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B肝韓國隨訪研究,每隔3至6個月隨訪1次,HCC風險顯著相關_患者

一項韓國定期隨訪慢性B肝(CHB)模型研究說明,通過定期臨床隨訪可以降低慢性B肝患者的肝癌死亡率。這是一項韓國全國性隊列研究,發表於Cancer Medicine - Wiley Online Library(癌症醫學-威利在線圖書館),2020年8月28日首次發表在頂級醫學期刊上(見下圖)。

B肝韓國隨訪研究,每隔3至6個月隨訪1次,HCC風險顯著相關

在關注慢性B肝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期間,研究人員認為,通過定期臨床隨訪是最佳的監測抗病毒作用和肝細胞癌的先決條件。但是,事實上在實踐過程中,通過堅持定期隨訪的比例很低,本項研究調查了慢性B肝患者定期隨訪是否與降低肝癌死亡率相關。使用韓國國家健康保險服務中心的定製數據進行的一項韓國全國性歷史隊列研究,自慢性B肝診斷之日起2年內,每隔3個月進行1次醫院就診次數的統計。

患者被分為3個隨訪組:定期(4-8次就診)、不定期(1-3次就診)以及無隨訪。採用Cox比例風險回歸分析來比較各組間肝癌死亡率風險。研究結果說明,在414074例慢性B肝患者中,有22.9%定期隨訪,在多變量分析中,比較不隨訪患者,定期隨訪與降低肝癌死亡率風險獨立相關(風險比[HR],0.56;95%可信區間[CI],0.50-0.63,P<0.001)。定期隨訪也與全因死亡率最低相關(HR,0.60;95%CI,0.57-0.63,P<0.001)。

共納入414074例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平均年齡48.0歲,男性53.4%。患者多為50多歲(26.6%)或40多歲(25.8%)。接受醫療救助的患者比例為4.7%。絕大多數患者沒有殘疾(93.0%)。約半數患者居住在市區(44.6%),在醫院確診(51.0%)。根據指數日期前一年的共病數量,54.5%的患者的CCI為0,26.2%的患者為1,19.3%的患者的CCI≥2。6.3%(n=26086)有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年齡較大(53.9歲對47.6歲;P<0.001),主要是男性(66.0%對52.5%;P<0.001),與沒有肝硬化的患者相比,有更高的致殘頻率(9.7%對6.8%;P<0.001)。在這些患者中,22.9%、58.0%和19.1%分別出現在常規組、不規則組和無隨訪組。當患者為女性,>60歲,社會經濟地位較低,殘疾,生活在農村地區,合並症發生率高,或沒有肝硬化時,患者更有可能出現不規律或無隨訪。

研究人員提醒,目前全球約有2.91億人長期感染B肝病毒(HBV),預計到2040年,HBV相關肝癌的死亡率將翻一番,肝癌的總體預後仍然不容樂觀,目前全球的《慢性B肝防治指南》建議,定期監測肝細胞癌(HCC)和慢性B肝(CHB)患者的長期抗病毒治療。為為優化這些乾預措施,患者應保持長期醫療護理。

定期隨訪,具體應包括對慢性病進行的定期醫療訪問,錯過預約就診在臨床實踐中並不少見,這給臨床醫生帶來了挑戰性的現狀,包括住院風險增加、癌症篩查不佳以及死亡率升高。對慢性B肝患者的護理是持續而艱巨的,患者的持續參與對於長期治療至關重要。然而,只有一小部分CHB接受定期肝癌監測並及時接受抗病毒治療。據報導,小於10%的肝硬化患者在癌症診斷前接受了一致的篩查。

缺乏強有力的證據證明定期隨訪對慢性B肝患者有益的結果,關於定期隨訪對CHB有益的影響支持數據很少。如果這種效果被醫學界證明,臨床醫生可以更自信的推薦定期隨訪,並找到更具創新性的方法來提高依從率。所以,本項研究對慢性B肝患者定期隨訪和肝癌死亡風險之間的關係進行了大規模的全國性人群觀察研究。

定期隨訪的患者接受了更多的治療(23.1%比15.1%,P<0.001)。當女性年齡大於60歲,社會經濟地位較低,患有殘疾,生活在農村地區,存在較高的共病率或沒有肝硬化時,患者的隨訪積極性較低。本項韓國全國性隊列研究表明,慢性B肝患者若能夠至少每3-6個月定期隨訪1次與降低慢性B肝患者的肝癌死亡率顯著相關。

小番健康結語:以上研究數據與結論發表於Cancer Medicine - Wiley Online Library,2020年8月28日首次發表於頂級醫學期刊,JJ shim和GA Kim對這項工作的貢獻是平等的,值得共同署名。研究題目(英譯):通過定期臨床隨訪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死亡率:一項全國性隊列研究;研究人員介紹,定期隨訪與降低肝癌死亡率相關,進行抗病毒治療或監測肝細胞癌期間,定期的臨床隨訪都是先決條件,每隔3-6個月定期隨訪1次和降低肝癌死亡率呈顯著相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