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因母去世,17歲少年情緒失控被確診「癲癇」

17歲的小華(化名)是一位帥氣的少年。4年前,小華的母親因病去世,小華開始出現心慌,隨後左手不受控制地向上舉起,接下來意識喪失,全身僵硬、抽搐……

父親開始帶著小華四處求醫。在湘西當地醫院檢查後,小華被診斷為「癲癇」,醫生給他開了葯,但療效不理想,小華的發作次數還是越來越頻繁,經過反覆打聽,他們來到湘雅三醫院神經內科門診就診。

門診完善了頭部核磁檢查,提示右側額部部分皮層腫脹伴信號異常,性質待定。

24小時視頻腦電監測報告提示高度異常視頻腦電。神經內科主任宋治教授建議收入神經外科住院。

▲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

▲神經內科、神經外科、放射科、兒科等MDT專家團隊展開討論

入院後,小華進行完善檢查。經專家們針對其癲癇病灶的確定、手術術式的選擇與改良、患者術後生活質量討論研究。大家一致認為,患者手術指征明確,可以進行手術。

應家屬要求,經與患者溝通,決定完善神經心理評估和功能核磁共振後擇期手術。

醫生再次與患者家屬溝通,交待了手術可能的風險及併發症:

術後很可能出現左側肢體偏癱,同時亦有可能出現癲癇不能痊癒。患者父親和姑姑含淚簽字要求手術,希望用短時的癱瘓,換取癲癇治癒的希望。

▲術中神經外科癲癇組完成癲癇病變切除

為了節約患者費用,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以王知非教授為首的癲癇手術團隊在3月23日周六晚加班安排了這次手術。

王知非教授通過豐富的經驗和多模態技術輔助下很快找到了病變涉及的腦溝。

與術前判斷一致,病變恰好位於管理對側運動功能的皮層上,一旦切除勢必會導致患者偏癱。

為了減少患者的功能損傷,王知非教授運用了電生理監測技術,將所有運動相關的腦組織標記出來,並設計了最終的切除方案,希望儘可能減少功能的缺失的同時切除癲癇病灶。

術後小華雖然出現了左側肢體的肌力下降,但是並沒有完全癱瘓,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訓練,他的肢體活動將有希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

目前,仍然需要繼續服用一段時間抗癲癇藥物,但腦子裡的那隻「鬼」已被神經外科醫生們的巧手捉走,

小華和父親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擔心突如其來的「鬼上身」,隨之緩解的還有小華因為長期病情折磨而造成的焦慮、抑鬱等問題。終於,小華緊縮的眉宇也得到一絲舒展。

醫生介紹:癲癇是一種比較複雜的神經系統疾病,我國目前有900萬左右癲癇患者,約佔全球癲癇患者的五分之一。

反覆的癲癇發作不僅對病人的生長髮育、認知功能、記憶、學習等造成一定的影響,而且還嚴重影響了其身心健康、工作、婚姻以及社會生活等。

一些難治性癲癇,常需要外科手術治療。MDT是治療癲癇病的一種潮流和趨勢,需要神經內科、外科、電生理專家、影像學等專家共同探討決策,

以達到精準治療的目的。神經內科醫生要完成患者的藥物治療,預判患者的遠期預後以及接受外科評估的時機;

影像學專家要明確病灶位置,為手術提供精準參考;神經外科醫生要明確哪些患者可以手術,

哪些不可以手術,明確手術方式和部位。


來源: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