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忙了一輩子,別被攝護腺癌毀了晚年幸福生活

隨著我國經濟水準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均壽命延長,我國攝護腺癌(Prostate Cancer,PC)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逐步成為影響我國中老年男性健康的首要問題。

攝護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根據2018年國家癌症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攝護腺癌位居我國男性惡性腫瘤的第6位。不僅在中國,攝護腺癌在世界範圍內的都是疾病負擔排名靠前的一類惡性腫瘤。但令人遺憾的現實是,我國初診的攝護腺癌患者臨床分期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

以美國為例,初診攝護腺癌患者中臨床局限性病例佔81%,淋巴結轉移病例佔12%,遠處轉移病例僅佔4%。而我國的多中心研究資料顯示,僅1/3的初診攝護腺癌患者屬於臨床局限性攝護腺癌。初診患者多數已處於中晚期,是我國攝護腺癌患者的總體預後遠遠差於西方發達國家的主要原因。

因此,高危人群進行攝護腺癌的篩查、早期診斷和治療不僅是提高我國攝護腺癌患者總體生存率最有效的手段,還是中國家庭免於攝護腺癌沉重醫療負擔的主要手段。

男性的攝護腺與膀胱相貼、尿道從攝護腺腺體中間穿過。因此,攝護腺出現問題排尿就會受到影響。當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患者會出現以下癥狀:

  • 尿頻,特別是夜尿頻繁
  • 排尿困難
  • 尿流變細、尿流偏歪、尿流分叉
  • 排尿或射精時有痛感和燒灼感
  • 血尿或血精

然而,通過這些癥狀來判斷是否患有攝護腺就太遲了。不言而喻,晚期攝護腺癌患者的生存情況遠不如早期局限性疾病的患者。正因為如此,我們需要儘可能早地發現疾病。

攝護腺癌的風險因素

風險因素並非引發疾病的直接原因,但通過掌握風險因素,無論是在生活中做到規避風險還是主動參與攝護腺癌篩查,對攝護腺癌的防控都意義重大。

簡單來說,需要關注的風險因素有三方面:年齡、家族史、飲食習慣。

50歲以後,患攝護腺癌的風險開始逐漸升高。有研究表明,70歲以後,無論是否表現出癥狀,大多數男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攝護腺癌。

考慮到癌症潛在的遺傳因素,需要格外關注攝護腺癌的家族史。研究表明,如果家中父親或兄弟有攝護腺癌,自身罹患攝護腺的風險加倍。

在飲食習慣方面,肉類和高脂飲食與攝護腺癌的發生存在關聯,一個可能的解釋是:脂肪,特別是紅肉(牛肉、羊肉等)中的動物脂肪,能升高男性的激素水準,促進一些具有癌變可能的攝護腺細胞生長。

除此以外,並沒有證據表明頻繁性生活、輸精管切除術以及自慰是攝護腺癌的風險因素。

攝護腺癌的篩查手段

攝護腺的位置與直腸貼近,可通過直腸進行相關診斷。

目前公認的、早期發現攝護腺癌最佳的初篩方法為直腸指診(Digital Rectal Exam DRE)聯合血清攝護腺特異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檢測。

血清PSA水準的升高提示了患攝護腺癌的風險。通常來說,正常的PSA水準低於4 ng/mL;如果PSA檢查結果為10以上,則表明患攝護腺癌的風險很高。但也會有些特殊情況:

  • 有些攝護腺癌患者的PSA會<4 ng/mL,也就意味著PSA<4 ng/mL並不一定安全
  • 攝護腺炎或良性攝護腺增生(BPH)患者PSA水準會升高,需要進一步鑒別
  • 服用一些治療BPH的藥物會降低PSA水準,干擾對攝護腺癌的篩查

如果直腸指診聯合血清PSA檢查結果異常,醫生會建議患者進行診斷效力更高的其他檢查。其中,最可靠的一種檢查就是攝護腺穿刺活檢。

穿刺活檢的結果由病理學家評估、確定攝護腺癌的危險程度,並指導醫生對治療方式的選擇。

攝護腺癌患者的生存情況

攝護腺癌是一種病程較長的惡性腫瘤。如果攝護腺癌局限在腺體內或臨近組織,治療的5年生存率可達到100%,而且生存超過20年的病例並不罕見。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路(NCCN)的攝護腺癌治療指南更是以預期壽命評估≥20年、10-20年、<10年來指導治療,攝護腺癌患者生存期可見一斑。

但話說回來,發達國家攝護腺癌患者能實現的生存期並不意味著中國的患者也能實現。有沒有可用的藥物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個方面,真正的差距在於我們是否在疾病發生前足夠關注自身的健康狀況。

關注癌症、關注癌症的篩查對中國家庭而言,遠比考慮得了癌症吃什麼葯有意義。

參考文獻:

NCCN臨床實踐指南:攝護腺癌 2018.V2

中國抗癌協會泌尿男生殖系統腫瘤專業委員會攝護腺癌學組. 攝護腺癌篩查專家共識. 中華外科雜誌, 2017(5).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