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琴八美:古、深、雅、健、瑰、奇、精、巨集

中華音樂博大精深,樂器即有四百餘種。而在中國的民族樂器中,古琴無疑代表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它的王者之風也是任何樂器不可替代的。那麽何以古琴號稱“樂器之王”呢?這要從古琴所獨有的文化特徵和社會功能等方面尋找答案。

古琴由於其樂器的形製、音色、樂曲題材、內涵、結構等因素,其音樂風格是傾向靜態的、簡單的、含蓄的、古淡的、陰柔的、抒情的、典雅的美。單從音樂的角度來說,古琴可以概括為八個字:古、深、雅、健、瑰、奇、精、巨集。

一、古

古琴文化源遠流長。我國古籍中許多關於古琴起源和發展的記載,考古工作者不斷發現的地下埋藏的春秋戰國秦漢時期古琴實物和全國各地博物館收藏的至今尚能用於演奏的千多年前的唐宋古琴,雄辯地證明我國古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形製最完善的弦樂器。我國古代琴學專著《太古遺音》、《上古琴論》都認為是伏羲始製琴,而漢代桓譚《新論》、許慎《說文解字》則認為是神農,還有說是黃帝、堯、舜作琴,這些記載雖然有歧義,但都有一定依據。我國先民由野蠻進入文明的人文鼻祖伏羲創製簡單的弦琴,其後繼者逐步完善是合乎歷史邏輯的。

二、深

古琴之深有兩方面含義。一是深厚的文化內涵,二是深遠的藝術意境。現先說第一點:古琴文化內涵博大精深,與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政治、教育、倫理、哲學、美學、文學、藝術等等有著密切的關係,承載了豐富深厚的文化內涵。中國現存最早的典籍《尚書》中的《堯典》、《舜典》、《益稷》等篇章中明確記載了堯舜時代琴瑟及其理論形態——音律在國家大事和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古琴曲由於其作者的傳統文化背景、中國文人的氣質、樂器的形製、音色、樂曲題材、內涵、結構等因素,其風格趨向典雅,高尚、含蓄、古樸、靜穆、抒情的審美意識,最能表達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三、雅

古琴之音被稱為雅音,“雅之為言正也”,故稱古琴之音為華夏正音。正音的標準何在?在合律學的要求。律學是對樂音結構數理關係之理論的研究,是研究音樂中用音的物理性質及其相互關係的科學,是音樂理論的基礎。我國古代“律呂”的概念是指整個音樂理論而言,如南宋蔡元定《律呂新書》,明朱載育《律呂精義》等。現在世界上最重要的有三種樂律,即三分損益律、純律、十二平均律。我國古琴因其理論的嚴密性與完整性,定弦是按三分損益律(即五度相生律),設定十三徵是用純律,而演奏中用律的特殊性,古琴又可用十二平均律,故可以說:古琴是一琴可為三律準。

四、健

健指古琴曲的內容,絕大多數是健康的、嚴肅的。從東漢琴學大師蔡邕《琴操》所記錄的四十七調前漢琴曲看,其內容大體上屬下列四類:對統治階級的怨憤;對遠古開明統治者的懷念;對社會矛盾的反映;對一些社會問題的感慨,可見其嚴肅性。這些反映社會矛盾的古琴曲它們所表現的不是悲觀消極情緒,而是樂觀積極情緒。其中,表現為全民福利堅持勞動以戰勝自然的《禹鑿龍門》,切戒遭受惡劣社會意識形態侵蝕的《墨子悲絲》,表現堅持真理至死不屈的《卞和泣玉》,表現抗拒異族侵略英勇報國的《滿江紅》等都是有貼近現實意義的。

五、瑰

古琴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不是沒有物質載體,只是著重強調其文化內涵和精神層面,事實上古琴實物作為載道之器是精選良材加善斫而造成的精美的物化藝術品,古色古香典雅古樸的古琴實物是中華民族傳統樂器的典範,是人類文明的瑰寶。古人稱琴為雅樂,為有德君子所有,經常禦用,行不離身,可以修身養性,使人心地純潔,養成高尚的情操,防止邪惡之思侵蝕心靈。

六、奇

古琴樂譜以一種奇特的方式把幾百幾千年前鳴響過而又早已消逝的古調古曲記錄下來,使後人能夠基本恢復還原那些曾經消逝的古曲音響,使現代人能夠領略古人古調的神韻。音樂史不同於一般歷史,就在於有聲響。我國現存一百五十多種古琴譜,即其依據。古琴譜不是五線譜,也不是簡譜或工尺譜,而用減字基本筆劃將左右手指法、古琴弦數、徽位合寫為一個任何字典內沒有的字,以說明古琴演奏方法。是經過雍門周、曹柔、薑夔、朱權等許多大音樂家長期研究改進的結果。

七、精

精邃的古琴音樂理論,尤其是其中精辟的古琴美學哲理,是古琴文化的精華,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孔子以後,儒家重要學者荀子作《樂論》,公孫尼子作《樂記》,繼承發揮孔子“樂仁統一”、“中和”思想,著重強調“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別”。儒家“和”樂思想,超出了對音樂本身內部規律的審美認識,而將音樂與倫理、政治、人生實踐相聯繫,側重從音樂審美的功能去發現“和”的意義,和民心,和上下,和天地萬物。

八、巨集

古琴音樂有巨集大的社會功能。凝結了豐富璀燦的中華民族的審美趣味和藝術風格為什麽仍然與今天人們的感受愛好相吻合,為什麽會使我們有那麽深的親切感?這說明積澱在這些作品中的情理結構與今天中國人的心理結構有相呼應的同構關係和影響。人類的心理結構本屬一種歷史積澱的產物,正是它蘊藏了藝術作品的永恆性的秘密,藝術品的永恆性蘊藏了也提供著人類心理共同結構的秘密。心理結構創造藝術的永恆,永恆的藝術也創造、體現人類社會的共同心理結構。

◎本文參考騰訊儒學、南風古琴、國琴網等平台內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