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瞭望》刊發文章:下一次口罩衝擊 我們行不行

新華社北京5月31日電 即將於6月1日出版的2020年第22期《瞭望》新聞周刊刊發了記者徐歐露采寫的文章《下一次口罩衝擊 我們行不行》。摘要如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際剛認為,“我國應急產業發展處於初級階段”,熱、冷、高、低背後,是“應急”這個年輕產業供需短板環伺的境況。

“傳統安全觀背景下的應急準備遠遠不能滿足突發事件發生時對應急物資和服務的需求。”魏際剛說,目前應急產業的規劃和發展多是面對自然災害、安全生產、恐怖襲擊等傳統安全的布局和安排,缺乏基於包括生物安全等非傳統安全觀在內的全面安全觀的考慮。

國家應急產業示範基地已公布三批共20家。魏際剛說,從主導應急產業領域看,集中在救援搶險裝備、消防、反恐防暴等,尚未有基地以醫療器械、生物醫藥為主導。從地理布局看,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長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如醫療器械產品在“西北、東北、西南等區域的產能儲備明顯不足,未來一旦面臨較大規模疫情,醫療救治將遭遇更大挑戰”。

“疫情沒來,很少有人問。疫情來了,大家拚命搶,企業產能提高還供不應求。疫情過了,一些機會主義企業又降產能退市,低價拋售產品或者賣設備。”與防災減災用品研發打了13年交道、身經數次“大戰”的有備族公司總經理張錦龍告訴記者。

具體到產業發展水準,業內認為尚存在散、小、低、亂四方面短板。

散,是指應急產品尚分散在不同產業中。小,是指應急企業規模小,缺乏核心領導企業。低,是指先進、特種和專用裝備不足和不適用。亂,是指尚未建立起產業標準化體系,產品的標準化、試驗和檢測體系及企業的資質評級認證體系缺失,應急產品市場管理不規範,沒有形成應有的準入門檻。

魏際剛建議,下一步,應以全面安全觀指導推動應急產業發展。在時間和空間上科學布局應急產業資源和應急生產力。同時,發展基於新基建的包括應急準備、預測預警、決策指揮、響應處置、恢復重建全流程的智慧應急產業平台和體系。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北京科技戰略決策谘詢中心研究員朱偉認為,未來應從標準化、規模化、專業化、市場化、集成化五個方面發力。特別是標準化,圍繞安全應急產業的各個重點領域,建立健全與國家標準體系一致、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安全應急技術和產業標準體系。

應急產業供給側發展不足的同時,需求側也未打開。

“應急產業整體上的‘散、小、低、亂’狀態,與平時的需求不足有關。”魏際剛說。

近年應急市場培育有了較大進展,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市場開發程度依然很低。

“一個健康的應急市場,消費主體應該是社會。”朱偉表示,目前應急產品和服務最大的買家依然是政府,大眾應急需求開發存在極大不足。

市場開發不平衡、不充分,讓應急企業的發展如同沙上建塔。張錦龍說,受疫情影響,經濟增速放緩,各部門一再削減成本,應急這部分支出很可能會受到影響。

相關企業呼籲,政府在復工複產之際擴大投放。更重要的是,減少消費主體單一化風險,發展大眾應急消費市場。

與給政府部門下硬指標不同,轉變社會的應急消費觀並不容易。應急龍頭企業、新興際華集團應急研究總院副主任研究員秦緒坤說,國外的應急理念是首先自救,其次互救,第三才是公救。但國人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等政府救援,“都覺得應急是政府的事”。

在朱偉看來,讓應急市場火起來,需要政府完善推廣應用機制,進一步做好宣傳引導、安全教育,也需要企業主動作為,通過創新扭轉消費者的“惰性”。(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