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EASL2019熱點丨核苷(酸)類似物治療慢B肝,降低HCC風險不一樣(證據一)

編者按:對於慢性乙型肝炎(慢B肝),不同核苷(酸)類似物之間降低肝細胞癌(HCC)風險的作用是否存在差異?這可能是近來慢B肝領域最熱的話題之一。去年發表在 JAMA Oncology雜誌上的韓國學者的文章可謂打響了第一槍[1]。近日,正在維也納召開的歐洲肝病學會年會(EASL2019)上陸續報告了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學者對該話題的研究發現。今天先來了解其中美國學者在亞裔和非亞裔人群中的驗證情況[2]。在了解新證據前,先來回顧下韓國研究[1]的主要內容。這項研究先後在兩個隊列中比較了慢B肝患者接受ETV或替諾福韋治療後的HCC風險。第一個隊列為韓國全國範圍的歷史隊列,包括ETV治療患者11 464例,替諾福韋治療患者12 692例。結果顯示,替諾福韋組的HCC年發生率(0.64/百患者年)明顯低於ETV組(1.06/百患者年), HR為0.62( P<0.001)。第二個隊列為醫院驗證對列,得到了類似的結果,替諾福韋組的HCC年發生率為1.37/百患者年,明顯低於ETV組(2.17/百患者年),HR為0.68( P=0.04)(圖1)。

圖1. 韓國慢B肝患者接受替諾福韋或恩替卡韋治療後的HCC風險下降

此外,替諾福韋組在全因死亡率或肝移植率終點以及1年時的病毒學應答率、ALT復常和治療方案的更改等替代終點方面的表現也優於ETV組。

研究結論為,替諾福韋降低HCC風險的作用優於ETV。

美國研究:亞裔和非亞裔人群

美國底特律Henry Ford醫院Stuart C Gordon等使用了縱向隊列慢性肝炎隊列研究(CHeCS)中的數據來驗證韓國研究的發現,隊列包括了亞裔患者和非亞裔患者[2]。除外肝移植、合併HIV感染或有接受過ETV和TDF治療的患者後,研究共納入了822例慢B肝患者(TDF治療組407例;ETV治療組415例),對他們的HCC發生率和全因死亡率進行了隨訪;使用Cox回歸分析來比較治療效應,並且使用逆概率處理加權法(inverse probability treatment weighting,IPTW)校正治療選擇偏倚(指標包括年齡、性別、人種、Fibrosis-4得分和肝硬化)。

這些患者中164例(20%)在使用TDF或ETV治療之前接受過其他抗病毒治療,151例(18%)患有肝硬化,517例(63%)為亞裔/太平洋島國居民/美洲原住民。中位隨訪時間為3.2年,31例患者(3.8%)出現HCC,115例患者(14%)死亡。

HCC的人種-治療互動作用P值為0.17,死亡率P值為0.30。在亞裔人群發生HCC的風險方面,TDF相對於ETV的校正風險比(aHR)為0.70,在死亡率方面的aHR為0.86。在非亞裔人群中,TDF相對於ETV的HCC發生風險aHR為1.87,死亡率aHR為1.25,詳見表1。

在初治患者中(n=677)的分析結果與之相似:亞裔人群中,TDF相對於ETV的HCC發生風險aHR為0.73(95%CI:0.29~1.84),死亡率aHR為0.94(95%CI:0.51~1.73);非亞裔人群中,HCC發生風險aHR為1.21(95%CI:0.37~3.98),死亡率aHR為1.17(95%CI:0.72~1.90)。

表1. 替諾福韋相對於恩替卡韋發生HCC的相對風險

研究者認為,TDF與ETV降低HCC風險的作用可能存在人種差異。在亞裔患者中,TDF治療與ETV治療相比,患者發生HCC的相對風險為0.70,看到了與韓國研究一致的趨勢,在真實世界隊列中,TDF治療的患者發生HCC的風險低於ETV治療的患者。

思考:

慢性HBV感染患者治療的主要目標是防止疾病進展和HCC的發生,從而改善生活質量和延長生存時間[3~5]。當前的一線口服抗病毒藥物均能有效抑製病毒複製,但在長期應用後的治療結局方面,這些新的數據提示,不同藥物之間可能存在差別:替諾福韋相較於ETV,可能有更強的降低HCC風險的作用。對於替諾福韋與ETV的抑癌作用差異,當前提出的解釋之一是 核苷酸類似物可誘導IFN-λ3表達,而核苷類藥物無此作用[6]。IFN-λ直接抑製HBV的複製並誘導ISG,這有助於抑製病毒mRNA翻譯,以及RNA降解和細胞系中的合成。

之前的韓國研究樣本量超過2萬例,但僅限於韓國患者人群,而本屆EASL上報告的這項美國研究納入了亞裔和非亞裔人群,在亞裔人群中得到了與韓國研究一致的發現,對之進行了驗證。這是否與亞洲主要流行的HBV基因型為B、C型有關?我國是B肝大國,在我國慢B肝患者人群中會得出怎樣的結果?替諾福韋相較於ETV而言,HCC風險更低的確切作用機制究竟是什麼?有哪些新的指標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判斷患者的預後?這對我們未來的慢B肝治療實踐將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這些都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文獻(上下滑動可查看)

1.Choi J, Kim HJ, Lee J, et al.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Entecavir vs Tenofovir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A Korean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JAMA Oncol 2019;5:30-36.

2.Gordon SC, Zhou YR, Li J, et al. Effect of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tenofovir disoproxil or entecavir on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ncer death in a U.S. Cohort. EASL 2019, LBP-13.

3.Terrault NA, et al. Update on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of Chronic Hepatitis B: AASLD 2018 Hepatitis B Guidance. Hepatology. 2018, https://doi.org/10.1002/hep.29800

4.EASL. EASL 2017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J Hepatol. 2017 Aug;67(2):370-398.

5.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 中國肝臟病雜誌(電子版). 2015, 7(3): 1-18.

6. Murata K, Asano M, Matsumoto A, et al. Induction of IFN-λ3 as an additional effect of nucleotide, not nucleoside, analogues: a new potential target for HBV infection.Gut 2018;67:362-71.

在看點這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