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農大副教授朱毅:培養型人造肉也擔心癌變,上餐桌還早

Beyond Meat的人造肉。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莫淑婷 攝

進入5月後,納斯達克指數走出了一波明顯的下行,但在這種環境下,「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的股價依然在整體上行。截至6月5日5點20分,盤前交易價已超過105美元/股,是當初發行價的4倍有餘。

同樣是在5月中旬,另一家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也宣布完成了3億美元的E輪融資。

可能不少投資者早已知曉何為人造肉,但這種產品的未來——尤其是中國的未來,依然還需要了解更多信息、觀點和存在的問題。

為給投資者帶回更多信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於近日專訪了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的朱毅副教授,她有著長期關注、調研人造肉領域的經驗,也進過人造肉公司參觀。

雖然有點掃投資者的興,但朱毅認為,突然火起來的人造肉並非什麼新鮮事物,國外幾家做植物蛋白肉的熱門公司,目前在人造肉技術上也並沒有突出的技術改良。相比而言,由動物細胞培養而成的人造肉或許是未來產業的發展方向,但這類產品仍然面臨著較大的科研障礙和成本障礙,比如癌細胞化、抗生素使用等。

朱毅。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詩琪 攝

國外熱炒的仍然是「辣條升級版」人造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能否先請您介紹一下人造肉的分類?

朱毅:人造肉分兩種,一種是中國人特別熟悉的仿膳素食,是從豆到肉,以大豆蛋白為主要原料製造而成。我們所熟悉的素雞、辣條其實都可以歸到這類人造肉的範疇。而另外一種則是在實驗室裡,用培養皿把細胞一點一點培養出來的。這種人造肉是從動物細胞到肉,或者說「從肉到肉」。

NBD: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的產品屬於哪種類型?怎樣評價它們的科技創新?

朱毅:最近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備受國際市場關注,但其生產的人造肉實際也只是主打植物蛋白的仿製肉。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類產品只是我國仿膳素食的一個翻版。

從豆到肉的人造肉種類,實際上中國人早已做得出神入化了,在色香味方面都極力去模仿和達到了真肉的境界。

而另一種較有科技感的從肉到肉的人造肉產品,即通過動物細胞培養出來的人造肉。用動物細胞培養人造肉,簡單來說就是把動物細胞放到培養基裡,培養基的酸鹼度、營養、溫度、濕度、滲透壓等都是高度地模擬動物細胞外液狀態,從而讓細胞生長、分裂。這類人造肉(有兩種培養法),既可以用胰蛋白酶消化肌肉細胞,繼而培養單個細胞;也可以把乾細胞拿出來直接培養,使其不斷分裂。但就目前而言,世界範圍內並沒有相關產品正式走向市場。

培養型人造肉也會癌變,也需要抗生素

NBD:用動物細胞培養人造肉目前發展到了怎樣的階段?

早在2011年的時候,荷蘭一家實驗室就用細胞培養的方式造出了第一塊真正意義上的人造肉,它大概有2.5厘米長,1厘米寬,薄得幾乎透明。科研人員再將這些一層一層的薄片連接起來,使得外觀有立體感,這個就是最早的細胞培養式人造肉。

在當時,培養出這樣一塊牛排大小的人造肉,成本大概在200萬美元左右。儘管近年來其成本不斷降低,但依然超過了普通消費者所能接受的程度。而培養技術在這8年間也幾乎沒有特別大的進步,所以距離走向消費者依舊有較長的距離。

NBD:細胞培養的人造肉口感和味覺和天然肉能否達到完全一致?

朱毅:我前些年曾在以色列參觀過一個細胞培養類的人造肉公司Future Meat Technologies,他們就用細胞培養的方法在做出了類似雞胸脯的肉。

需要注意的是,雞胸肉的培養是難度係數相對比較小的一種,這類產品也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要。人造肉最難的一點是模仿肉的味道和齒感,這類感覺更多是通過動物在運動過程當中產生的,實驗室很難模擬出類似的情況。

對於口味挑剔的中國人,很多人就是喜歡吃骨肉相連的東西,喜歡啃雞爪子、鴨脖子,喜歡吃糖醋排骨,對於這類人造肉產品來說,科研的難度就非常大了。從這個角度來看,人造肉是不能和純天然的肉去比較的。

NBD:除成本和產品的質感,細胞培養類的人造肉還面臨哪些技術瓶頸?

朱毅:在這類人造肉的培養中,細胞增殖條件是惡劣的。無論是體細胞還是乾細胞,培養到一定的代數之後,除了面臨衰老、死亡,還有可能會變成癌細胞,無限制分裂繁殖下去。所以,不可避免的基因突變導致的「癌魔」來襲,是細胞培養人造肉面臨的一個問題。

此外,對於細胞培養來說,汙染是絕對的。為了讓細胞免遭汙染,實驗室同樣要求助於抗生素和其他的一些藥物。所以這類人造肉所宣傳的「絕對健康」理念,是要打一個很大的折扣的。

Beyond Meat的人造肉(左)與牛肉的對比。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晨光 攝

人造肉普及化似乎註定,但也希望它永遠別來

NBD:既然人造肉產業面臨諸多發展瓶頸,為何還有許多人堅定地推廣這種新的產品?

朱毅:人造肉項目的粉絲們最擲地有聲的理由有三個,第一是養殖業用的飼料越來越多,佔用的土地越來越多;第二是養殖動物的過程當中,溫室氣體排放還有抗生素濫用,對環境汙染很嚴重;第三是從動物福利的角度看,沒有殺戮就沒有傷害。

以上三個問題都是真問題、好問題,也是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人造肉的概念一出似乎能夠把這三個問題一一破解。但就目前來看,它只是在「PPT的層面」上破解了它,在現實生活中並沒有實現的可能性。

目前生產人造肉的環境是高耗能的,其能量的消耗並不亞於養殖場的能耗。不僅如此,其培養過程中也會有大量溫室氣體的排放。因此,人造肉在當前只是兜售一種概念,將各類養殖業帶來的問題以另一種新的展現模式重新帶給人類。

NBD:您如何看待人造肉產業的未來?其是否會替代天然肉製品?

朱毅:儘管人造肉在當前面臨著種種發展障礙,但從食品工業的發展歷史來看,人造之路似乎將成為註定。

或者說,在遙遠的未來,地球上養殖的牛羊雞豬等動物越來越少了,能夠吃到天然肉製品的人越來越少,人造肉便會走入尋常百姓家。而真正的肉,也將成為我們食品當中的奢侈品。

當它克服了各類技術瓶頸,可能會通過犧牲一些要素——比如顏色、味道,來保證其產量和營養。商家只要告訴消費者:這個產品和肉是一樣的,裡面的蛋白含量、各種營養素都和肉是一樣,就會有人去購買。

NBD:您認為這一天什麼時候會到來?

朱毅:這將取決於人類如何去呵護我們的地球家園,如何去保護環境。如果說我們能夠充分地保護生物的多樣性,能夠在養殖技術上更上一層樓,能夠懂得節約節製,這一天的到來就會遙遙無期。否則,在人類的自我膨脹之下,便不得不自己充當上帝,生產人造肉製品。

NBD:您怎樣評價近來人造肉概念掀起的資本市場熱度?您認為這種熱度是否合理?

朱毅:我注意到,近來一些人造肉公司的宣傳非常模糊,一度讓人們誤以為,在超市貨架上可以買到的人造肉,就是從培養皿、三角瓶這樣的地方生產出來的、從肉到肉的高科技人造肉。這種模糊的概念移植讓人造肉在中國也火了一把。

實際上,不少投資者是被這個概念沖昏了頭腦。他們不管當前的人造肉是從豆而來還是從肉而來,也不管這類產品是口感相似還是成分相似,總而言之是人造的肉,是一種新的概念。懷著這樣的理念,人造肉才得到來投資者的熱捧。很明顯,這並非一種理性的行為。

最後打個小廣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開箱、試吃Beyond Meat人造肉的視頻將於6月6日發布,

歡迎屆時關注了解更多信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