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王叔暉:中國工筆仕女第一人,畫畫就是一生

王叔暉(1912年8月-1985年7月)字鬱芬,祖籍浙江紹興。生於天津,定居北京。中國當代傑出的工筆女畫家,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熱愛並尊崇的連環畫家。

她筆下的人物情濃意抒,優雅恬靜,境韻悠長。崔鶯鶯清麗文秀、脈脈情深,紅娘機敏善良、情趣盎然,張生癡心一片、如醉如迷,都通過她流暢、細密的線條,色勒出傳神的形態、動作、表情。而充分表達出來人物個性鮮明,生動形象,活現於畫中,肯有沁人心脾的美感,讀後久久不能忘懷。

1953年,北京西四胡同的

一間終日不見光的屋子

屋裡只有一張床,一張桌

儘管條件簡陋,但王叔暉絲毫不介意

一心撲在她的畫作上

就在這裡,她創作了連環畫《西廂記》

一部連環畫《西廂記》名震大江南北

榮獲第一屆連環畫創作一等獎

下筆工細、恬靜、穩扎穩打

線描一絲不敬,背影無不精心營造

這部連環畫會成為中國連環畫史的創辟之作

成為載入新中國美術史的代表作品

說起連環畫,80年代之前的人都不會陌生

如果再提它的乳名,小人書

我想許多人都要熱淚盈眶了

在那個沒有網絡、沒有手機的年代

街頭的書攤,午後的陽光

散放的小人書,童年的定格

王叔暉的連環畫也陪伴過那代人的成長

《木蘭從軍》《梁山伯與祝英台》

《孔雀東南飛》《生死牌》......

可能你不認識她這個人

但一定看過她的畫

王叔暉從小就酷愛畫畫

15歲時即經由其二姐夫的弟弟

著名的國畫家大畫家吳光宇先生介紹

加入了北京(平)中國畫學研究會

在中國畫學研究會裡

她受到了當時古物陳列所(即今故宮博物院的前身)

所長周養庵先生、京城女子師范大學教授孫誦昭

以及國畫大家徐燕蓀先生和

吳光宇先生等的鑒評和教誨。

從此開始正式學習工筆畫藝

也開始了和繪畫結緣的一生

孫誦昭先生對王叔暉十分賞識

特意告誡她:

想畫好畫,須先練好字,多寫鬥方大字,

腕力練到家,勾線才會流暢自如。

周養庵先生看到她臨摹的一張古代仕女畫後

讚賞之餘,特意在畫上揮毫題道:

“閨香中近百年無此筆墨”

風格大膽地借鑒西方繪畫的技法

既能夠在傳統技法中畫出時代氣息

又保持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用她自己的話是這樣說的

“繞開道,走自己的路”

逐漸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

成為當代工筆重彩畫的一代宗師

18歲時王叔暉家境發生了驟變

父親離家一去不回,家中只剩母親和幼弟

養家的重任落在了她的肩上

王叔暉開始以賣畫維持生計

學了三年多的一技之長

就這樣實實在在地發揮作用

所以那些年中儘管畫以千計

但手頭除了手稿

幾乎一張沒留

其實即使在解放後她依舊生活儉樸

開篇所說的《西廂記》便是在

極端簡樸的環境下完成的

王叔暉的徒弟回憶道

“在這種條件下,她怎麽畫出那麽多精品?

我們很難想象,有這麽一位畫家,

對生活沒有一點奢望,腦子裡想的

只是畫畫,畫好畫。”

王叔暉一生勤奮

從拿起筆以來,就再未放下

把畢生的情感和心血都傾注於繪畫藝術

在王叔暉先生的眾多連環畫作品中

除《西廂記》外,《梁山伯與祝英台》

《孔雀東南飛》等也深受人們的喜愛

她的作品“戲味”較濃

看她的畫,就像在欣賞一出戲

王先生在創作上非常嚴謹,精益求精

每年完成的連環畫不超過50幅

《生死牌》、《楊門女將》

每一部都堪稱經典

除連環畫外,王先生還繪有大量單幅人物畫

題材以古代仕女為主

她筆下的仕女端莊優雅,形態瀟灑

她的畫,畫面絢麗典雅、清靜自然

色彩的搭配和諧、統一

濃的不烈,淡的不流

十二花神圖

一月梅花花神 江采萍

二月杏花花神 楊玉環

七月玉簪花神 李夫人

十月芙蓉花神 花蕊夫人

個性鮮明的的女性形象

在她濃墨重彩地勾勒下

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王昭君

王叔暉終身未嫁,沒有兒女牽掛

將全部精力投入繪畫中

1957年,她用了一個月的時間

創作了工筆畫《晴雯補裘》

1977年年末,受人民美術出版社幾位負責人邀請

讓她考慮畫一組《紅樓夢》人物畫

而金陵十二釵,一直是王叔暉想畫的人物

她欣然應下

1978年,王叔暉閉門謝客

潛心琢磨林黛玉這一形象

長久蘊藏在心底的美妙形象終於在筆下出現

林黛玉

陸續畫了湘雲、寶釵、鳳姐、李紈

迎春、元春、惜春

此外還創作了寶琴立雪

鳳姐

寶釵

湘雲

寶琴立雪

1985年,王先生為了趕進度

不顧早已病重的身體,日夜加班

不料天不遂人願

1985年7月23日,王叔暉溘然長逝

享年73歲

《惜春作畫》竟成絕筆

惜春作畫

畫中人也在作畫

無奈,畫未終,人先去

王叔暉的一生

就在畫畫中結束,

未得盡意揮之筆端,留下了永久的遺憾!

(嚴正聲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