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記不住的跨年演講,消不去的知識焦慮

本文為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原創

記者 / 薛星星 唐亞華 張姝欣 蔡浩爽 閆麗嬌 黎明 萬珮

編輯 / 蘇琦

看跨年演講,來一場思想跨年,已經成為現在不少互聯網從業者時興的跨年方式。

自從2015年羅振宇舉辦第一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以來,短短4年時間,這種方式隨著知識付費的浪潮大範圍地流行開來。

據不完全統計,僅本次跨年,至少就有5家平台舉辦跨年演講。跨年秀場這個從來都是娛樂明星們的舞台,開始成為知識精英們的主戰場。

但並非所有人都為這場“知識盛宴”買單。“把知音改一改放在互聯網上。”一位早期投資人評價。網上甚至有人調侃,“中年人看跨年演講,就像老年人買保健品一樣”。

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集中採訪了40位創業者及投資人,其中有近半數表示沒有觀看任何一家的跨年演講,“看跨年演講還不如看鄉村愛情故事”,一位投資人調侃道。“我們做天使投資的,如果還需要通過跨年演講才能看到某個趨勢,那就已經相當不趕趟了。”另一位投資人說。

另有少部分人士閱讀了文字版總結,針對跨年演講面向的閱聽人群體,他們的答案五花八門,有的說是高級知識分子,也有人說讀書較少的人,而創業者、互聯網從業者、中年危機群體、知識焦慮症患者、新經濟公司的年輕人等,是大部分人一致劃分出的範圍。

不少採訪對象讚同“中年人看跨年演講等同於老年人購買保健品”的說法,“小朋友看芒果台,老年人看CCTV7 ,我覺得沒有什麽本質區別,都是安慰劑,有沒有用,主要看自己有所得即可。”一位創業者說。

一位投資人則表示:“很多人覺得跨年演講讓自己收獲了很多知識,能夠給未來帶來幫助,但其實並不能轉化,看時覺得有道理,然後就沒了。”

“總比過年就送腦白金好吧?”一位創業者不認可,他覺得演講本身還是有意義的。

某投資從業者:

無論是羅胖還是權健,販賣的都是“滿足感”

我邊做家務邊聽了二十分鐘的羅胖演講,收獲了幾個現在已經記不住的新名詞,仔細回想一下好像印象最深的是東風日產新天籟。因為2019年想換車,所以聽到新車的廣告還是會上心一下。

我一開始還換著台看了幾個衛視的跨年演唱會(均不超過一首歌的時間),後來覺得現在的明星我要麽不認識,要麽都是因為負面新聞認識(我的錯),就乾脆打開羅胖的演講當相聲聽了。

所以我估計年輕人還是以看演唱會為主,演講的主要閱聽人應該是中年焦慮症患者、讚助商和鐵粉三類人群,我以這個順序排列,是因為我覺得人數依次遞減。

關於“中年人看跨年演講,就像老年人買保健品”這個說法,我覺得非常有道理。無論是羅胖還是權健,販賣的都是“滿足感”,並不是真正的“知識”或者“健康”,而是“我正在努力”的自我滿足感。

因為聽演講獲取“知識”不需要關掉手機,不需要挑燈夜讀;買保健品獲取“健康”不需要飲食不需要運動。只要舒舒服服坐著或者花錢,就可以又漲知識又變健康,這種滿足感來得何其簡單。

說白了,跨年演講也是一種懶人經濟,解決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變懶變垮需求和“落後”的努力奮鬥之間的基本矛盾。

當然了,作為一種商業模式可能還算成功,但我對其可持續性持保留態度。(記者 蔡浩爽)

深圳某互聯網金融公司高層:

一直強調我們是做事的人,卻不指導怎麽做事

我平時會看羅輯思維,順帶看了羅振宇的新年演講,印象最深的一點是,演講一直在講小趨勢,一直強調我們是“做事的人”,卻沒有很多“到底怎麽做事”的操作指導。

具體來說,他告訴我們要樂觀,要有信心,我們很勤奮,我們不會掛,但是缺乏實際的行動指南,浮在空中。

我越聽越覺得羅胖的東西既不夠巨集觀大氣,又不夠微觀接地氣,聽完了精神上爽一爽,第二天該怎麽搬磚還是怎麽搬磚。

這類演講的閱聽人應該是大城市中產階級,羅胖抓住了這群人的時代焦慮感,給出了迎合這種焦慮的東西。凡是有焦慮感的人,都希望獲得一個未來的方向,這跟焦慮自己身體的老年人買保健品類似,只是一個解決精神層面,一個解決生理層面。有需求就有供給,這很正常。

對於這類解決焦慮的產品,不是每個人都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有些人買了保健品以後覺得沒用就不買了,也有人覺得聽跨年演講還不如跟朋友聚聚或者乾脆睡一覺,下次也不會再聽。

但我覺得這種商業模式本身挺好,中國因為改革開放迎來高速發展,物質發達之後,一些意見領袖站出來並把自己的知識做成付費的模式,這是整個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但關鍵還是要看內容本身的品質。

我覺得羅胖講的很多東西還是不錯的,至少有新的觀點,能夠對我們既有教育體系獲得的知識進行擴充。比如我經常聽他講一些德國、日本、元朝的歷史知識,跟我的知識圖譜有差異,有差異就有魅力,自然就有人買單。(記者 張姝欣)

一位連看5場跨年演講的觀眾:

個體差異在知識付費的模式下被忽略了

我幾乎把各個平台的跨年演講都看了一遍,還去現場看了一場羅振宇的演講。全部看完後你會發現,所有人到了年末總結、回溯過去一年時,談到最多的就是“焦慮”,大家都不清楚未來該往哪裡走,處於一種迷茫狀態。

雖然每一家說的點都不太一樣,但是基調大體相同,最後都落腳到個人努力上,所謂的“長期努力者”,包括吳曉波說的“沒有夕陽下的產業,只有夕陽下的人”,鼓吹個人能動性成為2019年跨年演講的趨勢。

放在以前,在跨年夜這麽一個本來應該合家歡的時間去聽一場演講是不可思議的,這個時候難道不應該大家圍在電視前看看綜藝、出去唱歌玩樂嗎?現在這麽多人跑去一個體育場裡,聽一個胖子在舞台上不間斷地演講4個小時,上座率還非常高。

他們通過話術包裝,將我們習以為常的話語包裝起來,再用各種詞匯將其陌生化。你說現場的那麽多人他們真的聽懂了嗎?但他們好像非常熱衷於去學習這些詞匯。

我之前無法理解跨年演講的現象,但當我熟悉了這些演講風格後,我理解了。我們生活在北上廣,非常熟悉他演講中的那套話術,這不就是創業者、互聯網人在一起經常說的話嗎?把這些詞匯剝開,核心就是鼓勵個人努力向上,這不就是一句正確的廢話嗎?

但脫離這個圈層的人群對此是沒有感知的。他們渴望前沿的東西,不希望被落下,哪怕最後他們只是從語言層面去接近。

跨年演講的盛行說明了這個時代人與人之間的認知鴻溝要比我們理解中的更大,隨著時間還在進一步拉大。在知識經濟興起的浪潮下,個人的觀察和經驗支撐起知識付費的商業模型。

羅振宇講到“長期努力者”時,他用自己舉例,說剛開始做跨年演講時很多人嘲笑,但他還要堅持做下去,做滿20場。他把自己和台下的人放在同一個語境下,來放大個體實踐的可能性。

但問題是,個體的經驗無法適用於所有人,個體與個體在認知、成長、經歷中的種種差異,在知識付費的模型下好像都被忽略了。

所以,大家看完了一場跨年演講,很可能的結果就是一晚上過去了大家該乾嗎還是乾嗎。(記者 薛星星)

艾爾普再生醫學合夥人許效 :

要系統地學習而不只是服用“快餐式知識”

我每年都會斷斷續續地看一遍,因為是羅輯思維的早期用戶,身邊很多投資人也都很關注。

看跨年演講的人我想原因是一樣的:創業者和投資人都需要做到一點,那就是把握趨勢。所以,老羅在演講中提到的“小趨勢”(即影響趨勢的趨勢,帶來改變的改變),這一點讓我感觸頗深。

雖然他提到小趨勢來自於熟悉的領域之外,但是如果沒有對行業的長時間的、深度的、系統的思考,你很難感知到這個小趨勢對於所處行業的有限性。

剛開始看覺得他講的這些都很有道理,但很難付諸工作實踐。他講的道理相當於快餐,好吃但營養少,因為人們對於很多事情的判斷理解通常需要系統性的、長期的和深度的思考,如果你本身沒有思考的話,演講的內容基本上也沒有太大作用,一晃就過。

跨年演講的閱聽人我倒是沒有專門分析過,但感覺至少是平時有讀書欲望的、愛思考的一群人。中年人看跨年演講,就像老年人買保健品,吃不死人,也沒什麽用。

事實上我也覺得,這種跨年演講沒有太多作用,就像老年人不能光靠吃保健品維持健康的體魄一樣,如果平時沒有思考,那麽這個演講對聽眾的作用除了製造一些對知識的焦慮感以外,就沒有什麽其他作用了。所以,老年人應該多運動,中年人應該多讀書、勤思考。

跨年演講的商業模式就是通過製造知識焦慮,從而設計出針對性的付費內容產品進行販賣。他們的產品就是“希望”,讓焦慮者對未來充滿信心。他給我最大的好處就是讓我多讀書多思考,系統性地學習,而不是吸收一些快餐知識。(記者 唐亞華)

昆仲資本執行董事王凱南:

羅振宇是傳遞新事物的橋梁

我很早就是“得到”的用戶,之前的跨年演講我沒看影片,聽的都是“得到”裡面碎片化的內容。前幾年跨年演講之後好像朋友圈並沒有這麽多人轉發,但今年元旦,我的朋友圈無數人在轉發。

我最大的感受是羅振宇是一個很好的溝通橋梁,他跨越不同年代不同階層,把很多新事物新思想傳遞出去。我們做VC每天都需要接觸新東西,他講的很多東西我未必覺得新,但還有很多人並不知道和接受,他能把這些東西傳遞出去,對整個社會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橋梁。

羅振宇的身份很特殊,他代表著上一代的人,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和信任感;很多人又覺得他是傳統媒體出身,講話應該是負責任的;同時他又是一個創業者,是知識經濟、知識服務的提供者,他必須得了解最新趨勢,新事物和傳統思想在他那融合並傳遞。

但即便羅振宇有包容性、融合性,他也很難去做一個普適性的產品,他面對的還是文化素質、社會階層相對偏高的一群人,當然這裡面也還有一批可能目前不是這樣,但希望成為這樣的人的用戶。

從這個演講中一定看不到具體的商業機會,它更重要的是提供一個看世界的角度,讓人們更加敬畏多元化,繼續保持活力。日本人口紅利結束之後,整個社會處於無欲望又沒有進取心現狀,最後導致整個社會經濟的衰落,所以我覺得至少像羅胖這樣有影響力的人出來倡導一下是有意義的。

跨年演講的邏輯,首先他作為一個媒體人,還是有願景要做成一個像春晚一樣的東西。加上創業公司要製造影響力,沒有什麽比這樣的年度盛事更能快速吸引眼球。把嚴肅內容娛樂化,我挺讚成。

不過能看到用戶還是有明顯的焦慮感,我朋友圈一半以上的人曬跨年演講,表現的就是某種明顯的不想落伍的焦慮。投資人需要關注最前沿的東西,別人都在談論這場演講,肯定會擔心錯過了一些事情,這也是投資人的焦慮。(記者 唐亞華)

創勢資本創始合夥人湯旭東:

聽著過癮的演講到底有多大啟發?智者見智

我身邊很多人都在關注羅振宇和吳曉波的跨年演講,尤其在一些高端群裡,閱聽人多數是創投領域和金融領域的從業者。

演講本身是對過去一年的回顧和未來一年的展望,這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是一種心理作用也是一個啟發。當然,更關鍵的是每個人對自己所在行業的認知和總結。

吳曉波概括了2018年經濟變化的趨勢。我感觸最深的是兩點,首先是民營企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在地產行業,已經可以與國企平起平坐。其次是5G,作為科技投資人我比較關心。

5G會帶來智能互聯的時代。5G大大提高了網速,也降低了網絡成本,會讓包括影片、物聯網在內的行業,實現過去實現不了的商業模式,5G應用後會讓物聯網進入一個真正高速發展的階段。雖然真正爆發可能要等到2020年以後,但我很期待。他還講了一些投資機會,比如沉浸式購物、沉浸式娛樂,都是5G帶來的。

羅振宇的演講,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趨勢”。大趨勢一般很難抓住,從小趨勢入手,創業者和投資人更能引起共鳴。比如在人工智能領域,我們也投了一些小趨勢項目。抓住細分行業的用戶痛點,更容易成功。對於那些瞄準大方向、始終不能落地的創業項目,尤其是一上來就想做大平台的創業公司,我們比較擔心。

但他們的演講確實也很雞湯,聽時覺得挺過癮,真正對自己所處的行業有多大啟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投資人每天都在關注這些事情,他們說的內容,大概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我們知道的,只不過他們做了總結、點撥、啟發,作用其實有限。(記者 閆麗嬌)

火星人俱樂部聯合創始人陳琳珊:

人都不想落後,學習的壓力永遠存在

羅振宇的跨年演講,我幾乎每年都會聽。

今年他說的“小趨勢”讓我印象最深,我覺得還挺有道理。以後在遇到一些具體的事情時,我會多去思考,而不會只看表面。另一點就是“信用”,我深有體會。我們加入了北大青年企業家俱樂部,內部的成員合作起來非常輕鬆,信任成本非常低。現在越來越多的群體形成小的社群,靠的也是這種信任關係。

我聽跨年演講的原因,除了某些演講內容很有道理外,也是出於我身邊很多朋友會聽,不聽擔心跟他們沒有共同語言的焦慮。我身邊聽羅振宇的,主要是一些創業者、互聯網人士以及都市白領。

我花了幾百購買了羅振宇的“得到”課程。裡面講的道理可能你都懂,但有時候沉浸在自己的事業中,往往想不到,需要外來的資訊來觸發,然後將這些道理運用於生意。

羅振宇講的有些東西確實很雞湯,但也確實有市場。現在市場環境比較差,需要雞湯給大家一些激勵。現在聽他跨年演講的人數變多,演講內容一定是正向的,不能過激,來避免輿論攻擊。比如這次他提到的幾個案例,基本都是目前市面上沒有什麽負面的企業。

我在思考一個問題,當羅振宇的用戶群體從小眾變成大眾,是否還有聽的必要。他把跨年演講變成流量來源,把流量池做好後再做一些小眾化、差異化的區分,這是無法避免的。

這類跨年演講跟辦演唱會是一個道理,只是換了一種形式。從產品角度來看,得到相當於是一個線上課堂,跨年演講就是一門大課。這門課抓住了人性的本質,人都不想落後,學習的壓力永遠存在。(記者 黎明)

上啥班CEO霍祥:

焦慮不來自於知識付費,來自社會的高速發展

我看了羅振宇跨年演講的一些文章,最大的收獲就是作為一個創業者,面對未來的趨勢應該怎樣去處理,他提到了怎樣認清未來的真相,一些方法論我覺得比較有用。

其中有一句:凡是我趕不上了,我就在未來等他。這句話可能很無用,但至少像燈塔一樣有啟發。

跨年演講的閱聽人主要還是以得到、羅輯思維的用戶居多,以及創業者、白領,年齡應該在30歲左右。

至於演講是保健品的論調,其實保健品也對身體有好處,關鍵看你怎麽用,如果把保健品當藥,就有可能反過來要了你的命。同樣,看羅振宇的演講可以學到一些東西,但不能只看演講,線下的學習積累也特別重要。

有人說知識付費在販賣知識焦慮,但其實知識的焦慮不是他們製造的,而是來自於整個社會快速前進所留下的後遺症。他們只是傳播者,我們面對知識焦慮,首先還是要回歸本心,把自己的本領練扎實,才能逐步強壯起來,渡過難關。

不要今天聽得到,明天聽吳曉波,後天再聽混沌,不停切換知識場景,在人有限的生命之中想學無限的知識,肯定會焦慮。最好的方式就是有目的地學習,術業有專攻,專注在自己的領域裡,做出一番事業。

這種商業模式很棒,能為主辦方帶來直接的收入以及品牌的傳播,難道還有比這更省廣告費的模式嗎?但這種商業模式不是每個人都能借鑒的,這是老羅利用自身產品的優勢達到的現象級產品。

很多人會說,這個不能解決我的實際問題,只能讓我更焦慮,但我認為那是你自己的問題。作為一個傳播者來說,他沒有問題。每個人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有人罵就有人喜歡,至少我身邊的朋友感覺都挺好,最好的方式就是從裡面汲取營養。(記者 萬珮)

#部分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你聽跨年演講了嗎?

歡迎在留言區講出你對跨年演講的看法~

等一顆小星星

本文為尋找中國創客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