庭教育中。我們認為,家長可以選一些適宜朗讀、孩子又感興趣的書籍,先和孩子一起閱讀。可以模擬情景,比如朗誦比賽,或者社區表演,甚至可以是辯論。

家長和孩子是同一個隊伍的(可以給隊伍取個有意思的名字,孩子會覺得很好玩),在隊內同心同德,通力合作,一起朗誦,彼此改進朗讀過程中的問題。這樣一來,易於觸發孩子的興致,孩子自然也就更願意開口。

當然,家長也可以把模擬情景變成真實情景,在這一方面,學校也是可以推動的,舉辦這樣的比賽學校完全能夠做到。在兩方面的協同工作下,或許我們更能夠接近美式小學教育的培養成效。

實踐出真知

社區服務讓孩子接觸“現實世界”

小箏轉去美國上學的年齡比瑾瑾更小。她的媽媽一開始也不太理解學校開的各種“奇怪”課程——經常是各種手工課,甚至還有烹飪課。在烹飪課上,孩子們會在老師的帶領下一起做點心,這些點心會在他們的社區服務或者做義工的時候拍賣,將拍賣所得的錢捐給慈善機構或需要幫助的個人。

小箏在美國上了半個學期學後,小箏媽媽明顯感覺得到,孩子的年紀雖然小,卻學會了不少生活和社會上的常識,與人交流更是大大方方。小箏媽媽笑道:

這我才慢慢感覺到,與國內朋友的孩子的不同,也許基礎知識他們掌握得要更多,但要論在實踐社會生活這一方面,我孩子肯定是要更強一些的。為孩子的長遠計,我更希望孩子在美國這邊長大。”

聽了這位母親的分享,我不禁想到我了解到的國內普遍的情況是: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出去做做表面的社區服務工作。比如植樹節,經常是幾個男老師扛著鏟子,女老師帶好小小的樹苗,到了目的地男女分工明確,快速完成既定任務然後凱旋。

整個過程中,學生比較有參與感的大約只有過馬路了,讓他們多少能感覺到出去做了一次活動。據國內其他有些地方的老師反映,這都已經是幾年前的光景了,近幾年學校擔憂學生安全問題,不止是這種社區服務活動,連春遊和秋遊都已經組織得很少了。

對比起來,小箏所在的小學的社區活動就顯得得有聲有色,其中社區拍賣和地方法庭讓我感到耳目一新。

社區拍賣並不是學校單方面的活動,學校和一些社區建立了合作友好關係。在進行社區拍賣時,很多社區居民就像參加集會一樣,饒有興致地認真參與進來。不單是居民,有時很多關心教育、慈善事業的人士,甚或還有郡長乃至州長都來參加這樣的拍賣。

對於地方法庭,讓孩子參與實際的庭審的機會還是比較少見,但是作為當地法官、當過陪審團的居民,就像學校的老師一樣,講述著自己對法律,對案件的理解。

在我這邊的班級、學校活動中,類似的活動也是有的。美食節義賣倒是頗具成效,孩子們在製作美食、宣傳、定價時,鍛煉了思維和能力,但可惜的是這樣的活動每兩年才有一次。

而在模擬法庭中,總感覺孩子更像是體會了演舞台劇和學習基本法律常識。真正現實的法律對社會究竟有著怎樣的作用,跟學生自己有什麽樣的關聯,學生並沒有體會到。

而據小箏媽媽說,小箏現在對陪審團制度、法庭流程還有現實中如何使用法律武器等等這些已經頭頭是道了。她現在和小夥伴們嬉戲時,喜歡把美國刑事訴訟中的“米蘭達警告”當成口頭禪:“你有權保持沉默。如果你不保持沉默,那麽你所說的一切都能夠用作為你的呈堂證供”很是帥氣。

“為孩子的長遠計”是每個家長都在考慮的事,很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最後卻事與願違。在我看來,教育孩子絕非固執地“指哪打哪”那麽簡單。

社區除草、做點心、參觀法庭……這些在許多國內家長看來,可能跟玩樂沒什麽區別。但我們常說的實踐出真知,恐怕無法把孩子關在教室裡做題來完成,動手把學到的東西用在生活和社會實踐上,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實踐不但能擴充和鞏固基礎知識,更能激發孩子的探索欲。畢竟,教材書只是一個小世界,社會卻是一個真實的大世界。

家校聯繫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另外,兩位媽媽都告訴我,在美國,家長和學校之間的聯繫也很密切,自己經常在非開放日去學校看看孩子,和老師討論課程內容。俗話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美國這樣的教育體系讓媽媽們感覺到以前沒有的幸福。

事實上,美國小學和家長的聯繫普遍都是很密切的,學校也鼓勵家長經常去學校參觀了解情況。無論是普通人還是像美國FACEBOOK創始人祖克柏這樣繁忙的人,作為家長經常都是每周抽出幾個小時,去學校陪伴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學校請這樣的“老師”,無疑是一種家長、孩子和學校的三贏。

我是非常提倡和鼓勵學生家長來訪的,光依靠老師進行家訪完成交流並不合宜,

一是精力有限;

二是進行家訪時容易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同樣的,把家長叫到學校也是。

在現今的教育氛圍下,家訪和“叫家長”總是會讓人覺得孩子是犯了什麽錯誤、出了什麽問題。學生家長主動來學校訪問則避免了以上的憂慮。據我觀察,大部分孩子在學校看到父母或者爺爺奶奶也許是有些害羞,但陪伴的溫暖還是讓他們感到很開心的。

我認為這是學校和家庭聯合培養的第一步,只有密切聯繫起來,才能進行更多的培養活動。此外,就像前面提到的瑾瑾的媽媽一樣,拜訪的老師不僅限於班主任,和其他任課老師進行交流也很有必要,很多的偏科就是孩子不適應老師的風格造成的。

幫助老師改善教學風格,幫助孩子克服心理上的困難,想必能夠事半功倍,讓孩子更快適應各個老師的教學。

習慣了國內的教育方法,去到美國這樣的教育環境,家長會感到憂懼,在所難免。能讓這些家長在擔心之後,又感到十足的佩服,實是因為自己的孩子有了長足的進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