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西廂記畫珍》:參考了唐代壁畫,借鑒了明代木刻

9歲臨摹《芥子園畫譜》,13歲時摹寫齊白石筆下的各種水墨形象。就讀上海美專預科班後,即臨摹了唐代孫位的《高逸圖》、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等歷代名畫......1945年出生的“海派”畫家周根寶從小與畫結緣,與繪畫耳鬢廝磨一生。在他筆下,無數中國傳統人物躍然紙上,栩栩如生。

5月25日,由周根寶繪製、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西廂記畫珍》面世。此次出版的《西廂記畫珍》是各階段創作的濃縮,按元代王實甫著作《西廂記》中的情節,結合昆劇等表現形式,按順序用十二幅既獨立又關聯的繪畫組成,構圖既參考了唐代壁畫,又借鑒了明代陳老蓮木刻版本的特點。

《西廂記畫珍》

周根寶回憶,他與戲曲結緣於1980年代,當時有一份報紙名為《舞台與觀眾》。周根寶擔任記者。主要任務就是介紹上海戲曲部門的演出近況。他有機會天天看戲,拍照、畫速寫,那時上海的人民大舞台、天蟾舞台、美琪大戲院等熱門場所的第一排,少不了他的身影。

周根寶

常年累月的積累後,戲劇人物畫成為周根寶藝術創作中最重要的繪畫題材。在1980年代末,他應台灣漢光出版社之邀,創作了總計100幅的彩色《西廂記圖譜》。之後,周根寶為拓寬自己藝術探索的視野,開始十餘年旅居美國的藝術生涯。其間,他不僅廣泛吸收西方繪畫的各種表現方式,還深入研究抽象主義繪畫先驅,逐漸形成自己精神音韻主義的創作風格。

《西廂記畫珍》內頁

周根寶早年曾被分配於上海博物館從事古畫臨摹複製工作,對唐宋以來經典作品,乃至唐代古墓壁畫等的筆墨技法,設色布局等十分熟悉。上世紀60年代起,唐永泰公主、章懷太子、懿德太子墓先後發掘,同時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唐代壁畫,給曾經帶隊前往臨摹壁畫的周根寶帶來深刻的印象,多年以後,要再度創作《西廂記》組圖,為與畫過的100幅連環畫有所區分,周根寶選擇了工筆重彩的畫法,色彩濃鬱,參考了敦煌壁畫的元素,尤其是借鑒唐代的《章懷太子墓道壁畫》、周昉的《簪花仕女圖》、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張萱的《搗練圖》以及唐三彩等諸多存世的唐代藝術形象,並從明代線描大師陳老蓮筆下,塑造了崔鶯鶯的人物造型。

而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元代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圖》等作品,也影響周根寶對中古時期世俗生活氛圍的刻畫。周根寶表示:“只有充分還原故事發生年代的形象特徵,才能最好地再現那個時期人們的精神世界。”

在還原的同時,周根寶在人物造型上並未一味照搬古跡。如他筆下的張生形象,衣、冠、靴、飾物等皆出自唐墓壁畫中文官的打扮;在人物性格與心態的刻畫上,則更加注重合邏輯性,一改人們熟悉的“文弱書生”面貌,賦予了風流倜儻的韻味。同樣,另外兩位主角崔鶯鶯和紅娘的塑造,不僅出自唐代永泰公主墓道兩側的仕女圖,還增加了眉目傳神的神態。

“西方人認為繪畫追求的就是形式與技巧。而傳統中國畫在千百年的發展長河中,從人物線描中的‘十八描’,山石皴法的歸納,以及從樹木、雲、水等自然景物中提煉出的各種技法,其實都是每個時代在追求形式創新的結果。為什麽中國畫如此引人入勝,究其原因就是植根於民族傳統土壤中的不斷變化與創造。”周根寶表示。

“我一直堅信一句話,民族的藝術,才是世界的藝術。”在世界藝術飛速發展的當下,中國現當代藝術也出現多種流派,周根寶始終堅持用傳統的中式審美和技法,融合西方的經典元素,進行新時代的水墨畫和戲曲人物創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