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探中國古人的音樂世界 從雅樂到民歌

本期主講人 李東

遼寧大學教授

簡單的生活|美好的世界

中國古人聽什麽音樂:從“雅樂”到“民歌”“絲竹悅耳”“ 余音繞梁”,管弦悠揚,響徹古今。在中國古代,人們有著豐富的音樂世界。先秦典籍《尚書》中有關於“擊石拊( fǔ)石,百獸率舞”的記載。所謂“擊石拊( fǔ)石”,就好像今天的人們在敲鑼打鼓一樣,是古人敲擊石磬演奏音樂的一種方式。據史書記載,古代先民在進行狩獵活動時,會採用藝術化的形式舉行祭祀活動,人們敲擊著石頭做的樂器,化妝成各種角色,一邊唱歌、一邊跳舞,再現人們手持武器與野獸搏鬥的情景,這就是原始樂舞的由來。

西周時期,在禮樂制度的基礎上,建立了我國第一套比較明確的宮廷“雅樂”體系,這是中國古代傳統樂舞文化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所謂“雅樂”,就是帝王們在舉行宮廷典禮時所用的音樂,或者祭祀天地,或者祭祀祖先、神靈,或者用於朝賀慶祝。“雅樂”的風格是典雅莊嚴、肅穆祥和,一般篇幅較長,結構規整,節拍舒緩。在“雅樂”之外,民間樂舞和其他部族的樂舞也開始活躍,稱為“散樂”和“四夷之樂”。

隨後,青銅器的廣泛使用,造就了中國古代打擊樂器的一個輝煌時代。以《詩經》中的記載為例,其中提到的樂器名目多達三十種,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鼓、編鍾和編磬。由於樂器種類日漸增多,在周代,人們便根據樂器的不同材質將其分成八種類型:金、石、絲、竹、匏(páo)、土、革、木,稱之為“八音”,“八音”分類法是我國最早的樂器分類方法。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周王室的衰微,所謂“禮崩樂壞”,“雅樂”走向沒落,“俗樂”開始興盛。這個時候,民歌十分流行,以民歌為基礎的音樂創作相當活躍。秦漢以來,掌管音樂的官方機構“樂府”得到延續,而且規模不斷擴漢以來,掌管音樂的官方機構“樂府”得到延續,而且規模不斷擴大。以漢武帝時期為例,龐大的“樂府”機構僅“樂工”就有上千人。據文獻記載,漢代樂府的主要任務有兩個:一是按譜協律為歌,即將文人創作的詩賦加工製作成為詞譜,並且譜上曲子,並且創作新的辭曲歌舞,以滿足統治者祭祀慶典、朝會宴飲之用;二是搜集、整理各地民歌民樂,並以此體察民情,被樂府收錄的民間歌謠被稱作“樂府民歌”。

漢代的樂府民歌內容十分豐富,“感於哀樂,緣事而發”,在還原現實生活、塑造人物形象、抒發真情實感方面有其獨到之處。有的作品控訴戰爭罪惡,揭露社會矛盾,如《戰城南》;有的作品關注民生疾苦,如《婦病行》《孤兒行》;有的作品反抗封建禮教和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如《陌上桑》《孔雀東南飛》等。這些音樂作品,不僅生動深刻地反映出漢代社會生活的真實面貌,更以其現實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構成了漢代樂府音樂特有的神韻與風采。(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