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今日入伏,你想好「三伏」吃啥了嗎?

今日入伏

俗話說:「寒有三九,熱有三伏。」形容人勤勉用功,則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三九、三伏,分別代表了一年中最冷、最熱的日子。不知不覺,蟬聲漸起,三伏已至。關於三伏,你知道多少呢?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約為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其具體日期由農曆節氣和乾支紀日配合決定,一般夏至後第三個庚日(乾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10天或20天。今年的初伏、中伏、末伏起始日分別為7月12日、7月22日、8月11日,「三伏」合計40天。

三伏期間不僅氣溫高,而且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人們常常「苦夏」難耐。從秦代開始,古人便將「伏日」視為特殊的節日,久而久之,形成了烹羊鬥酒、吃涼冰、吃綠荷包子等獨特的消暑食俗。

烹羊鬥酒

以伏日為節日約始於秦代,但直到漢代,人們才將伏日與食俗聯繫到一起。《漢舊儀》載,「漢魏伏日有酒食之會。」說的就是伏日人們飲酒聚會。《漢書》載:「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炮羔,鬥酒自勞。」羊肉大補,配美酒食之,是漢代農人慰勞自己、度過伏日的獨特慶賀方式。除了民間,漢代宮廷也有伏日賜肉的習俗。

吃涼冰

早在西周時期,我國就有伏日掘井藏冰的傳統,魏晉時出現伏日賜冰的宮俗。唐代不僅盛行三伏吃冰,且冰品繁多,花色各異,如長安就有「冰盤」「冰瓜」等,豪門貴族甚至會舉行「冰宴」。清《燕京歲時記》記載,「京師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門例有賜冰。屆時由工部頒給冰票,自行領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除了官府「冰票」,民間的三伏涼冰也豐富多彩。《清嘉錄》記載江浙一帶的農人三伏擔賣涼冰,「雜以楊梅、桃子、花紅之屬,俗呼冰楊梅、冰桃子。」《清稗類鈔》則記有北京夏日用「冰果」宴客的風俗:「京師夏日宴客,訂盤既設,先進冰果。冰果者,為鮮核桃、鮮藕、鮮菱、鮮蓮子之類,雜置小冰塊於中,其涼徹齒而沁心也。」

吃綠荷包子

北宋時期,有三伏日吃綠荷包子的食俗。「綠荷」即荷葉,用荷葉包裹包子,蒸而食之,可清暑去燥。

本期插畫丨魚山飯寬 呱咕

版面設計丨王超

本期編輯丨李鳳

countryweekly

歡迎關注「鄉村周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