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攝護腺癌,新型尿檢或可提前5年預測?| 研究快遞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導讀:一項最新的尿液檢測有助於判斷攝護腺癌風險水準,較標準方法提前5年!

攝護腺活檢是確診攝護腺癌的唯一金標準,但也有很多方法幫助診斷攝護腺癌。最新研究表明,一項新的尿液檢測可以提前5年發現需治療的侵襲性攝護腺癌。

該檢測是利用尿液衍生的細胞外囊泡(EV)-RNA開發的一種風險分類工具,其能夠在攝護腺活檢前提供疾病診斷信息,以及主動監測男性預後信息。研究來自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UEA)和諾福克與諾裡奇大學醫院(NNUH),於近期發表在BJU International期刊上(影響因子:4.524)。

研究簡介

為了開發這項獨特的檢測,研究人員觀察了535名男性尿液樣本中的基因表達,並測定了167種不同基因的無細胞表達。然後,他們建立了36種不同基因的組合,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基因是PUR(攝護腺癌尿液風險)檢測可以尋找的風險特徵或生物標誌物。

來自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諾維奇醫學院的Shea P. Connell博士及其同事,利用尿液中提取的細胞外囊泡RNA表達譜,對攝護腺癌進行了風險分類。PUR特徵由低到高分為四類,分別為PUR-1、PUR-2、PUR-3和PUR-4,用於預測正常組織、低風險、中風險和高風險攝護腺癌。該模型應用於177名男性進行診斷評估,並在主動監測(AS)隊列中應用於87名男性進行預後評估。

研究結果

研究人員觀察到,每個PUR特徵與其對應的臨床類別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P < 0.001)。PUR-4特徵可預測臨床顯著的中、高風險疾病的存在(曲線下面積= 0.77,95%置信區間[CI] 0.70-0.84)。

圖1 PUR-4特徵可以預測臨床顯著的中、高風險疾病的存在

PUR的應用提供了超過當前臨床實踐的凈效益。在AS隊列中(n = 87),PUR特徵和PUR-4比例的定義與進展時間顯著相關(四分位間距危險比[HR] 2.86,95%CI 1.83-4.47;P < 0.001)。當連續使用時,PUR-4二分組患者在收集尿液後5年的進展率分別為10%和60%(HR 8.23,95%CI 3.26-20.81;P <0.001)。

圖2 Kaplan Meier繪製的由相應顏色(綠色PUR-4 <0.174,紅色PUR-4 ≥0.174)所描述的二分PUR閾值的進展曲線,以及收集尿液後給定時間間隔內每組患者數量

討論

這項檢測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可以將人們分成不同的風險群體,從而預測腫瘤的侵襲性。共同作者Clark博士稱,該尿液檢測不僅可用於攝護腺癌診斷(無需進行有創穿刺活檢),還可用於確定患者的風險水準。

這意味著我們可以預測已經接受主動監測的攝護腺癌患者是否需要接受治療。真正令人興奮的是,該檢測相對標準方法,可提前5年預測疾病進展。此外,該檢測能識別出在診斷後5年內不需要治療的男性,他們接受治療的可能性要低8倍。

啟發

除了攝護腺活檢可以確診,還有多種方法可以協助診斷攝護腺癌。例如,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可以幫助檢測可能存在的攝護腺癌。醫生傾向於使用這一結果,來確定是否需要活檢。醫生也可能會進行直腸指檢,以確定攝護腺是否存在異常區域(癌症)。雖然它不如PSA檢測有效,但有時可在PSA水準正常的人群中發現腫瘤。

PUR檢測更進了一步。它不僅能比其他檢測更早地發現癌症的存在,還能幫助將患者分成不同的風險組。這樣醫生就能更準確地確定治療過程——是觀察等待、活檢抑或是立即開始治療?


醫脈通編譯整理自:
Connell SP, Hanna M, McCarthy F, et al. A Four-Group Urine Risk Classifier for Predicting Outcome in Prostate Cancer Patients. BJU Int. 2019 May 20. doi: 10.1111/bju.14811. [Epub ahead of print]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