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上市銀行被信用卡分期掩蓋的真相

紅刊財經 ice_招行谷子地

銀行的手續費和中間業務收入一直被看作銀行重要的無風險收入來源。一般來說,手續費和中間業務收入佔比越高的銀行,其周期性風險就越弱,業績波動也就越不明顯。所以,中收佔比越高的銀行,估值也就越高。

信用卡分期手續費干擾中收佔比

一直以來,招商銀行的中收佔比都是國內銀行的翹楚,但在2017年的年報中,招行的中收佔比首次被民生銀行超過,其他銀行與之也快速拉近差距。特別是銀行卡手續費這一項,很多股份製銀行的銀行卡手續費在2017年都超過了招行。但是,招行的客群規模、髮夾數量、交易額都遠超其他股份行。究竟是什麽因素造成了這個問題呢?答案就是信用卡分期手續費!

絕大多數銀行在會計處理中,會將信用卡分期手續費計入銀行卡手續費,其中的例外是招行。招行從2015年起,將分期手續費從手續費收入科目調節到利息收入科目,並對2014年年報進行了數據重述。這就相當於招行的中收佔比和其他銀行的數據口徑不一致,如果要橫向對比各家的中收佔比數據,需要將各家銀行的口徑對齊。所以,估測出銀行卡手續費中有多少分期手續費就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招行2015年的調整和對2014年年報數據的重述是一個非常好的觀察視窗。對比招行2014年和2015年的年報可得到表1的數據。從表1中看出,在2014年原始的銀行卡手續費數據中分期手續費佔比高達40%,而且還要考慮到,最近幾年隨著各家銀行對信用卡分期業務的趨之若鶩,這個比例只會更高而不會更低。所以,分期手續費對於中收佔比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統一中收統計口徑 招行優勢明顯

遺憾的是,目前只有招行一個樣本,而且還是4年前的數據。這不足以對其他幾家銀行的分期手續費佔比進行評估。銀行卡手續費如果刨除分期手續費後,剩下的主要有信用卡年費、小額账戶管理費、銀行卡交易抽傭等。但考慮到現在銀行多數都有刷卡免年費和資產超過一定規模免收账戶管理費的規定,所以,銀行卡手續費的大頭就只有刷卡抽傭這一條。而考慮到現在多數人刷卡都是信用卡交易為主,可以把信用卡抽傭費率作為第二個觀察視窗。正好招行的銀行卡手續費數據是刨除了分期手續費之後的,所以可通過觀察招行的數據作為其他銀行的指導。表2中可看出,隨著交易量的提高,手續費率也是逐漸走低的。利用招行的數據,可以對各家股份行評估。

根據招行調整分期手續費的科目後歷年披露的數據,可以對2017年浦發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和民生銀行的銀行卡數據進行調整。調整的思路是根據各家信用卡交易額的多少參照招行對應交易額的手續費,進而估測各家銀行扣除分期手續費後的銀行卡手續費。比如,興業銀行用0.6%,浦發銀行用0.58%,民生和平安銀行用0.55%。具體的數據如表3所示。

經過調整後,其他4家銀行的銀行卡手續費都低於招行,而且基本上各家的分期手續費佔原銀行卡手續費的比例都超過50%。調整後,其他4家銀行的中收佔比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下降最少的興業銀行降低了5個百分點,下降最多的平安銀行降低了9.5個百分點。將中收統計口徑對齊後,招行相比其他行還是有很大優勢的。

(本文已刊發於2019年1月26日出版的《紅周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