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腸道健康的徵兆,從排便的這幾點就能反映出來

雜糧五穀、蔬菜水果、魚類肉類都是人們常吃的食物,人們的食物多種多樣,每一種食物都能夠保持人身體每天攝入的營養成分。而我們的消化系統是每天負責接收這些食物的地方,我們的腸胃會吸收食物中的營養,繼而排出毒素和廢物。

多餘的這些食物殘渣被我們從肛門排出,雖說是食物殘渣,但這些殘渣也非同小可,它們其實與我們的腸胃健康有著緊密的聯繫。所以,腸道是否健康,也能輕易從排便的方方面面看出。

那麼糞便是怎麼產生的呢?我們吃進去的食物,主要由胃和小腸消化和吸收營養物質,而後腸道自然蠕動,會把食物剩下的部分推進到大腸,最後,食物殘渣由大腸吸乾水分,再經由肛門和肛門括約肌,糞便就這樣排出了。

從食物入口到形成糞便,約莫需要四到六個小時的時間,而這段時間裡,我們腸、胃,消化系統所有組成部分都會經受考驗,自然而然如果消化系統的哪個部位出現問題,那麼糞便的產生也會出現相應的問題,從這些問題,我們就可以簡單地看出我們的腸胃到底存在哪些問題了。

首先是排便次數的問題。根據中國人一日三餐的習慣,正常人每人每天排便1到3次是正常的排便次數,但是有的人可能兩三天都排不到一次便,這就有可能是便秘引起的癥狀。但其實,每個人只要排便的時間、次數規律,都不是大問題,比如說有的人一天排便三次,但有的人可能兩天排便一次,只要排便具有規律性,腸胃就是健康的。

不過,如果你的身體原本的排便規律突然變化,這就要引起注意了。身體原來的排便規律代表了腸道工作的規律,要知道,只要是有規律的工作,都構不成問題。但是如果排便規律突然改變,就代表腸胃內部可能發生了變故。如果排便次數突然之間增加或者減少,且伴有其他的問題,就應該及時就醫。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糞便的乾稀度。腸胃在正常狀態下排出的糞便不乾不稀,團結度正好。糞便的成分主要是我們人體攝入進去、無法消化的一些植物纖維殘留,以及一些肉類殘留的油脂,這些殘渣在腸道的多次蠕動中相互盤結,最終形成糞便。

糞便太乾或者太軟都會引起我們排便時的不適,如果糞便太稀,就會造成我們拉肚子,而如果糞便太硬,則容易導致我們便秘。這些癥狀如果隻出現了一到兩次,是問題不大的,可能我們當天攝入的食物不是很合理,經過一些調整就可以恢復常態。但如果連續幾天出現同樣的狀況,最好及時向醫生問診,以防止腸癌等疾病出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