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大基因無創產前篩查準確率99.9%?系"誇大"準確率

  無創產前篩查準確率99.9%?並非你理解中的概率

  本報記者 唐唯珂 廣州報導

  導讀

  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只是一部分“準確性”達到99.9%,如果簡單地理解為整個篩查準確率為99.9%,並不科學,而且並非診斷級產品。

  “技術本身是好的,但濫用、錯用必然帶來一系列問題。”廣東省婦幼保健院醫學遺傳中心副主任、主任醫師吳菁17日上午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無創(無創產前篩查NIPT)僅僅是一種篩查手段,與診斷有本質區別,新技術的推廣需要企業、醫生和就醫者共同進行通暢、科學地資訊溝通。”

  近日,一篇“華大癌變”文章廣為流傳,讓人尤其是孕婦重新審視無創產前篩查。華大基因作為無創產前檢測的龍頭型標杆企業,迎來巨額解禁潮之時,經歷了幾番“IPO造假”、“圈地門”洗禮。

  而此次對於核心業務價值的質疑,直接傳導到了股價。

  截至17日,“癌變”文章事件後,巨額限售股解禁潮之下,華大基因連續第二日一字跌停,報83.07元。相比上市初被譽為“基因界騰訊”、斬獲19個漲停板、股價最高衝至261.69元、總市值一度突破千億,今年以來其市值腰斬,已跌破400億。

  “誇大”的準確率

  無創產前篩查對很多孕媽並不陌生。而在無創產前篩查推廣之前,醫療機構普遍採用的是血清篩查和超音波輔助“唐篩”。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推廣,直到90年代全面普及。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其漏檢率明顯高於無創產前篩查,但涉及相關的舉報事件為何卻少有耳聞?

  “因為人們的期待值太高、認識不夠準確,才導致無創產前診斷檢查後,仍誕下患兒之後的舉報事件數量增加。據我所知,有一個做了無創之後仍誕下患兒並要求維權的微信群,去年就已經有100多人,涉及的企業也遠不止行業龍頭一兩家,各個企業都出現過漏檢,NIPT的漏檢概率也確實遠低於傳統血清篩查。但歸根結底還是存在誇大宣傳,大眾對無創產前篩查缺乏正確認識,盲目崇拜NIPT。”一位產前診斷科醫生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在網站一搜,滿屏的99.9%準確率宣傳,必然會對大眾產生誤導。”

  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需采孕婦靜脈血,利用DNA測序技術對母體外周血漿中的遊離DNA片段(包含胎兒遊離DNA)進行測序,並將測序結果進行生物資訊分析,可以從中得到胎兒的遺傳資訊,從而檢測胎兒是否會罹患三大染色體(21三體、18三體、13三體)疾病。

  這三對染色體數量異常,分別對應著唐氏綜合征、愛德華氏綜合征、帕陶氏綜合征,是新生兒最常見的三類染色體缺陷。也就是說,NIPT是用於篩查三種染色體數量異常,並不是篩查和診斷所有染色體結構異常的方法和手段。

  孕早期就能發現和“無創安全”成為其最顯著的兩個優勢,但它也僅起到輔助篩查作用。“NIPT自應用以來一直定位於篩查技術,而非確診手段,因此它不能替代有創染色體檢查(羊水穿刺和臍血穿刺)。”華大基因董秘徐茜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強調。

  而在臨床應用中卻聽到了很多不同聲音。“有些非大型醫院的產科和產前診斷中心放在一起,婦產科醫生不能深入了解該技術的局限性,企業在推廣產品時,有時也不能準確分發指引,包括禁忌征、適應征、慎用征等培訓指導。”吳菁說。對於商業化醫療產品,企業在產品推廣中,有意識地不當引導,造成資訊溝通的不通暢,導致部分醫生盲目信服NIPT。

  “經常有孕媽直接問我,無創產前篩查是不是華大基因做的,華大強大的經銷網絡儼然已成為無創行業的代名詞,但龍頭企業也理應擔當起更重的社會責任擔子,在資訊溝通、交流上做得公正、公允。”一位產前診斷科醫生說道。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無創產前診斷目前最難突破的技術,吳菁向記者表示:“主要還是無創從母血提取的胎兒DNA實際來自胎盤,而不是來自胎兒,因此出現檢測誤差很正常,所以無創檢測發現問題後,必須通過穿刺獲取胎兒樣本進行染色體核型分析確診。”另一方面,如何從母體血液中提取出來自足量的胎兒細胞也一時難以突破。

  99.9%的理解

  傳統“血清唐篩”並配合超音波的基礎上,準確率可達85%-95%,市場價格僅為500-600元,且納入醫保。對比傳統血清,無創產前篩查確實具有更高的篩查能力。但醫學上對於篩查準確性的定義涉及敏感性和特異性,與公眾認知的概念截然不同。

  舉例來說,針對無創產前診斷,可以根據圖表(見配圖),NPV為陰性預測值,PPV為陽性預測值。NPV表示當測試為陰性的時候,有多大概率為真的陰性,即篩查是健康寶寶的話,真的健康寶寶的概率;PPV則表示當檢查結果是陽性時,多大概率是真的陽性,即篩查懷疑是非健康寶寶情況下,多大概率不是健康寶寶。

  NPV和PPV受到被檢測人群的影響,被檢測人群本身某個病多(陽性),PPV就會高,敏感性、特異性不受本身患病率的影響。根據學術數據顯示,只是一部分“準確性”達到99.9%,如果簡單地理解為整個篩查準確率為99.9,並不科學。

  如表格數據所示,PPV值較低,僅為12%。“此類篩查一般都是PPV值比較低,如果PPV和NPV值都接近100%,就可以稱為診斷。”伊利諾伊香檳分校一位生化專業博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分析。血清學篩查方法也是根據孕婦的年齡、孕周、激素水準以及體重等參數計算得出結果,其假陽性率較高,也存在漏檢風險。

  “現在業記憶體在的問題是,許多人在認知上過度依賴無創產前篩查,甚至有的醫生也忽略了,NIPT只是一種篩查手段,真正的診斷還是羊水穿刺、臍血穿刺。”對於這種“畸形認知”產生的原因,吳菁向記者補充道:“商業化運作的產品進入一個領域,難免會遇到企業過度宣傳、過度引導的問題。醫療領域的特殊性決定了需要資訊的足夠通暢和一定的監管來規範。”

  因此,公眾無法正確理解產品意義,一些非專業產前診斷方向的產科醫生也被誤導,必然會產生惡果。“一些龍頭公司已經成為行業代表,在交流中不難發現,有些孕媽過於相信NIPT,選擇性忽略醫生對於進一步羊水穿刺的診斷建議。” 吳菁認為。

  “從醫生角度來說,穿刺手術存在流產風險,儘管已降低到很小但確實仍然存在。建議孕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醫生進行足夠溝通後,再做出理性的篩查、穿刺選擇。”吳菁強調。

  根據華大基因董秘向21世紀經濟記者提供的華大實際涉及漏檢率的情況,截至2018年5月31日,為全球313萬餘名孕婦提供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約1.9萬孕婦因該項技術提早發現了胎兒21、18、13號染色體數目異常並采取了預防措施。從寶寶已經出生的248萬例樣本中,目前已確證有70名染色體數目異常的寶寶由於種種原因而意外出生,即大約每3.5萬個檢測會出現1個。

  值得一提的是,“華大癌變”中爆出的案例更具特殊性,其不屬於主要染色體數量異常,即現在獲批的無創產前篩查範圍,而是“短臂短缺”。

  “臨床中會有大量胎兒生長受限,原因不明,即便是做羊水穿刺,也未必能明確病因,依然會有不良結局。任何一種手段,都不能保證百分之百不出生缺陷兒。孕媽媽應當規律產檢、謹遵醫囑的同時,充分多閱讀知情同意書,多了解相關技術的風險和局限,為自己多謀求一份保障。”徐茜表示。

  “無創基因檢測的某些應用及今後科研的發展都是值得鼓勵的,在英國,有一些胎兒單基因病無創檢測,甚至已經可以作為診斷技術臨床應用。”吳菁補充。

  利潤不低

  “唐篩明明合格,但醫生還是建議在孕19周做無創產前篩查,被安排到一間屋子裡用支付寶或者微信付錢,過去幾周了也沒收到發票。”一位北京的孕媽張女士(化名)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透露。

  “做無創DNA之前,醫生並沒有事先仔細介紹,就說我唐篩不合格必須做這個檢查,看看孩子是不是畸形。但到了做無創抽血的小屋子裡時,有疑似是外院護士給我講解了無創的作用,還給我推銷第二檔的檢查,據說更全,但是第二檔檢查好像要五六千塊,我選了最便宜的3800這檔,加上掛號費50,抽血材料費10塊,一共花了3860元。而據了解,在廣州做類似篩查的孕媽只需要1410元。”張女士回憶起自己的無創產前篩查經歷。

  但據記者獲得的資訊,目前無創產前檢測給到代理商的價格在千元左右。

  據了解,深圳市已成為第一個將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納入醫保的城市,而廣州則可以通過選擇放棄傳統醫保項目血清唐篩,從而獲得無創產前篩查的195元減免優惠。但大多數其他地方的無創產前診斷仍是市場定價,存在偏遠地方因運輸等其他原因,實際價格更貴的現象。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一級醫院,極易出現因為醫生水準存在差異,過分相信和依賴“無創”的優勢,而不轉診上一級醫院進行更精準的穿刺診斷。

  張女士所遭遇到的多檔推銷,其實是在原本三種染色體篩查基礎上的附加罕見病篩查,其實際的“準確率”更低。

  無創產前診斷的蛋糕到底多大,又分到了誰的手裡?

  在國外,無創產前篩查的成本遠高於中國,價格在350美元-2900美元之間(平均874美元),中國無創基因檢測價格遠低於國際平均價格。但NIPT仍屬於高毛利產品。“臨床應用層面,各個公司的產品技術差別不大。行業競爭處於市場佔領競爭期。”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

  “在國外,無創產前篩查推廣的主體是醫生、醫院,這與中國的企業主導不同。對於實際應用需求量的把控也更為客觀。很多地方還出現相對於第三方醫檢託管的現象。”吳菁向記者表示。

  從醫院成本控制的角度來說,節省下購買高昂醫療檢測設備費用的開銷,將一些檢測脫離出去是有意義且值得提倡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怎樣量化監管也將成為長久的議題。

  “實際上,做無創產前篩查只要肯投入,每個醫院都能做,但是需要購買測序儀和培訓人員,因此成本也就上去了,第三方機構通過走量的方式,贏得了大量利潤太空。”吳菁表示。

責任編輯:謝長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