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楊貴妃的這些故事,很多影視劇裡都沒提

楊玉環(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號太真。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被後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後人稱為楊貴妃。

楊貴妃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中最為有名的人物,婦幼皆知,路人均曉。白居易一首《長恨歌》,第一次把楊貴妃的故事升華到一個縹緲誘人的境地,以至千余年來,楊貴妃各種奇妙的傳說,成為人們永遠嚼不爛的話題。

楊貴妃的傳說故事,在中、日兩國廣為流傳,史學是嚴謹的,文學是浪漫的。作為民間傳說故事,它是在史學研究的基礎上演化、超越、升華,最後結晶成形象化的藝術作品,給人以美的享受。 

楊貴妃和這些地方最有緣

楊貴妃的傳說故事至有明顯的區域性。從地理分布來看,四川、陝西、山西流傳最多,其次有河南、山東、日本等。這主要與楊貴妃的出生地、籍貫及生活圈有關。據考,楊貴妃祖籍弘農郡(河南境內),後徙居蒲州永樂(山西永濟),而貴妃生於蜀,以後生活在長安自不必說。至於山東、日本的傳說,則與楊妃生死迷案有關。

楊貴妃是一代傳奇,她的故事經過後人千百年來的不斷加工、潤色,到今天已是光怪陸離,千姿百態,極富趣味性。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人們共同心理特質的不斷結晶。楊貴妃作為盛唐時期的第一美人,她的一生是可歎可泣的一生;她的人生際遇,是中外歷史中罕見的;她的悲慘結局,在人們心中(特別是在民間),不能不引起回蕩。

唐玄宗與楊貴妃是否真有愛情,尚有爭論,權且當作愛情吧,本身就已具備了傳奇色彩,更不用說在後世不斷得到了強化。而有人早已證實,悲劇比喜劇更含美的意蘊。古老的李楊愛情故事,將會不斷滋生新芽。 

古人對楊貴妃也是情有獨鍾

唐宋以來的文人墨客,早就給予楊貴妃以極大的關注。她的生活內容有的已經偏離了史實而走向傳聞,而後世的許多民間傳說故事,就直接來源於這些筆記小說。如《乳托的傳說》來自《綠窗新語》和《青瑣高議》,《沉香亭軼事》來自《楊太真外傳》的部分內容。樂史《楊太真外傳》雲:“貴妃生於蜀,嘗誤墜池中,後人呼為落妃池。”這是最早的資料記載。而《落妃池的傳說》,據此演化成娓娓動聽的傳奇故事,說是玉環兄妹三人在池邊吟詩言志,玉環醉心於水中自己的倩影,而一隻蜻蜓點水碎鏡,使玉環大為生氣,她手一揚,身一歪,這便有了“落妃池”的美名。諸如此類者,還有《連理木與雙皂角》,源於《長恨歌》的“在地願為連理枝”,《楊貴妃病齒》源於《雲仙雜記》中的玉魚咽因津等等不一而足。

地理事物的演化與附會。這一類傳說,在各種題材的民間故事中,都佔有一定的比例,所謂“風物傳說”是也。楊貴妃的傳說故事,在這方面也顯得很突出。大凡她生活過的地方,或者與她有聯繫的地方,都會生長出美妙的故事。像《貴妃義還龍池殿》(西安興慶宮內)、《落妃池的傳說》(四川)、《四郎泉的傳說》(馬嵬)等等,無一不是在地理事物的基礎上產生的。有的故事本來就不會存在,而是人為地附會之說,如《“長石佛”的傳說》,說的是石佛牽線使玄宗得到貴妃的故事(實際上已屬神話故事)。

雖然中國是世界上造紙與印刷術發明最早的國家,但在古代,書籍畢竟不是民間的主要傳播工具,況且識字者寥寥無幾。而口頭傳播本身就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和再創造性。於是,隨著時空的變遷,一小則傳聞就會變成離奇的故事,像《梳妝台》,本來是傳說貴妃梳妝的地方,卻被加工成在此之前,玉環是一個癩痢頭,增強了故事的趣味性。

大凡有名之人,都有許多神秘的傳聞,有的真有其事,有的卻是好事者刻意編織的結果。僅就圍繞楊貴妃的小名“玉環”二字,就有幾則不同的傳說。《玉環出世》言,楊貴妃生下時,腳上就套著一對白晃晃的玉圈,楊玄琰(貴妃生父)覺得稀奇,便起名“玉環”。《貴妃杏》雲,楊貴妃出生之前,其母夜夢小黃雀銜著紅杏飛來,杏內夾著翡翠綠的玉環,圓夢者說夢中得寶,寶主貴。而《楊貴妃與蛐蟮》就描寫得更加撲朔迷離了。唐代高僧了然,不慎用錫杖將蛐蟮(即蚯蚓)截成兩段,他立即用紙條把蛐蟮纏接起來,這就是蛐蟮腰間有道白痕的由來。楊貴妃母親夜夢和尚向她手裡塞了一包東西,孕而生女,腰環白痕,光潔如玉,遂名“玉環”。還有《秀才題詩貴妃墓》,亦是消遣文學所為。

楊貴妃,似乎早已不是一個人的名字,而是美的代名詞。有幾則故事,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用貴妃之名而作的應用文學——廣告文學。如《貴妃杏》,河南靈寶黃河岸的杏子,因與楊貴妃有一段不解之緣而聞名於世;西安解放路餃子館的風味食品“貴妃蒸餃”,因傳貴妃喜食而吸引著中外顧客爭品其味;“醉楊妃”是洛陽牡丹中的一個優良品種,因其形似貴妃醉酒,故得遊客青睞。這些假借貴妃之名而作的廣告,都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

關於楊貴妃的生死之迷,許多年來雖然尚無定論,但畢竟趨於一致,那就是楊貴妃死葬馬嵬無疑。持反對觀點的人,從史書的夾縫中,從《長恨歌》的浪漫詞句中,得到了“佐證”,於是,關於楊貴妃未死的傳說就應運而生。有的說,楊貴妃馬嵬之難後,逃到南方民間,淪為妓女;有的說,出家當了女道,如《楊貴妃嶗山出家的傳說》。更有意思的是,有的說馬嵬之難後的楊貴妃,展轉漂泊,東渡扶桑,竟在日本終其天年。 

楊貴妃在日本的傳說

關於楊貴妃在日本的傳說,記述較為詳細的,要算南宮博的《楊貴妃》和渡邊龍策的《楊貴妃復活秘史》,尤以後者為甚。渡邊龍策以中國史書及《長恨歌》中的個別詞句,作為楊貴妃“故事的可能性”,然後“用史實和傳說的觸角來捕捉”她“東翔的幻影足跡”.“以此滿足好事者”。可見,在日本,也僅僅是把此作為美好的傳說加以咀嚼,並未考證出真正的事實來。那麽,所以,我們有必要搞清故事產生的來龍去脈。

眾所周知,大唐帝國對日本的文化影響,到目前為止,可謂空前絕後。遣唐使、留學生、學問僧的大量來華,以及中國僧人的東渡日本,使“唐化”成為日本的風尚,崇尚唐風,習誦唐詩,都是日本人的榮耀。楊貴妃的故事,實質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座彩虹,它折射著無比旖旎的光華。大唐帝國的妃子,舉世矚目的美人,滿身裡散射著盛唐無與倫比的神聖光環,怎能不引起友好的日本人民的仰慕?無論怎樣,日本畢竟有了“楊貴妃”,從此便有了道不完的美好話題。

日本人民熱愛唐文化,膜拜楊貴妃(直到現在,人們的這種心情,不論是誰,都會使你感動),為了寄托仰慕之情,或雕像紀念,或建塔拜祭,這便有了雕像或“貴妃墓”的祖型。於是,從這上面又反射出關於楊貴妃的種種傳說,而傳說又給雕像與“貴妃墓”罩上了一層迷人的色彩,使二者融為一體。這便是楊貴妃故事在日本的另一種解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