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玉舞人:古代中國最特殊的墜飾之一

玉舞人可能是古代中國最特殊的墜飾之一,它的題材僅限於舞蹈中的年輕女子,流行的時間僅在戰國末年到漢代的300年間,與漢代興起的厭勝佩一樣,流行時間的確不算長。

雖然早在史前,古人就已經用玉製作人物形象,商代和西周還有為數不少的女性玉人,造型莊嚴,姿態僵硬,似乎不完全是現實人物,有些還加入了一些想象的細節,至今我們都很難解釋這些人物的寓意。

漢代玉舞人的寓意卻幾乎很直白,題材本身是世俗化的,造型更是世俗情調,這可能是古代中國玉器出現得較早的世俗化題材之一,它既不像厭勝佩那樣具有特殊的寓意,也不像西周組配上的玉璜那樣標誌社會等級,它可能只是一種審美風尚,帶有濃鬱的世俗風情,不只是被王室和貴族階層專有,也能在新興的地主和富商巨賈中風行(146)。

-漢代玉舞人水晶瑪瑙珠飾(圖146)項飾,由舞人、蟬、瓶形、花蕊形、連珠形玉飾及水晶、瑪瑙珠穿系而成。出土時散落在墓主人胸部,根據出土位置複原。河北滿城漢墓竇綰墓出土。河北省博物館藏。

玉舞人一般是作為墜飾懸掛在項飾或佩飾上,個體較小,多呈扁片狀,也有少數圓雕作品,大多不超過5cm高,少的僅高2cm左右,姿態曼妙,精巧可愛。(圖147、圖148)。

-各種造型的玉舞人(圖147-1 、147-2)玉舞人的題材只在戰國到西漢的幾百年間流行過,與當時興起的宮廷舞樂風氣有關。這些來自不同時間和地點的玉舞人,工藝水準和造型手法各不相同,其中揚州妾莫書墓出土的玉舞人姿態曼妙優雅、線條簡練流暢,堪稱漢代造型藝術的經典手法。

舞人都是用玉製作,出土資料中還沒有見到過其他材質的。 最早的玉舞人實物出自戰國墓葬,現藏美國弗利爾博物館的玉舞人據傳出自洛陽金村的東周天子墓地,是美國人弗利爾(Charles Lang Freer)20世紀20年代在當地收集到的。

-各種造型的玉舞人(圖147-3 、147-4、147-5、147-6)

漢代的玉舞人出土資料更多,南方北方都可以見到,大多造型簡潔,姿態優雅,形製和刀功都是颯利的“漢八刀”【1】風格。一些地方也出土造型和刀功都比較古拙的作品,比如河北省定縣43號漢墓出土的玉舞人一對,略顯稚拙粗糙,卻也另有一番趣味,推測是當地工匠模仿當時的主流作品所為。

-各種造型的玉舞人(圖147-7、147-8、147-9、147-10)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的匈奴貴族墓葬曾出土一對玉舞人,與有龍,螭虎題材的透雕白玉裝飾42件一起出土,題材和工法都是中原作品,推測是中原和親的產物,同時期的內蒙古包頭出土了“單於和親”瓦當,另有和親磚,上有篆體漢字“單於和親,千秋萬歲,安樂未央”。

-各種造型的玉舞人(圖147-11、147-12、147-13、147-14)

玉舞人題材的興起與戰國以來“禮崩樂壞”、列國稱雄的時勢不無關係。《禮記·樂記》有魏文侯好古樂的故事,這位魏國百年霸業的開創者衣冠整齊、威襟正坐想要受熏於古代雅樂,不料雅樂還沒有奏完,就已經昏昏欲睡,便對孔子的學生子夏說:“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

說他自己一聽古樂就老想睡覺,一聽鄭衛之音,就一點也不覺得疲倦。魏文侯所說的古樂正是西周宮廷雅樂,用於廟堂祭祀歌舞,而“鄭衛之音”,為民間歌舞,被孔子斥為“淫聲”,卻正好符合列國諸侯對世俗情調的享樂要求。

雖然子夏當即替雅樂辯解,但《漢書·禮樂志》還是說:“終不見納,自此禮樂喪矣。”民間歌舞終究興起而雅樂盡廢。

-南越王墓出土的玉舞人(圖148)圓雕,跪姿,頭頂有一孔貫穿到底部。高3.5厘米,寬3.5厘米,厚1厘米。南越王墓西耳室出土,出土時玉人臉上有織物壓痕,可能是穿系用的絲繒。圓雕的玉舞人很少見。這件作品造型優美,工藝細膩,使用了陰刻、減地等多種技法。廣州南越王博物館藏。

列國那些帶有民間舞蹈性質的宮廷樂舞最終代替了西周時期作為禮儀象徵的廟堂雅樂。戰國青銅器上就有表現宮廷樂舞的場面,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的戰國錯金銀宴樂漁獵攻戰青銅壺,中層部分就是一副生動的宮廷宴飲樂舞場面。

到漢代,“高祖樂楚聲”,漢高祖劉邦最先將起源於民族巫舞的楚國舞蹈引入宮中成為宮廷樂舞,這些宴樂場面更多被保留在了漢代畫像石。

這時的歌舞不再是西周王廷之上禮儀尊嚴、雅樂和鳴的“八佾舞”【2】,而是具有享樂情調的世俗宴樂,長袖善舞的舞姬們也不再是禮儀的象徵,而成了欣賞的對象,她們曼妙的舞姿被定格在了質地優柔的美玉之中。

注釋:

【1】所謂“漢八刀”是指漢代殮葬用的玉豬和玉蟬上簡約有力的刀法,其寥寥數刀就能生動表現器物的造型。“八”並非確指,而是說明其簡練。這些刀功並非刀刻,都是玉匠用砣輪砣出來的,由於砣玉石需要加水和解玉砂來幫助高速旋轉的砣輪在硬度很高的玉料上做出預先設計的紋飾,玉匠在操作時,實際上看不見手中玉器的紋樣,只能憑借長期的經驗和感覺來判斷做工的進展程度。所以,一件好的玉器一定是最熟練和專門的玉匠所為。由於漢代玉器的整體風格偏向簡潔,也多用“漢八刀”來形容其他玉器造型。

【2】“八佾舞”是西周象徵禮儀制度的宮廷舞蹈。“八佾”是指舞蹈的行列,也表示與社會地位對應的樂舞等級和規格,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共有六十四人。按周禮規定,天子八佾,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士二佾,不能僭越。然而春秋時期,諸侯崛起,周王室衰落,諸侯們紛紛在自己的都城上演“八佾之舞”,傳統的秩序不複存在,此種“禮崩樂壞”引得孔子十分感慨,《論語·八佾篇》記載孔子目睹這一現象時憤然道: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