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豆漿離不開油條,小面離不開藤藤菜

這個世上有很多天生一對,比如豆漿油條,比如羊肉湯和饃,比如稀飯和豆腐乳,再比如重慶小面和藤藤菜。

「一隻小小的土碗,或者一隻絕不起眼的搪瓷缸子,一隻手便能抓扯出的麵條,幾莖藤藤菜,三兩分鐘煮畢,五六分鐘下肚,小面之小,莫過如此。」

如果要說為什麼小麵館都慣使用藤藤菜,一個是到了夏天,本地的這個東西十分便宜。尤其是今年,聽聞一把藤藤菜才5角錢,菜價水準幾乎與十多年前持平。

而藤藤菜自有它的妙處,空心菜,浸了小面的湯水之後嚼起來別有一番滋味。

重慶小面最重要的一味「佐料」就是菜,最好是藤藤菜,煮多久才能顏色鮮嫩又不軟趴。

而對藤藤菜本身,就更沒有什麼要求了,新鮮足以,燙得還是鮮綠色夾起來最好。但是如果有特別老的梗,我就會默默的把這家劃入黑名單。

而即使在重慶也沒有所謂最正宗的小面,因此,小面才更好吃。不過要算作重慶小面,還得有三點:

一是鹼面,製面時加入大量鹼,最初是為防腐,後來成了重慶小面味道風格。二是重油,配料中加入豬油,即使不加豬油也是紅油厚重湯汁濃鬱。三是麻,重慶小面不是辣,而是麻辣。

吃小面二十餘年,尚且沒有哪一條明文規定重慶的小面裡面必須放藤藤菜。

而對我來說,如果吃一碗小面有什麼遺憾的話,那必定是裡面放的不是藤藤菜。

但是如果一碗小面,啥子菜都不放,必定是大打折扣,從而對你這家小面的水準產生懷疑。

在重慶生活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一家的小面不放菜,倘若你喜歡吃,你還可以直接端著碗找老闆多加點菜。老闆也不是什麼小氣之人,用長筷子一挑,又是一碗菜。

而在外地,因為連面和油辣子尚可的都不多,這碗面到底加不加菜成為我評價它可否下肚的標準。

我已經不止一次在外地吃麵時被告知,加菜5毛一份,而且這一份的量還要看老闆的實在程度,不然就是三片生菜。

我曾經在武漢的一個長途汽車站候車時,在一個重慶小面的招牌下點了一碗重慶小面。

待面好端出來,老闆連喊了兩聲重慶小面好了,我都沒敢上前去端。原因在於,這個麵條外形上雖然可以打個及格分,但是這一碗面,也就只有麵條了。

湯有一點,小菜是沒有的,莫說味精、油辣子海椒、花椒面、薑蒜水、豬油、蔥花、芽菜……這些統統沒有,我甚至懷疑它連鹽都沒放。

看我躊躇的樣子,老闆不耐煩的皺起眉頭,頭一點,手一揮,給我指了邊邊上一個調料角,「那裡加佐料。」

你問那碗面最後的下場,兩口,不能再多。

能在重慶開小麵館的,必定臥虎藏龍。

「二兩牛肉麵,多放菜」

「重麻,重辣,乾溜兒」

「韭菜葉,煮硬點」

不需要現代化的打票備註,老闆在腦子裡過一遍,不一會,適應每個人不同口味習慣的面就正確的端在了面前。

而在外地,我必定要經歷一次又一次的「騷擾」。

「二兩小面,加菜,多辣」

然後隔個兩分鐘,「你剛剛要的素麵嗎?」

「對。」

再隔個兩分鐘,「要辣不?」

「要,多放點。」

「我們這個辣椒很辣喲。」

「多放點。」

端上來之前,又才突然想起,我這碗應該加菜。

說重慶小面吃的是佐料似乎也沒什麼好辯駁的,但是沒有哪個地方會為了一碗小面在佐料上琢磨得如此綿密細碎。

乾辣椒選哪個地方的,油辣子怎麼濺。放榨菜還是芽菜,芽菜是哪裡的芽菜。

花生和硬豌豆放哪個,要不要放,是一顆顆的直接放還是砸碎了再放。

然而就以面而言,有些地方的面,重點在澆頭。有些地方的面,重點在抻面發麵手法。有些地方的面,重點在湯頭。

老蘇州人在乎的是寬湯緊湯、重青免青、是不是頭湯麵。巴黎十三區的老廣東人也許就在乎湯頭用的大地魚乾好不好,面是不是筋道。

而重慶小面,除了佐料的小味道,在乎的就是那一把必不可少的藤藤菜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