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登頂國際舞台!中山大學研究打破鉑耐葯複發卵巢癌治療瓶頸

播放GIF

關注女性健康 關注卵巢癌

格林威治時間2018年8月3日,由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黃欣、藍春燕教授開展的「阿帕替尼聯合口服依託泊苷治療鉑耐葯複發卵巢癌的單臂、開放標籤II期研究」在線全文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柳葉刀·腫瘤》雜誌(The Lancet Oncology,最新影響因子:36.418分),這是我國卵巢癌臨床研究首次刊發在The Lancet Oncology雜誌,引起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及討論。

關於卵巢癌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統惡性程度較高的常見腫瘤,其死亡率居婦科腫瘤的首位,對女性患者的生命造成嚴重威脅。2015年,我國約有52100例新發病例,約有22500名患者因此死亡。

晚期卵巢癌的標準治療方式主要包括卵巢癌全面分期術/腫瘤細胞減滅術,以及術後以鉑為基礎的一線化療。

然而,卵巢癌起病隱匿,多數患者就診時已進展至晚期,即使在接受手術及一線化療後,仍有約70%的卵巢癌患者會出現鉑耐葯複發。

20多年來,隨著外科手術技能的提升和眾多二線化療藥物的臨床應用,卵巢癌患者的預後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但晚期患者的生存率仍不到30%,超過70%的晚期患者在完成了標準治療後最終出現疾病複發,複發患者預後差,生存期短,鉑耐葯卵巢癌患者的治療方案有限,可試用的化療藥物包括脂質體阿黴素、吉西他濱、拓撲替康、依託泊苷、多西他賽等,但這些單葯化療方案的客觀有效率大約只有10%~30%,中位無進展生存僅為3~4個月。

鑒於鉑耐葯複發卵巢癌的治療療效欠佳,亟待新型更有效治療手段的出現。

播放GIF

01

研究背景與目的

既往研究顯示,抗血管生成藥物聯合化療可改善鉑耐葯複發卵巢癌患者預後。

阿帕替尼是中國自主研發的口服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藥物,自2014年上市以來,在胃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多種實體瘤領域的研究取得矚目成績。

近年來,研究發現,阿帕替尼與細胞毒藥物聯用可發揮協同作用,且不會產生毒性疊加,為阿帕替尼與依託泊苷的聯用奠定了基礎。

因此,研究者在評估了阿帕替尼及口服依託泊苷(VP16)聯合用藥的療效、安全性及便捷性的基礎上,開展了這項阿帕替尼與口服VP16聯合用藥治療鉑耐葯卵巢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單臂、開放標籤II期臨床研究。

播放GIF

02

研究對象納入標準

組織病理學證實為上皮性卵巢癌,18至70歲,鉑耐葯或鉑難治性複發,要求既往至少接受一線含鉑方案化療,東部腫瘤協作組織體力狀況(ECOG)評分為0~2分,具有可測量病灶。

播放GIF

03

研究終點

主要研究終點為客觀緩解率(ORR),次要研究終點包括無進展生存期(PFS)、疾病控制率(DCR)、緩解持續時間(DOR)及安全性。

播放GIF

04

給藥方案

阿帕替尼500mg,qd,在此基礎上聯合VP16 50mg,d1-d14,每21天為1個療程,口服VP16最多給葯6個療程,此後阿帕替尼單葯維持治療,直至疾病進展、患者退出或毒性不可耐受。

播放GIF

05

研究結果

2016年8月10日至2017年11月9日,共入組35例患者。

至數據截止日期(2017年12月31日),35例患者中有20例(57.1%)終止研究,15例(42.9%)患者仍在接受治療。

意向性治療分配(ITT)人群分析ORR為54.3%(95%CI,36.6-71.2),DCR為85.7%(95%CI,69.7-95.2),PFS為8.1個月(95%CI,2.8-13.4);按完成方案分配(PP)人群分析ORR為61.3%,DCR為96.8%。

最常見的3或4級不良事件包括中性粒細胞減少(41.2%)、疲勞(32.4%)、貧血(29.4%)及粘膜炎(23.5%)。

未見與治療相關的死亡事件,所有不良事件均可控。

播放GIF

06

研究啟示

本研究首次採用阿帕替尼聯合口服VP16治療鉑耐葯複發卵巢癌,雙口服藥聯合方案的ORR達54.3%,效果顯著高於既往化療及靶向藥物。

在PFS方面,阿帕替尼聯合口服VP16亦明顯優於既往單葯化療結果(8.1個月對3.4個月)。阿帕替尼與口服VP16聯合用藥的安全性可接受,多數毒副反應為輕至中度,非血液學毒性發生率與既往阿帕替尼單葯安全性數據相一致。

此外,阿帕替尼與VP16均為口服用藥,對接受門診治療的卵巢癌患者而言更為便捷。

播放GIF

總結

本研究初步證實了阿帕替尼聯合口服VP16治療鉑耐葯複發卵巢癌的良好療效及安全性,未來,仍需要繼續開展更大規模的多中心III期研究以夯實阿帕替尼聯合口服VP16給鉑耐葯複發卵巢癌患者帶來的生存獲益。

關注健康

關注醫藥行業

識別二維碼關注

實時了解腫瘤行業相關動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